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怨回纥-美国抛弃阿富汗
——英媒批拜登正在摧毁西方道德信誉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徐汇区)
7月11日,参考消息网摘编转发,针对拜登7月4日在美国独立日宣布,美军将提前于今年8月30日前,全部从阿富汗撤兵。留下软弱的阿富汗政府与日益猖狂的塔利班武装苦斗。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7月7日发表题为《软弱的拜登正在摧毁西方的道德信誉》的文章,作者系该报防务版编辑科恩·库格林。文章认为,美国“抛弃阿富汗”是在为后世积蓄麻烦。全文摘编如下:

1989年2月,最后一批苏联军队的撤离被称为阿富汗命运的分水岭时刻。当美国战士最终抵达阿富汗东部的贾拉拉巴德时,他们像英雄一样受到欢迎。为了庆祝,阿富汗方面安排了一场“马背叼羊”比赛,以示对美国大使的敬意。

就美国人而言,这些庆祝活动标志着他们长期以来对阿富汗事务介入的终章。短短几个月后,美国就停止了对这场冲突的所有有意义的介入,让阿富汗人自谋生路。该国随后陷入全面内战,导致塔利班崛起为主导力量。
今天,眼看着拜登政府有失体面地仓促结束美国对似乎永无休止的阿富汗悲剧的介入,很难不让人有一种强烈的历史重演感。

美国提前两个月撤离了位于喀布尔以北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那里曾是美国作战行动的中心。这意味着美国在阿富汗军事介入的结束。
在拜登看来,他只是在兑现承诺,即结束华盛顿对阿富汗冲突20年的参与。
鉴于美国参与阿富汗战争的代价据估计在1万亿至2万亿美元之间,并且有2442人阵亡、2万多人受伤,拜登政府可以辩称,美国在谋求给该国带来稳定方面做得已经比分内更多。

即便如此,美国决定一有机会就立刻止损的做法确实可能带来如下后果,即华盛顿——正如它1989年所做的那样——只不过是在为后世积蓄麻烦。
通过让阿富汗自生自灭,在过去20年里支持美国领导的干预阿富汗行动的西方大国显得软弱和不可靠。

西方在漫长而艰苦的阿富汗战争期间曾犯下错误,尤其是政客们在最终目标一事上发出的信息颇为混杂。
他们一开始说目的是防止该国成为恐 怖组织的避风港。这一目标后来演化成了一系列扑朔迷离的、相互冲突的目标,从根除毒 品贸易到保障女性受教育权等不一而足。即便如此,过去20年的成就是阿富汗向民主政治的转变。

拜登为了短期政治利益而牺牲这些收益是在进行一场豪 赌。但是,鉴于阿富汗很可能会再一次成为恐 怖组织借以对西方发动新袭击的避难所,这是拜登和美国人民可能会后悔的赌注。

笔者认为,拜登急于让美军大兵撤出深陷阿富汗战争的泥潭,决不仅仅在于战术止损。而在于其正在为苦心经营的“亚太印地区新战略”布棋。然后,诚如即便来自其传统盟友的英国媒体,也看出了拜登为代表的美国政府唯利是图,正在“摧毁西方的道德信誉”。明示如今美国推出诸如“亚太印”战略等,都充满利益自私,无盟友公利公信而言,极不可信任。特赋《怨回纥》为评为观。

逐利填空白,
叼羊独享潮。*1
育狼养毒患,
灾难任腥飘。*2
挥手留残孽,
过滩即拆桥。
抛离阿富汗,
山姆毁誉烧。
注*1,指20年前,前苏联被迫撤离阿富汗,美军大兵紧急填补了山国政治空白,并独享了阿国民众迎接英雄般的“马背叼羊”比赛的盛情欢迎与期待。
注*2,然驻阿美军非旦末给阿国带来和平,却将恐 怖组织塔利班养肥,遗患无穷。
——2021年7月12日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