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大悟县有两处土地革命战争和红军时期留下的红色经典漫画、标语,一处在双桥镇,是红军取得双桥镇大捷活捉岳维峻的红色漫画,绘在双桥镇街北城门外的青砖墙壁上,复样保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一处在东新乡姚店村李家岗,是红军发动群众、号召穷人要成立便衣队杀反动的红色标语,刷写在民房青灰色砖墙上,现保存完好,仍然清晰可见。双桥镇和东新乡姚店村李家岗相隔仅8公里,这两地在1933年以前均属孝感县。1933年蒋介石为围剿歼灭红军,在鄂豫皖三省边界新设立礼山、经扶、立煌三个县,以加强其反动统治。双桥镇和东新店被划为礼山县,解放后礼山县改称大悟县。大悟县是革命老区,是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新四军第五师成长壮大和战斗的地方,从这里走出了徐海东、刘华清、聂凤智、程世才、周志坚、石志本、叶健民等36位共和国将领,他们为新中国建立立下了不朽战功。
红色经典漫画——活捉岳维峻
1930年10月,蒋介石坐镇南昌,指挥8个师另3个旅兵力,从豫东南、鄂东北对鄂豫皖根据地进行圆箍式包围,企图消灭红军。在根据地军民顽强战斗下,敌人包围被各个击破。1931年3月,农历正月,蒋介石又调集岳维峻三十四师从孝感城出发进剿红军。3月8日,岳维峻部进至双桥镇地区。此时,红四军在旷继勋、徐向前、蔡申熙、许继慎率领下,正在双桥镇以北的三里城、大新店、东新店地区待机而战。3月8日夜,红军摸黑在山岗中急行军赶到双桥镇。3月9日拂晓,红军从西北和东北澴水两岸向双桥镇发起攻击,战斗打得十分激烈,战至下午1时结束。这场战斗全歼国民党军第三十四师,活捉敌师长岳维峻,取得鄂豫皖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重大胜利。
当时是红四军二十八团一营营长的许世友,带领战士追到罗城稻场将逃跑中的敌师长岳维峻抓获。红四军参谋长徐向前在双桥镇街北一间店铺里,亲自审讯了这位曾经是自已在国民革命军中的老上司岳维峻。从鄂豫皖苏区走出来的开国元勋和将帅基本上都参加了这次战斗。打扫完战场,红军在双桥镇街北城门外东边的青砖墙壁画上了这幅工农兵活捉岳维峻的红色经典漫画。
漫画取材于双桥镇街北战斗结束时的场景。左上方书写的是:红军第一军于湖北孝感县活捉岳维峻。落款是公历一千九百卅一年阳月苏维埃政府宣传。漫画共10个人物,工人、农人、红军士兵7人、岳维峻。站在最前面的是工人,头戴红军帽,右手持着红缨枪,左手扯着岳维峻,命令其走进双桥镇接受苏维埃政府审讯。第二个是岳维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代表人物,双手向后捆着,显得无奈和服从。第三个是农人,右手持着一株稻禾,左手紧拉着捆绑岳维峻双手的绳索。紧跟着的是打着红旗、肩扛步枪的红军战士。第一面旗帜是红军第一军,五角星中是镰弯锤头向下图案;第二面旗帜是红军第十五军,五角星中是镰弯锤头向上图案。两面旗帜表明攻打双桥镇的红四军,是在前不久的1931年1月由红军第一军和红军第十五军会师合编而成。
红军第一军是鄂豫皖苏区主力红军之一,辖红一、红二、红三师, 分别由1928年黄麻起义、1929年5月商南起义、1929年11月六合起义组建的红三十一、红三十二、红三十三师改编而成,军长许继慎、政治委员曹大骏、副军长徐向前。红十五军是由红八军一部、鄂东南各县游击队、赣东北部分游击队,于1930年10月18日在湖北黄梅县考田山吴祥村改编而成,军长蔡申熙、政治委员陈奇。
漫画落款是苏维埃政府。苏维埃是俄国无产阶级于革命时期创造的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组织,是一种工人和农民的民主组织形式。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当时的红色政权也曾被称为苏维埃。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在会上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漫画表现的主要人物是工人、农人和士兵,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苏维埃政府是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民主政权。苏维埃政府的建立,表明中国共产党要把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进行武装斗争,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实现共产主义。
红色经典标语——穷人要成立便衣队杀反动
东新乡姚店村位于大别山观音寨下,是一个乡村小集市。1933年以前它属于孝感县,处在两省四县交界地带。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已在姚店播下革命火种,黄麻起义的烈火也曾燃烧到这里。从土地革命到解放战争,姚店一直是鄂豫皖边革命斗争的中心区域。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作战略转移。留在根据地的红七十四师、七十五师,在沈泽民、徐宝珊、王平章、郑位三、吴焕先、徐海东等领导下重建红二十五军,分散在鄂豫皖地区打游击。1933年春,红七十五师在师长姚家芳、政委高敬亭率领下,来到东新姚店一带开展游击战,师政治部设在姚店李家岗。
鄂豫皖根据地在经历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后,根据地中下层政权几乎被敌人摧残殆尽,鄂豫皖边区一时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为保存革命力量,坚持革命斗争,镇压反动分子,打击零散敌人,中共红安县三区党组织率先摸索出成立便衣队、转入地下开展对敌斗争的游击战法。这种对敌斗争形式,很快得到了鄂豫皖根据地苏维埃主席兼鄂东北游击总司令郑位三的充分肯定,说它是个了不起的创举,并且专门举办便衣队训练班,向鄂东北各县推广这个经验。1933年11月10,鄂豫皖省委书记沈泽民在给党中央报告中说,便衣队是极为适宜的一种游击武装方式;要建立白旗下的群众工作与秘密组织工作,首先最有效的还是发展便衣队组织;现在最有希望及最重要的运动就是便衣队的运动;省委决定用党、苏维埃、红军及游击队全部力量,去发展这种武装形式。
在姚店驻扎期间,红七十五师贯彻鄂豫皖省委指示,走村串户,动员群众成立便衣队,进行地下革命斗争。正是在这个时期,红七十五师政治部在房东青砖瓦房长长墙壁上刷写了“红军要成立便衣队杀反动”的红色标语,号召穷人组织起来与敌人作斗争。
房屋现主人叫帅宝庆,他说此房建于清朝末期,是一栋七间两进的青砖瓦房。现在从房屋仍然能看得出,帅家当时是姚店一带富裕人家。当年红七十五师政治部来到李家岗,帅宝庆爷爷把最好的房间腾出来让给红军住。他爷爷亲眼看到红军宣传队员搭着梯子,在他家房屋的青砖墙上用石灰浆刷写了这条红色标语。标语字高约七十公分、宽40公分,字大醒目,干脆利索,战斗性极强。
1934年党中央派程子华来到鄂豫皖根据地,带领红二十五军北上抗日,向着陕北进发。留在根据地部分红军武装由高敬亭负责组建红二十八军,继续坚持游击战。1936年1月,麻城三河口会议后,鄂豫皖根据地省委和红二十八军进一步加强了对便衣队的组织领导,此时根据地便衣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星罗棋布,成为对敌斗争的一支坚强重要力量。便衣队的活动,加强了党和群众的联系,也配合了主力红军作战。在红军组织下,东新店、姚店、太平店有李本翱等十多人参加了便衣队,战斗在根据地;还有两河万家榜的乡亲积极为红军做军鞋缝军衣。至1937年,根据地便衣队已达百余支,几乎是县县有、区区有、乡乡有。有名的有何耀榜领导的便衣队和灵山便衣队,他们一直坚持战斗到全国解放,让大别山的红旗始终高高飘扬。

一条红色标语,坚定了根据地人民群众坚持革命斗争的信念。让根据地人民群众始终感到党还在、红军还在、组织还在,党和红军就是他们的主心骨,只要党在红军在,斗争就会取得胜利,革命就会取得成功。
红军离开姚店后,帅家一直精心保护着这处红色标语。为防止被敌人发现并破坏标语,帅家用柴禾堆成垛子遮挡着标语。1947年5月,参加中原突围展转留在大别山根据地坚持斗争的新五师干部戚涛,率部来到东新姚店李家岗,架设电台,组织军民支援前线,以迎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戚涛部在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刷写的标语下面又书写上了 “打过长江去,活捉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标语口号。帅家几代人和李家岗村民一直以这处红色标语为光荣,帅家几次改建扩建房屋,都没舍得动这里。帅家表示,一定要把这处有着87年历史的红色文物保护好,让共产党的光芒永远照耀。
一幅红色漫画、一条红色标语彰显了土地革命战争、红军时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展现了那个时代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记录了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李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