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陈佩君,上海作协会员,20世纪90年代开始创作。诗、散文小说均在《文学报》《上海文学》《北京文学》《劳动报》《都江堰》台湾《青溪新文艺》等报刊发表。2003年文联出版社出版诗集《行囊》。2008年获得上海五一工程文化散文金奖,2013年完成长篇小说《老城厢》,2016年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诗与小说合集《魔都咖啡》。2018年3月,由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无法刹车》等。
影
佩君
光影的内心感动
一定回馈给了绰绰的树影
低调的隐喻手法
描述出与静相吻的一瞬
手指婆娑 山河满目
却只念眼前人
光影的盛宴上
端出一秋的喁语
那些水的洄声
在枝叶的飞溅声里徘徊
若闻君有两意
也只是风烟俱进后的飘逸
光影漫舞
或许是影子的缘故
彼此间不清不楚的缠绵
致岁月无声泽辉
【今音评论】
评诗歌人物的本愿
真言 诺言 难言,这是诗歌《影》的三个看点。首先,诗歌的三段十六行是真言;其次,第一段第六行“只念眼前人” 亦是诺言;至于难言,是指贯穿诗歌全部的“光影”、“洄声”和“无声泽辉”等。作为人物的一种感觉、认知,其区别于俗世间的愚昧。
于是,参考诗歌人物行为处事的速度和频率,则建立在一个光速上,这也是诗歌第一段第四行尾的“一瞬”。由于,它和“光影”搭配,而“光影”和光阴是谐音等,由此反映出来的是速度,用的是“隐喻”手法来喻指人生的短暂与残酷,这其中所悟透的是一个快。
这时候诗歌的基调也可以定性在感叹一类。无论是诗歌的真言、诺言和难言,其中以真最为可靠并由此作统领,比如统领人物自始至终的逐渐开悟方式,而开悟的具体切入是“光影”,并且以重叠的手法将它贯穿于三段当中的意义,是需要认真思索的,而思索的方法和效果,已经在三段当中都有体现。
在真言、诺言和难言中,最难练的是真言。这好比中医的望闻听切,望字最难练。诗歌创作也是一个炼字炼句的过程,其中,真是最难练的。于是,这首诗的真言,也决定了诗歌的主题的比较严峻,而并不是浪漫。严峻是建立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上的思考形式,也就是诗歌的三段样板。诗歌有直面人生的一个特征,它按照诗歌的艺术要求,把它进行了文学装饰。
这时候人物的直面人生的观念是经过艺术加工之后凸显出来的,其中以透露其方法最为直观,当然,这种直观需要有点品位的人才能看出来,这就是文学艺术的魅力和力量所示。窍门满地跑,就看你如何去找。
这首诗歌也有品悟人生的窍门,它在第一段第三行的“低调的隐喻手法”,而“低调”是根本,也是人物处世的态度。这个态度的具体化开便是四个字,信任和尊重。包括读者在内。
又于是这首诗歌的境界显示出来了,在这里,人物没有把尊重当作私藏的资本,而是在对事物的认识不断进取中把它奉献出来,包括认识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效果等各方面的框定。哪怕人生在世,转眼就是百年,不断学习进取的信念也毫不动摇。这就是诗歌的本愿,比如“致岁月无声泽辉”就是一个例证。
评论作者简介:今音,王荣根。出版长篇小说15部,评论25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