
农民发明家朱仕和
作者:逄伟
青岛市黄岛区六汪镇祝兹侯古国文化源远流长,这里不光有悠久的陶瓷文化、农耕文化和餐饮文化。受古文化的影响,如今在祝兹侯古国遗址的胶河岸边东下泊村,有一个非常低调的创新科技型,关于“光、电”的“小企业”,但从这个不起眼的“小企业”里,却走出了一个自学成材的农民发明家---朱仕和,他在这一领域,为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被青岛西海岸新区总工会、青岛西海岸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新区工匠”等很多荣誉称号。他发明的一些产品、他的企业经营理念,都体现了祝兹侯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笔者有幸走进了他设在黄岛区的办事处,开门的是朱仕和先生,他体态偏瘦,59岁的年龄感觉非常精干,见到我后他满面春风,热情接待。这是一个干净整洁的工作室,里面一排有六个工作位,几位研发人员在热烈的交流着工作;里面他的办公室,右手边是一个“辽宁舰”的模型,左手边是一张宽大的办公桌,上面有一些书籍和笔记本电脑,一个磁悬浮灯泡在一本书上永不停息的旋转,让人感到进了魔幻世界。
来到产品展区,这是一个“物联网”的世界。朱仕和先生利用手机,打开了室内的灯光,启动了墙上的展图,及一些产品说明,通过声、光、电的自动介绍,感觉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科幻迷宫。这是一些企业产品展图,介绍了通过物联网对企业,学校,机关,城市公共设施,道路照明,家庭等智能化智慧化的一些产品。墙上的各种专利、著作权证书及各级对他发明的鼓励证书,充分证明了一个发明家对社会做出的贡献。
年轻时,朱仕和先生怀着对知识的渴求,于1990年自费到山东大学物理系学习家电、电子信息技术,后来出于对各种机电及摩托车技术的酷爱又去多地继续学习深造,取得了相应技术等级证书。本来就非常聪明的他,通过学习进步很大,毕业后,他看到电视机非常紧缺,于是就去买来配件自己组装,成立了胶南市精工电器摩托销售维修中心。周围人们看到他的技术好,若干人慕名来学习。当时准备开办培训学校,一切准备工作都已经办好,但是由于特殊原因没有办,致使留下了一个小小的遗憾。虽然没有开办学校,但是他带出来的能自己独立开门头的徒弟就有30多人,使一部分人走上了致富的路子。那时国家经济比较落后,发电量有限,但是用电的地方很多,他觉得农户用的白炽电灯浪费电非常大,若是能发明一个用电少、亮度及寿命又长的节能灯多好啊。本着这个目标,经过反复实验,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发明了一款可代替高压钠灯的路灯专用节能灯,获得了“青岛市科技局的创新技术产品”,投放市场后得到了众多客户的普遍好评,不但给客户节约了70%的电能,而且运维成本大大降低,产品的使用寿命延长了2倍。周围企业和上级领导都来参观学习。尝到甜头后他的发明实验一发不可收,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如今他顺应形势的需要,对新基建物联网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并参入编写了《山东省城镇老旧小区智能化改造建设指南》。他开发的“科海物联网软硬件”,被青岛发改委列入重点节能产品推广目录,不但安全环保节能,而且完成了智慧化、数字化,并且成本低,质量高,稳定性强,非常适合机关,团体,学校,道路施工,企业,个人家庭等不同场所使用。有一次他的手机突然报警,经查后发现,他安装的一个用户的电路负荷过载,于是他立即打电话给用户,用户非常奇怪,家里刚刚断电,他怎么知道的?经过解释,原来朱仕和先生本着对用户负责的态度,给用户安装的电器设备都可以后台监控,电路出现故障,他都会及时通知用户,使用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处理故障,保障了设备的正常运转,同时他对用户不同场景加载不同的传感器件,还可以做到远程控制家庭和单位的电力设备,包括水、煤气及其他设备,真正实现了万物互联,智能家居。由于他发明的产品成本低,质量好,应用人群不需要专门培训,故使用范围广,供不应求。他去年曾给黄岛区的对口帮扶单位甘肃岭南供用了自己的产品,受到了用户的高度评价,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面对取得的成绩及得到的各种荣誉,朱仕和先生侃侃而谈。“我自小受祝兹侯古文化的熏陶,做任何工作,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来办,容不得半点马虎大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时间久了就被人家称为‘一根筋’。但是我觉得无论搞发明还是做人,都必须认真,诚实,专一,不能随波逐流。我上学时痴迷电子电器,几十年也就做了与‘电’有关的这一件事,我的工作要根据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为社会服务。人们都有不同的生存理念、不同的生存空间和生存方式。我觉得,做人必须正直,要在诚信中经营,创新中发展,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进步。干企业也是这样,必须“用工匠精神”,严谨对待每一个细节,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来促使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了,我们的社会、国家才能发展,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才能真正实现。”
2021.7.18
简介:
逄伟,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政府工作人员,中共党员。六汪文学艺术联谊会副秘书长,青岛子衿诗社会员。
曾经在网络、纸刊上出现过几个文字。愿用真情颂扬我们的幸福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