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们的节日
帝力于我何

暑假出门,十四个小时的长途火车,上网查车票不好卖,没买上卧铺,买张硬座。上车一看,一车都是家长、什么人的带着学生外出找爸妈的。原来是这么一个消费人群,让本来是六腊月不出门的忌月,舟车紧张起来。
听听那些诉说,都是孩子爹妈长年累月在外打工,长年见不到孩子,能不思念?孩子们长年关到学校里读书,也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啊,这个时候全出来了。火车上,孩子们热热闹闹,不到一会混熟了,看手机,说事情,兴奋得很。原来,这才是孩子们的“儿童节”。
有的孩子谈着这里那里,有的孩子可能是第一次出门,格外新奇。坐在我对面男孩女孩姐弟,是由妈妈带着去找打工的爸爸的。幸福之情上车就洋溢在脸上。从下午六点钟我们共同上车坐下,他们就拿出一大塑料袋小食品开吃。饼干、香肠、鸡蛋、锅巴,撕开袋子嘎嘣嘎嘣吃,开水泡面吃。其间,火车上手推车送来了晚餐也要买一份吃,卖水果的来了也买了吃,吃着,打开矿泉水瓶子喝着,合上瓶盖,在手里翻几个跟头还喝。妈妈在一边笑咪咪看着,满是爱意,要什么就买什么,吃什么吃多少全不介意。有的吃上一半又说不好吃,妈妈拿过去吃完,亲情融融。

从六点上车吃到十点多,四个多钟头,两个孩子都在吃。叽叽喳喳,撕扯着,推搡着,哪管这是在公共场合,全然不顾周围人的感觉,真的烦人。总感到有点不对劲儿的地方,怎么能吃几个钟头,这胃口有多大,不怕吃坏了肚子?理解吧,本来是完整的家,儿女齐全,现在长年分开,忍受了多少痛苦,马上要相见了,人家咋不高兴?孩子们在老家学上学,可能是寄宿学校,可能是爷奶带着,也不舍得给孙子们买点吃的喝的,现在妈妈回来接,出来了,怎么不可以放开吃呢?对不起,有爹妈的孩子,整个童年都少见爹妈,爹妈对不起孩子呀,人家是在还“债”。站在咱的角度上,总说现在孩子不缺吃喝,啥都吃够了,这不吃那不吃,难伺候得很,是不是都是这样?想到这些,啥都不说了,让这些孩子们,尽情吃喝吧。
吃就吃吧,孩子们的手也不闲着,把车窗窗帘拉上去拉下来,几个小时没停过。带娃的妈妈也看不过去,说别动了,不要影响别人啊。满脸笑意,就是没有一句是强制的,孩子照常如旧。这种温柔地制止,孩子们能得很,他们知道你管不了我。带孩妈有时自己也参与进来,挤挤扛扛的,好不热闹啊。带孩妈不断打着电话,大声小叫的说,我们上车了,到哪里哪里了,震耳朵。直到夜晚十一点过了,这对姐弟再也吃不下去了,妈妈也欣赏满足了。开始看手机,好象这夜不睡觉了。带孩妈一次次警告别玩了,根本不起作用,拿起放下,放下拿起,反反复复,因为,带孩妈说是说说,哪里有强制的意思。看看一车人都安静下来,都困了。这娘仨也累了吧,开始睡觉,挤来挤去,怎么也睡不好,不管怎样,终于安生了一点了。

早上五点,天蒙蒙亮了,这对姐弟醒了,就那一个座位,直着歪着,咋也睡不好,都是迷糊一会儿罢了。又从座下提出塑料食品袋,矿泉水,饼干,水果放了一桌子,摆开阵势又吃起来,可能昨晚吃多了,今天早上吃吃喝喝,喝喝吃吃,两个小时,到七点结束了,又开始拉窗帘,上上下下没个完。再就是上厕所了,不停地去,反复了几次,吃得太多,肚子盛不下呀。
这样乱着的孩子,心里几次涌出来“缺乏教养”这个词语。这样放纵孩子,你这孩子将来长大,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咋不引导孩子们看看车窗外的世界呢?车外的山水风景,车内的别人,对于他们来说,或许都不重要。转念想想,人家好不容易出来看看团聚了,难以言表的兴奋,说不定换个场合,人家还大喊大叫,蹦蹦跳跳塌了天呢,在这个车里,人家已经是努力克制的教养了。用正统的教育思维,说给人家听,人家不说你是神经病,孩子嘛,天性。但是,有些天性不加以限制,会变成兽性。
也是的,关在笼子里的鸡放出来,能不让飞一会儿?别说这鸡太狂,是笼子也有问题吧。好在坐在我身边的小孩还算安生,只是吃吃东西,看看手机不多说话也没有大的动作,他妈妈坐在另一边。我要提前下车了,我说,孩子,我下车了,这个座位给你,你可以躺下休息,让你妈妈过来,你们坐一起。

这人就是这样,都有个小心思,别人愿意帮你,是你自己的作为赢得别人的信任,小事如此,大事亦如此,不要报怨没有机遇,看看自己的作为如何。我是不会把我这个靠窗的优越座位,让给对面一直闹腾的母子的,尽管面对面很近。
文章写到这里要收笔了,联想到这几天网上单位矛盾发展到博士都动手杀人了。还是想,不管是亲情还是不公,都不能代替理性吧。如果因为亲情或不公就可以放纵自己,不守什么规矩,那么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不还是要重复这种暑假里的“儿童节日”了?严重时,可能要动刀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