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登 陈起拓 陈英杰 王清 摄影报道
请看视频(图片播放)☟☟☟
读者座谈会海报
6月26日,泉州召开“永远跟党走——‘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之司马文森《风雨桐江》读者座谈会。数十位文艺界大咖共聚一堂,围绕红色经典长篇小说《风雨桐江》,热议司马文森的革命人生和文学成就。司马文森之女、北京晚报高级记者、中国晚报摄影学会会长司马小萌,特地从北京来到现场参加座谈会。
革命英杰司马文森
司马文森,1916年出生在泉州,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文化工作者、统战工作者、著名作家、外交家。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中,司马文森曾做出过重要贡献。
座谈会上,泉州文艺界嘉宾纷纷发言。
百部红色经典《风雨桐江》
《风雨桐江》是反映泉州人民革命斗争不可多得的经典,有着浓郁的地方风情。嘉宾们说,司马文森的作品可以用“以笔为剑、以墨为锋、以字为刃”来形容,他在抗战时期从事救亡宣传工作,解放战争时期投入到反内战的斗争中,以文字为武器,书写了一段传奇的历史,他的作品和经历至今仍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司马文森作品
司马文森把一生最好的作品之一《风雨桐江》,”留”给了故乡。司马文森的另一部长篇小说《南洋淘金记》,则被誉为“开创了华侨社会文学的先河”。泉州市文联副主席、泉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郭培明说,泉州是最大的海外华侨祖籍地,弘扬华人华侨文学创作势在必行。如今充分发掘司马文森作品的内涵,仍然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
司马文森女儿司马小萌从北京赶来参加座谈会
司马小萌谈到,父亲司马文森52岁的人生,写了两千多万字作品,笔耕不辍,影响深远,他既是华侨文学的先驱,也是报告文学的执行者、捍卫者。《风雨桐江》创作完成近半个世纪,至今仍然受到读者喜爱,可见好的文学作品价值是永恒的。“他一生忙忙碌碌,为党为人民,总在做。他胸中激情澎湃,对朋友对家人,总有爱。他淡泊名利地位,深刻影响了我们六个女儿。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干部的信仰与追求。”
座谈会由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泉州市文联主办,泉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大有智荟生活美学空间、温陵书院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