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核关键期保守派强硬取代务实派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
6月19日夜参考消息网综合德黑兰消息,当地时间6月19日,伊朗内政部宣布,司法总监易卜拉欣·莱希在伊朗第13届总统选举中获胜。据悉,超过5931万名合格伊朗选民中约有2890万人参加了投票,莱希赢得了17926345张选票,得票率约为61.9%。

伊朗伊 斯 兰革命卫队前总司令雷扎伊、伊朗央行前行长赫马提以及议会前第一副议长加吉扎德·哈希米分别获得3412712张、2427201张和999718张选票。本次选举共有3726870张无效选票。

根据伊朗内政部当天公布的数据,本届总统选举的投票率为48.8%。
当天稍早前,伊朗当选总统莱希同现总统鲁哈尼会面。鲁哈尼祝贺莱希当选新一届伊朗总统,莱希表示,新政府将努力解决国家所遇难题,并"树立人民对于美好未来的希望。"鲁哈尼表示,自2021年8月3日,莱希将正式成为新一届伊朗总统。从现在起,包括我在内的所有政府人员将会支持莱希,做到权力的顺利交接。

保守派候选人、司法总监易卜拉欣·莱希,现年60岁。莱希1980年进入伊朗司法体系,2014年担任伊朗总检察长,2016年被任命为伊朗最大慈善基金会主席、2019年担任伊朗司法总监至今。他在2017年曾参选总统,但最终败给鲁哈尼。莱希曾表示,如当选将建立强力政府,维护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

伊朗总统选举每4年举行一次。总统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可连任一届。此次共有4名候选人进入伊朗总统选举最终角逐。在选举首轮投票中,赢得逾半数选票的候选人将直接获胜,否则得票数居前两位的候选人进入第二轮角逐,获得多数选票的候选人将赢得选举。选举结果公布后,须经宪法监护委员会认可,最终获胜者还须得到伊朗最高领袖的任命。

保守与强硬,是莱希鲜明的政治标签。一方面,他在伊朗国内外被认为是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忠实追随者,坚定维护政教合一的体制;另一方面,莱希近年来领导的反腐运动为不少人所称道,反腐也是莱希在竞选期间的主打牌。

18日,头戴黑帽子的莱希被拍摄到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南部的一座清 真寺投票。根据官方传记,莱希在哈梅内伊的领导下学习神 学和伊 斯 兰法学,自2018年以来一直在马什哈德的一所什叶派神 学院任教。

保守派选民支持莱希。一位改革派政界人士曾这样描述莱希——他在司法部门的背景告诉我们,他服从上级,但对下级非常严格。
2017年,莱希曾参与总统竞选,但最终以排名第二的得票数败给了改革派候选人鲁哈尼。此次莱希胜选有因。尽管莱希此次的得票率很高,但这并不全赖其自身的优势。
在此次投票开始前,一批温和派与改革派候选人被剥夺参选资格,导致一部分支持改革的民众无意参与投票。但更重要的是,在经历改革派8年执政后,伊朗的内外境况并未变得更好,原先对改革抱以希望的民众陷入失望。

美国的长期制裁,尤其是特朗普政府对伊朗的“极限施压”,放大了伊朗经济的困难。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伊朗去年的通胀率高达36.5%,今年还将升至39%左右。尽管IMF预测伊朗经济将“温和复苏”,但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价 格近年来仍然高涨。而美国对伊朗的强硬态度,更激发了伊朗人骄傲的民族自尊心,客观上挤压了改革派的施政空间。
改革派的争议举措,也引发许多民众不满。2019 年 11 月,伊朗政府宣布大幅削减汽油补贴,导致油价暴涨时,伊朗100 多个城市爆发反政府抗议。正如德黑兰一家餐厅的经理拉扎维18日对《纽约时报》所说,“对普通人来说,无论是保守派还是改革派,都没有区别。看看吧,改革派掌权8年,现在就是这样。”

“为什么伊朗人民要陷入高油价?他们为什么要排队买鸡蛋和鸡肉呢?”对于不少伊朗人而言,他们投票给莱希,只是为了抗议改革派的失败。而莱希在竞选中承诺:为低收入家庭建造400万套新住房以改善民生。
笔者认同,伊核协议的前途仍是伊朗内外政策的焦点。重启伊核协议是伊朗既定的外交政策,不会因为总统更迭而改变。实际上,保守派的身份可能会赋予莱希更大的自由度和行动空间。尽管莱希被认为是保守派代表人物,但基于发展国内经济的首要任务,莱希必须推行务实的外交政策。实际上,因为莱希来自保守派,其推行外交政策将受到相对较少的国内掣肘,执行力将更强。特赋《潇湘神》为评为观。
来选希。
来选希。
强调保守举真旗。
博弈核伊防美帝,
哈梅坚定挺莱希。
——2021年6月20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