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念我所见所知的周文忠市长
戴官宝
1960年前后,是国人皆知的三年困难时期。三年自然灾害,又加上苏联逼债,国库空虚,人民食不果腹。因物资紧缺,都须凭票供应。
1962年春天,淮阴市委、市人委号召:工业支援农业,抽调工厂部分人员,去淮阴夏家湖支农。笔者时年20岁,在王营织布厂工作,已有四年工龄的三级工,工资39.5元。工厂领导接到市工业系统的通知,立即研究调派门卫老方、整理车间大韦和我三人,去厂长室开会。
会上厂党委书记郭亦显做了指示,厂团委书记刘兰英(刘兰英后因是下放干部,任机场大队党支部书记,后改名为革命大队,即现在的清江浦区革命村)作了动员,鼓励我们不要怕困难,要拿出工人阶级的气魄,和兄弟单位搞好团结,服从领导,遵守纪律,顾全大局。她的动员让我们有了工作方向,劲头。厂里确定老方为负责人(小组长),要我们两个人都听小组长的话。会后每人发5元钱。并要求会后就立即回家做好出发准备。
第二天早上六点半,统一在厂大门口集合,七点半到市委大院(即西大街116号,后来《淮阴日报》社大院)集中。第二天我们三人准时到达市委大院,院子里到处都是背着背包的工人。市机关工作人员早已上班。老方在登记处,将我们三个人的姓名,进行了签到登记。稍许,市工业系统带队负责人,招呼大家安静下来,并作了简短的讲话。在简单几句话交待清楚工作任务和要求后,他请市长给大家讲话。
这时,一个高大威猛(高出在场的所有人一个头)的中年男子,开始用洪亮的嗓音说:各位工人兄弟们,我们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我们这个阶级是领导阶级。现在国家和人民遇到困难了,我们要站出来,用我们的双手去劳动、去创造幸福生活。我们已经用八年时间赶走了日本鬼子,用三年时间打垮了国民党反动派。现在是建设我们自己的祖国。我们工农是一家,你们是工人老大哥,是工人阶级的尖兵,应该冲在最前面的,哪里需要就到那里去。希望你们发扬工人阶级光荣传统,努力生产、积极工作。这次夏家湖支农,时间半个月(后来十天就结束了)。希望大家吃苦耐劳,勤恳工作,互助团结,给农民朋友留下好的印象。
五分钟的简短讲话期间,全场鸦雀无声,当结束时,全场掌声雷动。有人说,我们终于见到如雷贯耳、威震敌胆的“周家三只虎”之一——唯一活着的“周二虎”:周文忠同志。
其实,“周二虎”也并不是周文忠同志的唯一绰号。他是在中国革命处于极其困难的时期参加革命的。他和哥哥周文科、弟弟周文广一起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出生入死,英勇拼杀,使得敌人闻风丧胆,所以才赢得“周二虎”的美名。因为战功赫赫,他曾经获得过一支步枪、三万元抗币的奖励。他领导的“二虎游击队”在革命战争中屡立战功,为淮阴北乡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淮阴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同时,又因为他心地善良,为人和气,待人和蔼,特别关心群众疾苦,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所以大家又都称他为“周二奶奶”。他对敌人真如秋风扫落叶一般,虎虎生威毫不留情;他对人民群众却又像春风般的温暖和亲人般的关怀。
这不,很快,周市长就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工人阶级的阶级友爱。在周市长讲话后,队伍立即出发了。我们经西大街沿现在的人民路向北,过北门桥向西。走在队伍前面的是机械行业的工人,后面是轻纺行业、最后面是食品行业。我们王营织布厂三个人走在队伍中间。当我从长长的北门桥南坡,走到北门桥最高处,扭头向后望再向西望时,好一幅部队行军的画面,是那么的壮观!这幅画面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我为能成为这个队伍中的一员而自豪,从此也下定决心去服兵役,过那火热的军旅生活,也是我一直梦想中的生活(当年年底我终于参军了,在12军35师04团服役,部队在黄海前线坚守海防5年,又随部队参加抗美援越战争2年)。
忽然,我惊讶地发现,那个讲话的周市长,竟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而他的座驾,一辆老旧吉普车,却在队伍的最后面,跟着队伍缓缓而行。对于这辆吉普车,周市长定是把它当成了一辆“收容车”。没当过兵的同志大多不懂这个“收容”的涵义,它不是后来公安和民政设立的“收容”机构,而是在部队行军过程中,偶尔会有伤病员发生,为保障部队正常行军,收容队(车)就及时将他们带上,并负责救治、转送等任务。而我们的周市长为不动用民财民力,就用自己的座驾来确保收容任务的完成。我从心底里暗暗称赞,这是多么崇高的共产党员啊!这种工作作风,才是真正的人民公仆啊。
临近中午,队伍到达淮阴杨二庄。队伍停下来,坐在地上休息。有人给周市长搬来了凳子,周市长也不坐,却和工业系统带队的人一起忙招呼大家吃午饭。杨二庄街上支起几口一米口径的大锅,里面烧白菜汤,几个大黄盆里面装满了萝卜干。周市长左手拿着一个馒头,右手拿着萝卜干,用他那洪亮的嗓音说:工人兄弟们,简单一点啦,每人两个馒头,先吃干(馒头)的,后吃稀(白菜汤)的,禁饿(淮阴方言,耐得住饿的意思)!这就叫“干的塞洞、稀的灌缝”!几句话说过,杨二庄一条街上,笑声连天,爽朗的笑声仿佛驱散了队伍半天行军的疲劳。周市长说完就带头吃了起来。队伍不知谁喊起来:“周市长你是老革命,又是大块头,每人两个馒头,你应该吃四个,多吃两个”。工人们听后纷纷附和:“对,应该吃四个!”有几个人从地上站起来,主动把自己的一个馒头,塞给了周市长。周市长却笑眯眯地都谢绝了。还有人说:你是周老虎,应该吃十个馍头,老虎肚子才能饱呀!(老百姓敢和大干部开玩笑,大干部笑而不生气,能有多少机会呢?)又是一阵欢声笑语。半个小时的吃饭休息,加上这欢乐的气氛,使大家精神倍增,士气高昂,队伍又雄赳赳地出发了。
1969年我从部队退役,在工业系统支“左”,问了当年夏家湖支农时,负责带队的一位科长(文革中靠边站了),那年去夏家湖支农,在杨二庄吃中饭,你还记得吗?他说记得记得,这才几年怎能记不得。我问:当年周市长,中午真的也吃二个馒头吗?他说是真的,我们把自己的馍头,给一个给他,他坚持不要。我说他吃能饱了吗?哪能吃饱,要吃到5、6个还差不多,平时多数吃稀饭,吃三四碗才能吃饱。是的,我们都吃不饱,他那么大块头,哪能吃饱?!
再后来,我退休了,有更多的时间接触了更多的朋友。在和一些熟悉淮阴历史的朋友聊天时,又听到了关于周市长的一些情况。新中国建立后,周市长长期负责淮阴的水利建设工作。20世纪50年代,他积极响应和坚持贯彻毛泽东主席关于“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带领全市水利员工积极投入治淮战斗。1952年,他带领1.5万民工参加建国后江苏省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三河闸,在拦河坝合龙时,他冒着10级大风,身先士卒,带领民工组成3道人墙,用血肉之躯抵挡风浪,保证了河坝顺利合龙。在此后的高良涧闸、淮沭新河、入江水道、古泊河、徐洪河、苏北灌溉总渠、三河闸等水利工程上,他都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为根治淮阴水患作出了巨大贡献。就是在我们去夏家湖支农的三年困难时期,周市长带队去安徽、浙江、江西等地请求支援,调回数万斤粮食,帮助淮阴受灾群众度过饥荒。
2000年7月31日,周文忠市长因病逝世,享年83岁。多么可敬可亲的周市长啊,他为淮阴人民做了那么多的好事!在这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的喜庆日子里,在我们的生活不再一顿饭只能吃两个馒头、喝一碗白菜汤的日子里,在我们千家万户都过上了小康幸福的日子里,我又一次深深地想起了他。他那魁伟的身影、爽朗的笑声、平易近人的作风、还有金子一样闪光的为人民服务的赤胆忠心,永远地激励着我们,永远地活在我们的心中!
2021年2月

此文获淮安市离退休干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主题征文一等奖



戴官宝获奖时的照片

 戴官宝当兵时的照片
作者简介:戴官宝,58年工作,当过兵,打过仗,干过公安,管理过公路。退休后,写点东西,乐一乐,留住记忆,留住乡愁
单位:淮安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电话:130486416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