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速泰春
门西愚园 IC photo
南京老城南有两个传统片区:中华门以东的部分,叫“门东”;中华门以西的部分,叫“门西”。
如今,“老门东”经过改造,成为旅游景点打卡地;而“老门西”,则被许多人忽视,甚至淡忘了。
“老门西”在南京是个独特的存在。她是地理概念,也是历史概念,更是文化概念。
我眼中的“老门西”,应该是这样的——
“老门西”,诗情画意之地。一座凤凰台,一片杏花村,一座瓦官寺,勾勒出她的婀娜风姿;钓鱼台、柳叶街、胭脂巷……画出她的妙趣之形。愚园,贤达聚集,留下诗文千种。自创楹联,在门西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历代多位大诗人在此留下诗篇,李白、杜甫、杜牧、崔颢,还有苏轼、陆游、辛弃疾。
“老门西”,人杰争辉之地。究竟有多少历史人物曾在此留下足迹,不得而知。反正很多。东晋的王谢、顾恺之,明代的徐达、俞通海,清代的曾国藩,民国的孙中山……而在此居住或出生的文化名人,一位接着一位:顾起元、程开甲、潘宗鼎、张恨水、吴良镛、栾菊杰……
“老门西”,厚重历史之地。门西的前世是古长干里的一部分。两千五百年前,开启了南京的建城历史的“越城”就建在长干里。东吴孙权在此建立码头、设置大市。那时的长干里市井繁华、人烟稠密。一千年前,杨吴、南唐在南京筑城,把古长干里的近一半地方圈进城内,形成门西、门东的地域范围。
“老门西”,故事传奇之地。“饮马巷”因宋康王赵构在逃亡途中为坐骑饮水而得名,“谢公祠”、“孝顺里”、“陈家牌坊”、“同乡共井”,这里有太多的故事与传说,或感叹岁月,或景仰山河,或抒怀人生,或歌功颂德。
“老门西”,烟火浓郁之地。“门西”始终在城内以人口密集,经济繁荣,地位突出著称。云锦基地,工坊遍布,引来八方居民。河运商铺,吃喝娱乐,自成一体。你可以从仇英的《南都繁绘图》,从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一窥这里的风情,可以从顾起元的《客座赘语》发现南京民俗的变化,可以从潘宗鼎的《金陵岁时记》了解南京的民习,可以从“建康七妙”领略南京人的吃喝情趣。
南京老门西 IC photo
如果说,“老城南”最能代表“老南京”的话,那么,“老门西”则最能代表“老城南”。这里有古桥、古井、古街;这里有豪宅、公馆、名府,还有平房、河房、草房;这里曾经灯红酒绿,是商家争抢之地;这儿有达官贵人,文人雅士,还有贩夫走卒;这儿曾经烟火浓郁,孩童嘻戏,引车卖浆,人声鼎沸;这儿曾经家家制腌菜,随处见腊肉,逢年炒“岁菜”,春天挖野菜;这里曾经风情万种,碧水清波……
上述画面,如今早已不见踪影,只成记忆碎片;或现茶余饭后,或随梦醒消逝。“老门西”成为老南京人的共同记忆与乡愁,是老南京人的精神家园。
2019年国庆前夕,一群由门西原住民为主体,以及关注“老门西”命运的人,成立了南京老门西文化守望者协会。出于情感,出于责任,出于南京人的历史担当,以“搜集老门西文化民俗风情,讲述老门西文化古今故事,探寻老门西文化文缘文脉,研究老门西文化精神价值”为宗旨,试图通过自己的力量,将“老门西”挖出来,秀出来,让世界知晓。同时希望将“门西”文化一代一代“守望”下去。
在此之前,自媒体“最忆是金陵”已推出“老门西”专栏。至今发出的相关文章有五六百篇之多。文字之间,充满市井之气,烟火之气,充满着人文关怀与历史情怀。
南京老门西 IC photo
透过门西的“烟火”,我读到了:
——门西历史的厚度与深度。千年历史的淘洗与沉积,形成的门西文化,既独特,又奇妙。门西的“烟火”,或让人有穿越前世,感受百年变迁的豪情;或让人有曾经的烟火,如今已逝的感慨;或勾起你的儿时记忆,令你在门西的“烟火”中品尝另一番苦辣酸甜。
——门西世态的艰辛与温情。传统文化是“老门西”得以持续的根本。重礼讲情,崇恩重义,一向为门西人视若至宝。邻谊家情之风始终沉浸在向善又向上的主流律旋之中。家训、家教、家道,门西人最为看重。朴实的文字,让你看到“大萝卜”是如何炼成的。门西人低调内敛,却不失宽厚包容,同样不失进取热情。在这些文字中,你能读到门西人特有的持家之道、待客之道,处世之道,以及奋斗之道。
——门西街巷的情趣与理趣。曲街斜巷,曲里拐弯是门西街巷特有的格局。这个如同迷宫般的布局,会让人有无穷的遐想。她既是门西的文化符号,也是门西文化的密码,暗示你进入一个看似简单,却趣味无穷的世界,最终仍回归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曲街斜巷中发生的故事从未中断,不同的故事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年代,染印着不同的颜色,演绎着不同的市井人生。
我还读到门西人的吃、喝、住、玩,看到门西人在历史的变迁中发生过什么,经历过什么,曾经在艰难困苦中如何挣扎,又是如何保持着乐观、豁达,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
拂去历史的尘埃,门西人在讲述老门西的故事。或惊心动魄,或温婉柔情,或激励人心。而门西独有的民俗与生活方式,那些曾经的日常与琐事,看似柴米油盐,芝麻绿豆,却是粒粒珍珠。“老门西”为研究南京的城市史提供了独具的文化样本,为深度发掘南京的人文血脉提供了新视角、新路径。价值所在,不言而喻。
“老门西”是我们的“老门西”,是南京的“老门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