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五师枪械修理厂
文 王官贵
刘愈忠(1908—1990),广东五华人。1927年,广州起义时,毛泽民创建了兵工厂,刘愈忠进任兵工厂技术员。广州起义失败后,随部队辗转来到苏区,1935年参加长征。1939年,刘愈忠随115师来到鲁南抱崮山区的一个小村庄,在村里建立了兵工厂,厂内分多个股,制造手榴弹股、子弹股、运输股、保障股等。1940年,兵工厂被国民党军队抢走了部分机械和部分技术人员。
1941年4月29日,刘愈忠率兵工厂随115师迁往临沭县湖子村,并在此驻扎,筹建兵工厂。湖子村原有一个40余人的供销社,利用供销社仓库改建成兵工厂,对外称115师后勤供给部军工科,设若干个股和仓库。军工科直接领导三个兵工厂,刘愈忠担任兵工厂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除了湖子村,在西朱仓和黄谷峪分别建立了生产炸弹厂、炮弹厂和子弹厂。兵工厂分开建设,主要是为了安全,也为了躲避敌人的侦察。三个工厂运转之后,技术人员和工人大量增加,半年时间,职工达近1000人。手榴弹月产量达3万枚,可成批生产“七九式”和“三八式”子弹。迫击炮也造出来了,日式掷弹筒也翻造成功。兵工厂制造出大量武器,受到部队广大指战员的欢迎。
那时的武器较粗糙,工厂简陋,在战场上损坏的枪械从前线运到工厂返修,于是,刘愈忠带领10个工人,专门在东埠村建立了枪械修理厂,他担任厂长。整个山东部队和新四军一部,损坏的轻重机枪、步枪、手枪等枪支大多运到东埠村,堆积如山,修理人员加班加点,仍然忙不过来,厂里又在东埠村招收了十多名学徒工,人员增加,方可完成任务。经刘愈忠修理厂修过的枪支,如同新的一样,受到前线战士们称赞。
刘愈忠的夫人李桂云,家住敌占区,农民家庭,孩子多,困难大,缺吃少穿,被父母卖给外地人家当童养媳。1943年,她偷偷跑出家乡,多方寻找,找到了部队,参军在115师,被分在湖子村兵工厂上班,在厂里执行装枪榴弹的任务,经人介绍与刘愈忠认识,不久即结婚,结婚时没有房子,在代庄村找了一个老乡的房子,简单举行了婚礼,生了孩子填写家庭住址时填了沂蒙山区。直到孩子成年后才改成原籍。
1945年,枪械修理厂撤离东埠去了莒南,刘愈忠任滨海军工部修理厂厂长,1948年调往华东工矿部任主任。
东埠村的老年人,提起当年的115师枪械修理厂,记忆犹新,战争年代,革命老前辈抛头颅,洒热血,不忘初心,把生命置之度外,为建立新中国奉献一切,写出此文,谨向那些老前辈致敬,发扬老前辈的光荣传统,让我们的后代不忘历史,坚定地跟着共产党,将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作者简介:王官贵,1953年7月生,中共党员,临沭县东埠村人。小学毕业,1972年12月参军,任工程兵建筑第一0二团机械连战士,1974年随团出国,执行援老抗美战斗任务,荣立三等功一次、获得营嘉奖1次、连嘉奖7次。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回国,1980年退伍回乡,先后任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等职。

编辑简介:蓝馨小筑,本名王丽,女,生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现居住于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八零后,国风社沂蒙分社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