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邹新社

每去一次袁家村,会看到新的变化,有新的感悟,真真切切喜欢上袁家村了。喜欢袁家村这种既让人满足口福、眼福,又在喧闹与宁静中,催人思索、催人奋进的味道。

舌尖上的味道。这是来袁家村旅游的人,最直接最享受的味道。美食是袁家村的金字招牌。袁家村以关中传统经典面食为主,做法地道、绿色无公害,十多年了,品质稳定,童叟无欺,吃了第一次,还想第二次,自已吃了,还想走时带点让家人、朋友分享。第一次来袁家村的人,绝大多数是奔着美食来的。袁家村现在的美食小吃,不但有陕西美食,还引进了全国各地的名优小吃,保你住一个月,一天三顿不重样。

乡愁的味道。新中国建立不到一百年,城镇化大规模推进也就是近一、二十年的事,城里的人大都在农村有一个老家,但老家随着社会的变迁,儿时的记忆、乡情、乡景早已不存。袁家村人的精明,在于善于抓住人们的怀旧心理,有意识地复古,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作坊、老物件、旧农具,钩起城里人、乡里人久违的乡愁。用秦腔、华阴老腔向外地人展示秦人的性格,秦音的铿锵与粗犷。乡愁是袁家村乡村旅游的总基调,也是袁家村最打动人的特色元素。

家的味道。袁家村搞农家乐,先从原住民开始,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农民在门边头找到了自我,感到了尊严。不但本村就地城镇化,还带动了周围许多村的发展。袁家村的村民就是袁家村乡村旅游最好的代言人。袁家村是“大家”带着“小家”富,村班子、村集体带动农民共同致富,在共同致富的过程中,凝聚了人心,维护了核心,激发了内在动力。不管“大家”“小家”,只要家在农村,就少不了香火味,因此,袁家村村街道和商业街上,有小庙、有小佛、有祠堂、有许愿树。袁家村的民宿客栈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每个角落皆精致、温馨,有家的味道和情调。

感恩的味道。吃水不忘挖井人。袁家村人最感恩MZX,村口、天元大酒店有MZX雕塑,家家户户挂MZX像。感恩支持肯定袁家村发展的各级领导,村名用的是HGF的题字,HGF及LRH的题词,刻在大石头上,矗立在村口及停车场。感恩袁家村带头人郭裕禄老支书。在袁家村,一提起老书记,就打开了袁家村人的话匣子。袁家村特别感恩党的农村政策。袁家村能到今天这个规模,内因是袁家村人自强不息的努力,也离不开多年来各项农村政策的叠加效应。

创新的味道。袁家村这个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名村,之所以四十余年来经久不衰,就在于袁家村人始终不愿意嚼别人吃过的馍。每每到了发展的瓶颈期,不甘落伍,善于创新,敢向潮头立。国家向村办的污染“五小”企业开刀时,袁家村果断转型,花钱买金点子,搞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当其它村复制袁家村美食乡愁模式时,袁家村转型发展民宿,并进军城市市场,走开了三产带动二产、一产的路子。袁家村不可复制,是别人无法复制袁家村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

袁家村的味道是多元的,带有浓浓的泥土味。这种味道中蕴含着关中人的厚道、朴实、精明,每一种味道都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来源公号/甘棠遗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