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子瞳(姜传春),性别:男。生于南国长于北疆,江南的水给了他灵性,北方的风教会他硬朗,天地万物皆可入诗,灵魂独舞时,夜话成行。吟游诗人,现居北京……
【温润的享受时光】
飞鸟和天空的距离
以什么来丈量
如同我们的人生
那是个未知的谜团
呼吸里的坦荡啊
有仲夏之梦的安然
底蕴建造的琴房
弹奏着梦的白昼之光
…
【今音评论】
一个有限和无限的丈量
《温润的享受时光》比如丈量“呼吸里的坦荡”(详见第三段第一行)并由此来区别和其他人呼吸之间的不同。不同是指质、指心态等。也因此把诗歌人物是否讲究丈量的价值观提了出来。
这首诗歌人物的价值观在于对自然界进行不断的主动探问与思索,比如思索“我们的人生”(详见第二段)“是个未知的谜团”。想打开它,对它进行破谜;想告诉世人其中的奥秘,对它进行释疑。
像这样的诗歌重心,直接被结构在第一段第二行的“以什么来丈量”。所凸显出来的简练和对其要义的认识,是依靠读者的境界来完成的。
其中的境界程度本身就是一个认识空间。而空间的定义和其位置的确认,也被结构在了第一段的第一行的“天空”两字。同时也由此来体现出诗歌语言的凝练程度。
彼此认识事物的程度可以不一致,这是诗歌面对读者的态度,在诗歌中是以第一段第一行的“距离”来丈量的。而丈量自我与他人,都需要有一定的能力来予以完成。这个完成的具体定位,也是第一段第一行包括“飞鸟”的能力和其对与“天空的距离”之间的认识来完成。
这是诗歌人物的视向。如果进一步对其进行化解,那就是要对视向和“呼吸”之间的联系,再需要确认。这是诗歌在细节处理上的抛砖引玉,比如,引“坦荡”从何而来的根系部分,它完全是由人物的视向所关联。
这时候,“坦荡”的反义也就在比较中逐步被引导出来,这个引导过程,也归结于诗歌人物的视向,并由它来决定。于是,诗歌内在的一条通道也便清晰可见,如,见于“呼吸”,辨于“坦荡”,并且还得出了“安然”。
可以理解“安然”是一种姿势,是一个神态,是属于心态。“安然”能吸入力量。这也是需要认识诗歌深度的技巧。因为,创作诗歌的过程和阅读的过程,是具有一个双方都想受益的目的所在。这也是价值观体现的一种方式。
之所以要吸入力量,也是因为“底蕴”所需。在现实社会中,依靠自身的底蕴来化解风险的认识与措施,已经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因为,力量能够将自己提升。而面对各种诱惑和考验,每个人都想提升自己。只有提升,才有可能拥有化解风险的智慧,才有可能运筹帷幄。
评论作者简介:今音,王荣根,上海人,出版长篇小说15部,评论25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