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465期
诗经故里文化传媒总第1546期

欢迎做客中华诗经阁
作家简介
铁裕,云南人。笔名:一荒玄,系《散文悦读》专栏作者,《作家前线》、《世界作家》、《霖阅诗刊》等多个平台的特邀作家。96年开始散文创作,先后在《柳江文学》、《华商时报》、《合肥日报》、《中央文献出版社》、《清远日报》、《边疆文学》、《昭通作家》、《昭通文学》、《昭通日报》、《鹤壁文艺》、《文苑》、《乌蒙山》、《中国青年报》、《作家驿站》、《作家前线》、《世界作家》、《世界作家园林》《网易》、《凤凰新闻》、《首都文学》、《作家》、《江西作家文坛》、《湖南写作》、《当代作家联盟》、《中国人民诗刊》及各文学公众号发过诗、文二千余篇、首。

青 头 菇
铁裕
在云南与贵州两省交界处,到处是连绵逶迤的群山,有着永远不向平川低头的丛林,有着纵横驰骋、魏峨起伏的山野;有着深深幽幽,弯弯曲曲的沟壑。
也就是在这交界处,在众多的山野中,有一座山特别的显眼,也特别的苍翠。它叫大碑山,高约近千米。山中多是针叶林,另外还有一些是杂树,如白树、杨树、棠梨树、野樱树等十余种杂树。只因了这些形态各异,苍翠碧绿的杂树,这里的风景特美,环境特幽青香特浓。
那言不尽的深谷幽壑纵横如梦幻的境界,流荡着浓浓的山雾,一如仙山境地;
那言不尽的千峰万壑伫立出各种优雅壮美的雄姿,一如那无字天书,在言说着天地间的大静大美;
那言不尽的杂树、山花喷洒出袅袅的馨香,弥漫在山间丛林,使人如痴如醉;
那言不尽的山间清溪一叠接一叠,一叠连一叠,叠叠相连相交成林间清澈的溪畔;
那言不尽潺潺潺、淙淙淙的音韵,清脆得如少女的歌吟。其实,这是一种水籁,蕴藏于大山之间,没有任何杂质,清纯、甜润、深幽的水籁,听之让人欲醉,闻之使人想梦。
也就是在这幽静、美丽的山林间,能生长青头菇。另外,还有大把菇、黄丝菇、牛干菇、铜鹿菇、开荒菇、蚕豆菇、刷把茹、胭脂菇等十多种蘑菇。
而在众多的蘑菇中,只有青头菇最惹人喜爱。当地的农民们经常到大碑山采撷蘑菇。好的蘑菇一般可卖到四十多元一斤。据说,许多农民采撷蘑菇还赚了不少钱。

一到生长蘑菇的季节,我也会到大碑山去采撷蘑菇。但我不太会采撷,而妻的眼很尖,每次一上山,总能满载而归。但再能采撷,还是不如当地农民那样有能耐。有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农民,成了当地有名的采撷蘑菇专业户。据他说,他每年可采撷蘑菇三百多斤,可卖近万元呢。
然而,蘑菇再多,还是青头菇为人所最爱。青头菇,一听其名就让人联想到青丝如瀑、婷婷玉立,一如出水芙蓉的端庄、漂亮的妙龄女郎。
其实,这青头菇确实有点儿像民间那楚楚动人的小女子。只因了这翠林,这山溪,青头菇确实出落得水灵灵、湿泽泽的,比其它的蘑菇要好看得多,而且能散发出一股浓郁的香气。采撷青头菇一定要早,不然到了中午,它就会神秘的消逝。
小时候,我也十分喜欢吃青头菇。用青头菇做莱下饭吃,总会吃上几大碗。父亲笑我说,人那么一小个,吃那么多饭,装在哪里?难道装在腿杆里了?
每当捡菌的季节,我常跟着大人们在天刚擦亮时就来到大碑山。
寂静的山中,还在晨雾缭绕如织,野草挂满了露珠。青头菇还未找到,早已湿了衣裤。由于没有经验,我们没有采撷到青头菇,有些气馁,就悻悻而回。
但又不甘心,就去请教在山脚边的住户,他们说青头菇一般生长在灌木丛中,还有松树密集的根部,由于这些地方树叶枯草最多,土质肥沃而松软,因此能够生长青头菇。我们得了指教,就按图索骥,果不其然,采撷到了青头菇。只可惜青头菇虽然香美,但太少了,因而它成了名副其实的山珍。
几十多年过去了,一想起采撷青头菇,心里就痒痒起来,因为它的名太美丽,它的玉体太性感了。
回忆着儿时那无忧无虑的时光,我不禁又一次次的来到大碑山的丛林中采撷青头菇。

中华诗经阁
荣誉顾问 韩博石 毛恒昌
总 编 瀛洲居士(王连社)
古风部 在水一方(师静斋)
格律部 循规蹈矩(金唐松)
词曲赋 百家争鸣(宋远行)
新诗部 顺其自然(王佑德)
散文部 钟灵毓秀(李江涛)
小说部 源远流长(钟国富)
杂文部 心有灵犀(章自然)
音频部 先声夺人(古月仙)
美编部 桃之夭夭(任静好)
———————————————————
图片音频源自网络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