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
刘常桂
采薇千古痛,酹酒动中肠。
无觅英灵处,追怀屈子殇。
五绝•端午节
于志文
(一)
汨罗江水曲,天问叙衷肠。
端午龙舟跃,离骚大气扬。
(二)
逝水流年去,端阳雨打窗。
楚天舒望眼,难忘汩罗江。
端午
王永高
端午早开门,荷包五线孙。
房檐摇艾叶,走进粽香村。
端午
刘常桂
五月端阳至,菖蒲角粽香。
彩丝缠玉臂,艾草挂前房。
新麦仓中入,榴花叶底藏。
杯盘皆备足,围坐话农桑。
端午
李秀菊
又临端午日,佳节倍多情。
绿艾阶前盛,红花槛外明。
饮杯思往事,竞棹起涛声。
一曲忠魂恨,灵均万古名。
端午节
赵玉江
万户端阳粽,千门挂艾香。
楚山何暗淡,汨水漫苍凉。
能作冲天问,谁知为国殇。
年年追屈子,代代祭忠良。
端午节
陈希强
仲夏麦盈仓,鸣蜩迎正阳。
家居蒿艾挂,满市粽飘香。
彩扣拴童腕,壶觞数石黄。
屈原铮骨在,致敬汨罗湘。
端阳忆旧
潘盛国
一年佳节数端阳,艾草清新粽味香,
玉臂缠丝人姣好,笑涡一闪影芬芳。
重五
李汉乐
过罢清明又端午,近来祭祀满天时。
神仙圈里无言语,寄信全凭北斗移。
端午
樊泽秋
门悬艾草又端阳,遥祭忠良粽叶香。
含恨身随江水去,九章传世万年芳。
屏上龙舟赛
乐山
龙舟竞渡立潮头,擂鼓木槌挥汗流。
年年湘水三闾唤,天问九歌从未休。
端午节
王莉
艾草几株门上挂,一年五月粽香甜。
龙舟竞渡端阳节,绿木葱茏仲夏炎。
再忆屈公
董志成
饮穷往事何须酒,独向梅仙泣汨罗。
碧水千年流不尽,怜天悯地唱悲歌。
端午悼屈原
单体尧
楚粽飘香悼屈原,汨罗殉难泄悲烦。
忧民爱国苍天问,巨著离骚拓纪元。
端午祭 新韵
宋连富
端午粽香薰万户,英贤遥寄汩罗江。
菖蒲艾草平安祭,历久传承一世扬。

端阳
刘玉玲
端阳佳节鼓声鸣,舟破清波浪疾行。
屈子英魂今古记,雄黄饮尽溢豪情。
端午感怀
王德逊
民间习俗粽清香,幽忆灵均欲断肠。
忠烈节操休忘却,释怀思念赋诗章。
辛丑端午祭
蓝仁德(蓝天星辰)
又临端午忆忠贤,抛粽乘舟众祭延。
天问离骚同载史,九歌山鬼共留篇。
怀沙恨泪忧民痛,抱石投江为国怜。
节义精神传后世,词章咏颂续华年。
端午感怀
迟焕东
汨罗滔滔祭国殇,三闾大夫千古芳。
龙舟竞渡悼英灵,粽香飘逸忆贤良。
离骚一阙传五岳,天问九歌鸣穹苍。
爱国忠贞永承继,时代飞跃谱华章。
端午感怀
王金平
时逢端午粽飘香,艾叶清新散令芳。
五色彩丝缠玉臂,三株嘉草落鬟藏。
歌吟天问知臣节,再咏离騒叹国殇。
一代宗师亡楚恨,后人千古颂忠良。
西江月 端午
张存民
端午龙舟逐浪,厨房粽子飘香。
祭贤凭吊汩罗江。一曲离骚犹唱。
报国可怜踌躇,凝眸唯有苍凉。
若逢时下看端详。处处蒸蒸日上。

小重山,端午感怀
李秀菊
臂戴丝绳祈福康。门前悬艾叶、庆端阳。家家米粽送幽香。佳节到、往事细思量。
醉酒话沧桑。楚江悲切切、悼忠良。一江幽怨断人肠。楚辞赋、读罢总忧伤。
小重山 端午
王金平
五色丝绳缠臂央。菖蒲香艾草、保安康。
凭将词赋念沅湘。频举酒、顾影几心伤。
米粽又飘香。家家儿女共、过端阳。
山河锦绣好风光。看今日、国祚运隆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