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4日下午,著名制片人顾耀东微电影作品观摩座谈会在南京荔枝广场幸福蓝海影城举行,江苏省影协常务副主席、影协新文艺群体工作委员会会长郭晓伟,与顾耀东等电影界、评论界、高校学者等30余人观片交流。与会者认为,顾耀东领衔的紫微星影团队近年来创作的《小城大爱》等微电影作品,注重人物的“平凡故事,平凡人生”,给社会带来暖意,产生强烈共鸣。
座谈会现场
郭晓伟(左二)等在座谈会上
座谈会由江苏省影协新文艺群体工作委员会主办,9424电影工园协办,南京媒体艺术家园支持。表演艺术家马军勤、韩振华,省影协副秘书长严阵,南京市文联秘书长史进,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如铁,南京大学金陵艺术学院院长张建勤,影视评论家管若松、舒克、杨劲松,编剧杨骏等与会。南京古纳德影视公司董事长张男主持座谈会。
上世纪90年代,顾耀东涉足影视圈,创建江苏紫微星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其策划并任制片人的作品有《张家港人》《小萝卜头》《红与黑2000》《风月》《决战南京》等,获得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等多项殊荣。
顾耀东倾听大家发言
韩振华畅淡心得
马军勤与会
严阵发言
史进发言
2016年,顾耀东开始从事微电影创作,短短5年间,《爸爸的夏天》《幸福花开》《至少还有你》《敬我最尊敬的人》《带南京眼回家》《头号管家》《运河妈妈》等优秀作品应运而生,并屡获国内外微电影大奖。
座谈会上,郭晓伟对1963年出生的顾耀东拍了63部微电影表示祝贺!他同时期待顾耀东感知火热生活,紧跟时代步伐,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
马军勤深有感触地说:“顾耀东是个有情怀的人,他对作品特别讲究。拍微电影特别不容易,在有限的资金里要拍出精品,把艺术性展现出来,这本身就是矛盾。比如说选用演员,他尽可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请,让大家一起来创作。我们总是被他的执著精神打动,演他的片子我也不计酬劳、不讲条件。”
张建勤发言
张小兵发言
韩振华说:“回顾和顾总的微电影缘,是从他艰难创业的第一部作品开始的。《面馆》剧本深深打动了我。这个片子拍摄资金仅有5万元,但获得了微电影4项大奖。他做的片子主线都是主旋律,抓得准。智能时代,微电影是发展趋势。但微电影创作很难,它的电影属性不可回避,编剧、叙述结构、镜头运用等必须有完整的故事。这些他正在一步步向前,我知道他经常失眠,太不容易。”
徐立书面发言说:“江苏江河水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是9424电影工园筹建伊始落地西善桥的第一家影视公司,见证了9424电影工园从蹒跚学步到茁壮成长的点点滴滴。顾耀东出品的微电影中,有近三分之一取材于西善桥的真人真事。他创设的向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街道‘向善家长学校’创办,大教育助推社会治理的岱山实践,中国‘理想教育小镇’建设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杨骏发言
顾耀东在微电影之路上高歌猛进,得到了社会各界支持。2018年,他遇到了中共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党工委书记、9424电影工园创建人徐立。徐书记是在基层摸爬滚打很有思想与个性、对文化有向往和坚持的人,两人一拍即合,泛起波澜。合作拍摄了《头号管家》《超级爸爸》《善守》。不仅如此,西善桥街道、9424电影工园还协助紫微星影拍摄了《绝不动摇》《民警小崔》《我的成长不烦恼》等系列作品。在制片过程中,徐立参与剧本研讨、修改,街道影视文旅中心全程保障服务,为街道后来陆续保障更多的大制作、院线电影培养了一支专业团队。
严阵、史进、管若松、舒克、张建勤、杨骏、杨劲松、张澜涛等人也先后发言,他们认为,微时代的到来,呈现出了碎片化的生活方式,这为微电影的方兴未艾提供了时代性与文化性的双重基础。顾耀东的作品题材多元化、接地气,始终在探究精神层面的意义,见微知著。
部分与会人士留影
顾耀东在影视剧创作的同时,还沉浸于诗歌创作,出版《顾耀东诗集诗选》《梦开始的地方在梦中》等诗集。
紫微星影团队用饱含深情的镜头记录时代变迁,讴歌时代人物。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尔,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汪黎黎,香港籍青年新锐导演、南京大学文学学士鲍海姗,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兼职教师冯庆忠等加盟创作。
与会人士还有长三角微电影网李涛,复旦大学博士后陶赋雯,文艺评论家张澜涛,导演张小兵、陈寒冰、李深秋、查霄飞,作家修白、徐统存,制片人陈勤,全线影视董事长印星林,江苏苏疆经济文化工作委员会理事周俊香,鑫傲视公司杨学贝,中石化华东石油管理局李秀,青年演员黄榛,影视策划人吴赤、焦磊,省影协新文艺群体委员会秘书长褚福民等。
撰文/梁平 摄影/范素丽
人物|顾耀东:浪漫而执着
撰文/梁平
顾耀东,国内知名制片人。他的故事,得从热播剧《隐秘而伟大》说起。
2020年岁末,《隐秘而伟大》登陆央视。
剧中李易峰饰演的男主角“顾耀东”,心怀正义,他经历挣扎、困惑、转变,最终成为出色的共产党员。
在天底下无数的追剧观众中,居住在南通兴仁镇的84岁老奶奶朱毅,每晚定时打开电视,看“顾耀东”的戏。因为她的儿子与男主角同姓同名,叫顾耀东,而且也做影视这行。老人家白天和街坊聊天,总是流露出牵挂儿子的情绪,会情不自禁地说:“‘顾耀东’是个好孩子,心善。”
尽管此顾耀东非彼顾耀东,但老人家的一语双关,透着欣慰。这种母爱不可替代,让人眼眶灼热。
顾耀东把老母亲的这个片断发在了朋友圈,圈粉很多。
制片人是托举明星的角色。顾耀东扮演这个角色,已走过30多个春秋。
在江苏的影视行业,顾耀东是较早投身其间的人之一。他生于南通、创业海南、落户南京,一生向南而行。
他用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把艺术创作的复杂与沉重,藏在一个个有人物有情节的故事里,让观众在愉悦中思考,发现生活的美好。
上世纪90年代,既是改革开放的过渡期,也是中国的未来由朦胧而清晰、由迷惑而明朗的特殊年代。这个阶段,诸多艺术家光怪陆离,极其叛逆。而他却拍出了红色题材电视剧《小萝卜头》和聚焦都市生活的《红与黑2000》等作品。
《小萝卜头》讲述了中国革命进程中最小的烈士宋振中的英雄事迹。虽然容量仅为8集,但在当时还是关注度空前。
《红与黑2000》是都市题材剧,由陈思诚、朱琳、刘涛、王劲松等主演。
彼时,朱琳因在电视剧《凯旋在子夜》中塑造女主角江曼一角,获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奖,打开了她的国民度,而其他人还名不见经传。
从这个意义上讲,陈思诚、刘涛、王劲松有今天的成就,顾耀东功不可没。
不过遥想当年,他拍电视剧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在紧挨新街口丰富路的一幢写字楼里,他租了一间房,办了家文化公司。他是文艺青年,一直“想法很多”。除了做电视梦,还擅长写诗,将自己的理想无所保留地投入诗歌中,并且经常性地激情澎湃,让跟着他的人冷不丁笑出声来。
他有口才、个头高、语速又快,善于梗着脖子讲述耐人寻味的故事,尤其能把感情戏诠释得清新脱俗又显得无比真诚美好,这为拍戏融资找到了突破口。
每天,他都要在成堆的名片中寻找有可能投资的机会。尽管多数时候电话那头只是沉默,任凭他说得口干舌燥,对方还是不为所动。但总也有熟悉的人,义无反顾地选择相信顾耀东这个人。
那个时候,存在感是他自信的根基。他做这件事,纯粹是因为,这是他热爱的事业,必须去做。
当然,他做到了。30载时光飞逝,栉风沐雨,但他至今激情没有消退。
艺术家的嗅觉似乎总是比普通人更加敏锐。2016年,他看到了互联网平台的商机,决定另辟蹊径,从传统电视剧转型拍摄微电影。
当时,他根据网上流传的一个感人故事,改编拍成首部微电影《面馆》。没想到播出后反响不错。他尝到了微电影资金盘子小、制作周期短、播出平台多的甜头,决定调整公司运营方向,把主战场转向微电影。
5年来,紫微星影团队创作呈井喷之势。聚焦党组织基层一线的《头号管家》,歌颂志愿者大爱的《小城大爱》,褒奖高邮暖心的广大女性群体的《运河妈妈》……5年来,顾耀东策划的这些微电影作品,一发而不可收,创作摄制了60多部微电影作品,把人间大爱表现得令人动容。
这些作品有参加中宣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播活动、有荣获亚洲微电影节“最佳作品奖”等多项国内、国际大奖;他个人也荣膺亚洲微电影“十佳制片人”“十佳新闻人物”称号。
关于微电影创作,顾耀东认为,过去拍一部电视剧需要两三百万就差不多了,现在几千万都打不住,动辄上亿。对中小型影视投资企业来讲,风险巨大。
“还有社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把镜头对准普通人,讲有温度、有力量的故事,给社会带来暖意,是我们的新理念。”他说。
“平凡故事,平凡人生”,拍源于生活、有原型的动人故事,成为他的第一选择。他还提出了“紫微星影,我们一起闪亮”的企业文化愿景,要让企业走得更远。
顾耀东和母亲朱毅
人生自有诗意,他把生活和事业变成了诗,让光影成了心中的长明灯。
他在朋友圈有这样的抒怀:从河南信阳双子登科,到云南临沧四喜临门,我们摄制的微电影一路高歌,风光无限。短短数日,我见过许多明星大腕,但此刻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的是一个个极其平凡的身影:《面馆》老板娘潘学英大姐,《江浦好人》开五金店的邵夕武大哥,《手狮舞者》传人邵金宝、朱玉江师傅,《幸福花开》热情忙碌的员工小陈,《爸爸的夏天》的江阴好人原型金彦兄弟……
立冬了,今夜无眠!我想起多年前写的一首小诗《在冬天,我思念一些名字》,献给你们:
我走在大雪覆盖的旷野
或深或浅地足印绵延着我的人生
在这些足印里面应该铭记着一个个名字
爱我的和我爱过的名字
我知道我正走向不远的春天
我知道这些名字
会随着温暖的阳光而融化
融化进我奔涌的血液里
温暖我一生的冰天雪地
在冬天,我思念一些名字……
在他策划的作品中,微电影《头号管家》取材于南京西善桥街道,原型是齐修社区的一名书记。在他负责的区域内,居民乐享至善,那些独居、空巢的老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那些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有了人照顾。
微电影《小城大爱》描绘小家之温情,歌颂志愿者大爱。编剧康尔教授思维缜密、行文流畅,用他深厚的文字功底,将家庭的矛盾、人性的冲突、小家的温情和大爱的光辉描写得淋漓尽致。
老艺术家马军勤在剧中的表演朴实无华、返璞归真。她用她纯熟的演技,将吴母的矛盾、纠结到释怀的心理状态诠释得恰到好处,她因塑造人物情真意切,兢兢业业,荣获“十佳女演员奖”。
工作中的顾耀东
顾耀东现为紫微星影总经理,担任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江苏省微电影工作委员会副会长等职务。他的每部微电影作品,都力求精益求精。在对艺术的追求上,没有停止过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道义责任的追问。
他的微电影真正成就了自己的理想,没有让父亲抱憾而去。在这一点上,他是欣慰的。他记忆中,50年前,父亲给他出了个作文题目《我的梦想》。他当时写的梦想是当兵,保卫祖国。后来梦想没有变为现实,而是跨界许多行当后,走上了影视之路。
母亲迄今生活在老家,每天在微信里关注儿子的生活与事业。有一次,顾耀东因工作疲劳过度晕倒在片场,把身边所有人都吓得不轻。母亲知道后更是心急如焚,之后每次通电话,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要他多休息,不能太累。
有一年除夕前,母亲问他:“怎么在你发的微信里没看到助理小聂和其他人的照片呢?”老人家担心他们是不是离开了紫微星影,并一再嘱咐他,一定要对大家好!他告诉母亲,紫微星影团队的每个人都很好。员工们还背着他做了个感谢视频,要在年会上播呢。
他是个兴奋点易高、泪点却很低的人,后来他看到这个视频时,内心顿时波涛汹涌,眼里满是泪水。
母亲一切安好,是他最心宽的事。他从母爱中摄取所需和能量,母亲则从他的孜孜以求中得到慰藉,彼此相得益彰。
历史等来了浪漫而执著的顾耀东和他的紫微星影团队,他们力求以《小城大爱》《敬我最尊敬的人》《法徽下的坚守》这样的作品,成为这个时代最美的缩影;他们坚守着初心,用汗水和镜头为这个时代留下的影像,是一部部艺术家的心灵之诗,诗意悠长。
作者简介
新闻从业35年先后供职于《扬子晚报》《周末报》《金陵晚报》和《南京日报》,先后担任部主任、专刊主编以及《文化徽商》杂志总编辑。策划《百家湖》《中国钱币邮票》等期刊创刊号。
著有《央视春晚纪事》(报告文学)、《我所知道的马季》《姜昆家事写实》《冯巩眼中的南京》、《邓在军传奇》《可以披露的聂卫平尘封往事》《<中华之剑>摄制始末》《近观刘洪》《大国良医》《向往百年》等书作、报告文学。开辟过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新闻专栏《梁平爆料》,迄今发表新闻、文学作品500余万字。
先后获得江苏省、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当选南京报业集团“感动人物”“十大读者喜爱的记者”。获得60余项国家、省、市各类新闻奖。其新闻、文学作品除刊发所供职媒体外,还发表在《人民日报》《羊城晚报》《家庭》《知音》和香港《文汇报》等数百家媒体。目前系央广网、新浪网、凤凰网等主流网媒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