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诗歌的匣子与两组匪夷所思的词状
——在孟原的笔下,诗意的“非非”是如何转型的……
文/唐明
由一个个“词”组成的一列诗歌火车,在“清洗自己”与“老虎相反的道路”中抵达,孟原的诗因此具有了在句式铁轨上奔跑的可能。……在意象丛林和充满抒发、演绎与陈述的“诗歌寓言故事”里,由几组巨大的镜子构架了一条通往与老虎身上的纹理截然相反的路径,阳光被折叠、抽离、倒悬、置换、虚化和逆转,层层飞升,语言坠下,构成了一座语境的玻璃山。其尖锐的棱角和锋利的剖面,在一首首形如扑克牌的诗章中绚丽盛开,这些如玻璃搭建的平台上堆满擦拭锃亮的瓷器和瓶子,啤酒杯般晃动,蜜汁样映出一张张句式般的脸。——它们最终势必被日光残酷碾碎,重新塑造成一些颠覆后非非辞典中的句子,时间荏苒,辗转反侧。人世参差如荇菜,若照片一样碎碎,被人和事件割裂开。由大地的折光与反光,形成几个界面,同样被割离,非非几经兴衰,人事变更,换了又换!但做为中国最大的民刊及民间诗歌组织,其三十年地位永固,始终屹立不倒。“老非非”和“新非非”们,彼此之间也在调整、接纳、融合,“第二代、第三代“非非”在登场。——做为著名先锋前卫诗人,“后非非”时代写作代表性人物之一,现在《非非》执行主编孟原,自登场以来,始终站在诗歌的前沿。……对于诗歌锦创做出努力,希冀对人文中国保持一种道义上的逡巡、审视、尊重、思考、检阅、洞察、写作、缅想和忱怀。毕竟,一列通往诗歌路上的火车,是可以穿越这疆域并构成一次绪川千世的旅行!——在孟原诗中,我们毋宁称这场旅行为一种对诗艺操演关注后的慈航,它分别有几条不同的路径,犹如时间流水在虎身映照,形成警惕与错综复杂的纹理,将一只老虎如庖丁解牛般肢解、切开,变成一片片可以观察的虎肉。——除了虎肉之外,皮与虎骨及肌键,确乎毫无争议地保持了如孟原诗歌本末倒置的一贯词语缔造,肢解一个老虎容易,诠释一个人的诗很难!如之言(《窥物》),“我从裂缝看出去/每件事物都是残疾的样子/衣衫破烂,面色衰败/横七竖八,斜着/彼此支撑/好似相依为命。但//有一点风吹草动/他们的关系瞬间破裂/又是一种另外的穿插/阳光打过来/它是它的背景/看似纸鸢的低垂,恰是/别物高高的挂起//我蜗居屋里,暗中窥物/像一个悬壶济世的郎中/对屋外鲜活的事物/望闻问切/却忘记了久病的自己”。
——该诗,乃《清洗自己》之组诗中的一首,在总题目与分题目之间形成落差。……窥物,如何谓“窥”,其欲“窥”何求,又何“窥”之有物。——乃见之言,“我从裂缝看出去/每件事物都是残疾的样子”,一切形单影只,“衣衫破烂,面色衰败”。如此种种迹象,“横七竖八,斜着/彼此支撑/好似相依为命”。精神在物化,灵魂在守望,根性的人与事件本身,看似表面上一团和气,相互依存。“但//有一点风吹草动/他们的关系瞬间破裂”。人们在彼此互不相干的同时,尽量将自己择清,撇出来。当然,对于这样令人沮丧,和麻木不仁,“又是一种另外的穿插”。毕竟人世不悯,礼乐崩溃,道德沦丧,人生险恶,彼此之间尔虞我诈,让人防不胜防。犹如“阳光打过来/它是它的背景/看似纸鸢的低垂,恰是/别物高高的挂起”。是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中国人的处事哲学,也是“阿Q主义”的一面旗帜。譬如,“我蜗居屋里,暗中窥物/像一个悬壶济世的郎中”,在俨如“对屋外鲜活的事物/望闻问切/却忘记了久病的自己”一般,于国民性和劣根性的批判上,必须由根及底予以鞭鞑,而毫不留情,在罪与罚中惩戒,丝毫也不饶恕。正如其另一首诗中言(《辩证法》),“走着/意外停电/所有事物都被灯光收走/甚至我的目光也被收走/我一直向前/脚下的路一再挽留/很难迈出一步/为在黑夜中探路/伸出双手向前往后划/触碰到的花草/此时已互换了姓名/风吹着吹着/就乱吹,吹不向/我喊的人家。不过/黑色中的人们已习惯/尽量藏好嘴巴/捂住自己,不想成为/黑暗中光鲜的事物/就像白天/谁也不想成为/乌鸦、布谷鸟/或墓穴中的一个”。
——孟原的诗,练达敏锐,言之有物,具有深及堂奥的哲思与对诗学要义的苛求,词语犀利澄澈,灵动晶亮,在文本表达上以隐喻挖掘人性的种种不足,敢于揭示出一个真实谎言中一个时代所构成的缺憾,用诗歌扼住现实虚伪的喉咙。如之云,“走着/意外停电/所有事物都被灯光收走/甚至我的目光也被收走”。一切皆黯哑,悲哀加剧,世间漆黑一团,苍茫降临。而诗人言,“我一直向前/脚下的路一再挽留”,黑处有什么,为何要挽留。是黑在纠缠,还是在污染,用黑暗人设所无可替代的陷阱,将你剥蚀,如一条鱼游进漆黑的房子,游出来,仅剩了一把鱼骨梳。于是,“很难迈出一步”,即便迈出也是无底深渊,黑暗如黏液般粘住你,让你陷入一团迷惘、困惑、慌悚和慌乱。在这种形情里,似乎一切谓之于黑、淹没于黑中,“但为在黑夜中探路”,如深夜航舟,“伸出双手向前往后划”。茫茫人海,“触碰到的花草/此时已互换了姓名”。一瓢岁月,半世离愁,“风吹着吹着/就乱吹,吹不向/我喊的人家”。路有万条,巷黑如泼墨,人在黑中走,如捉迷藏。“不过/黑色中的人们已习惯/尽量藏好嘴巴”,他们已与黑融为一体,皆默不做声,“捂住自己,不想成为/黑暗中光鲜的事物”,不能在黑暗中表现自己,甘愿被黑夜融化。“就像白天/谁也不想成为/乌鸦、布谷鸟/或墓穴中的一个”,他们已习惯这样的生活,融入集体,融入大众,融入白昼和黑夜,万千不要因卓尔不群,而如“乌鸦、布谷鸟/或墓穴中的一个”,被人检举,沦入万劫不复,让人们口诛笔伐,成为人类的公敌,遭致众口唾弃。
——读孟原的诗,深刻体会到人世间悲哀与不幸,以及种种倾轧所造成的伤害,不众多中人即便是强者,也会被整体沉默中的弱者吞噬,让血淋淋之黑加桎梏和枷锁将你整个人吞没。没有死亡,但有刈割木秀于林巨大的剪子,如明镜高悬,只要你稍一露头,必阉割了你,你只能躲在黑暗里,等待奄奄一息,一息尚存的沉默,与大家一起享受时刻会降临的“停电状态”,而且还不能说这是停电和黑暗,还要继续不断地歌唱光明!“捂住自己,不想成为/黑暗中光鲜的事物”,这前世层出不穷的教训,足以证明一个传统下的铁律;“就像白天/谁也不想成为/乌鸦、布谷鸟/或墓穴中的一个”,不想死得快,就继续沉默,让沉默的大多数认同你。
……就如其在组诗《与老虎相反的道路》中所吟(《造纸厂速写》),“我是被简化的一种描写/我贪婪纯洁而清寂的空气/我退隐古董的黑夜之中/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索/我可能被你们注视/构成舞台剧和精神病人的范本/我的现像学在后工业的废墟上/造纸厂在我的河流中/我成为造纸厂的工人/我的河流可提供水源,并排污/我于是拿厂里生产的白纸,写诗/写我尿液中含有的化学成份/我成为一个循环的罪恶者/是从造纸厂本质中来的”。这个社会,人被统统异化,有一种症候是——“人鬼皆患病”,不患病,反而被人视之为精神“不正常”或神经病。譬如《造纸厂速写》所指出的那样,“我是被简化的一种描写/我贪婪纯洁而清寂的空气/我退隐古董的黑夜之中”。这这个被腐刑俱阉割的厂院,必然要适应这一游戏规则,“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将诗人所言的“我可能被你们注视/构成舞台剧和精神病人的范本”,恰如一场灾难在临界点,随诗人言,“我的现像学在后工业的废墟上/造纸厂在我的河流中/我成为造纸厂的工人”,一池流水线作业上的纸浆,被讥诮为“构成舞台剧和精神病人的范本”,像一个“现像学在后工业的废墟上”的楷模。不错,你被一种反讽反颠覆,成为另一种反向中的反向,别人挖苦嘲笑你是一个异类,于是,“造纸厂在我的河流中/我成为造纸厂的工人”。人们甚至说他语焉不详光怪陆离,刺谕他疯疯癫癫胡作非为。你看这家伙说话,简直在颠倒黑白。——什么“我的河流可提供水源,并排污”。什么话?鬼话,人鬼不分,匪夷所思的鬼话!于是作者只有破罐破摔了,故言,“我于是拿厂里生产的白纸,写诗/写我尿液中含有的化学成份”。将人云亦云化为真实有效的行动,打破这铁律和陈渣陋习。犹如托斯妥耶夫斯基《白痴》里集体中的“疾患者”,若《罪与罚》中的“罪人”,被斥之为另类,仿佛“我成为一个循环的罪恶者/是从造纸厂本质中来的”一般,贬之为傻瓜,一个疯子。而那些真正的病人,则是集体中的集体,一群死不改悔的罪犯,势必罪加一等的疯病人,笑里藏刀的恶棍。
……在孟原的诗中,深刻地揭示了这个人世种种迹象所反映的种种虚假虚构虚设,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却自我陶醉,自我狂欢,特别自恋,尤其惬意苟且,如此蝇营狗苟,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在喧哗与骚动嚣张跋扈中,讥讽别人,反嘲自己,以阿Q精神胜利法,活得踏踏实实,且一塌糊涂。将鲁迅先生所讽刺的国民性与劣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诗写造纸厂,实写一社会,经诗人孟原辛辣刺谕、诘责讥嘲,俨如一幅浮世绘漫画,莫不扣问式说出一个批判性主题,人性地表现了人界恃强凌弱丑陋的嘴脸,于诗中叹为观止妙手刻画出拍案惊奇的众生肖像及人间百态(参看《与老虎相反的道路》组诗)。——如诗云(《以黑暗截剪世界》),“你一向以黑暗来截剪世界/把截然不同的本质揉合在一起/其实,不要再为自己的行为做出辩解/给你十万个口舌/也说不出一朵玫瑰凋残时的哀痛/也说不出在一条河流有多少鱼儿随之相游/给你十万双手/也擦不干净你身上的污垢/也解不开你心上的结/你应该低头看看一湖静默的水/它这古老的面容,映下了天空/群山,繁星和一匹饮水的马/你丑陋的身体也在其中/这蔚蓝的水面,不/这可以吞噬黑暗的镜子之王/照亮那么多生于死的比喻/何况你,染上了一尘世的疾病/顽疾里,有无数种类的小虫/在你自酿的习惯土壤里隐身/但现在春天来了,不可避免地/转换场景,将有植物生长”。
——该诗以昭然若揭地描写,贯彻落实了这个世界,林林总总的群魔狂舞,凭一支犀利之笔,刺谕人世种种荒诞不经,僵死之身仍在后工业时代来临的全民娱乐中肆虐狂欢。在这个没有信仰全靠金钱支撑的社会,鱼鳖虾蟹,鸡鸣狗盗之徒,形成了一个盗名欺世的怪圈,魍魉魑魅,纵横捭阖,污水浊气,汪洋泛滥,以黑暗截剪于世,妖媚惑众,乌烟瘴气,粉饰太平。……如之言,“你一向以黑暗来截剪世界/把截然不同的本质揉合在一起”,说白了,是苍白的邀功请赏,“其实,不要再为自己的行为做出辩解”。惟妙惟肖,把一个世界画得如金壁辉煌,霓裳艳影,肉香如虹。“给你十万个口舌/也说不出一朵玫瑰凋残时的哀痛”,即便把一只鸡插满五彩翎毛,也变不成一只孔雀和凤凰。龙腾虎跃,也变不成鲲与鹏,“也说不出在一条河流有多少鱼儿随之相游”,罪就是罪,惩与罚,救与赎,此番卖弄,丰乳肥臀,“给你十万双手/也擦不干净你身上的污垢”。在一列通过销金窟的火车上,肉艳潋滟绯红,“也解不开你心上的结/你应该低头看看一湖静默的水”,想想朴素、奥义和淹雅,“……这古老的面容”,它“映下了天空/群山,繁星和一匹饮水的马/你丑陋的身体也在其中”。请给予罪恶奢侈和糜烂,——“这蔚蓝的水面,不/这可以吞噬黑暗的镜子之王/照亮那么多生于死的比喻”。孟原的诗伟岸崔嵬茁丽,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如之言,“何况你,染上了一尘世的疾病/顽疾里,有无数种类的小虫”,于腐败霉变中,“在你自酿的习惯土壤里隐身/但现在春天来了,不可避免地/转换场景”,必须让有刺的玫瑰在大地盛开,诚所加量刺谕人世罪大恶极,批判一个苟且偷生的盛世,令审判加冕一个个真实的谎言和欺骗,对于诗者孟原,“将有植物生长”的根须,在诗性的田野上感叹灵魂的诗篇,为乌鸦歌唱留下布施者的光辉,咏诵一个期许,构成诗式定律里的修辞。以摆脱不可饶恕之罪,迁怒诗人清洁之心和呼啸骄傲的舌尖与嘴巴。
——孟原的诗,以非非主义精神再造非非主流诗歌大魂,擎天一唤,撼动庸俗不堪的低级趣味,非非世界的干净是不染一尘的,透亮的,归之于纯粹和缔造!……单之又单,纯之又纯,娉婷而婀娜,如同真理,俨若境界。在孟原的诗里成就,赋予无尚的光荣和修辞……
附原诗:
清洗自己
比如:
我一生的好坏
都是我身上的山水
风吹不均匀
时常被阳光灌满的部分
他就饱和,温暖
花鸟虫鸣,样样都在
有时那些坠下的星辰
落在黑夜的底部时
我的深浅一目了然
我的坏又水落石出
事情总会有尾声
那句号式的
停顿或挽留
是一切好坏的果实
切开它,就真相大白
好人们常带着美好
在奔命中走完一生
带罪的人常用嘴
喊完人间所有的赞美
我会守着好人的好
对照自己,对照
从未翻阅的经书
一点一点捡起自己
清洗。来干净我
入世已坏的心
窥 物
我从裂缝看出去
每件事物
都是残疾的样子
衣衫破烂,面色衰败
横七竖八,斜着
彼此支撑
好似相依为命。但
有一点风吹草动
他们的关系瞬间破裂
又是一种另外的穿插
阳光打过来
它是它的背景
看似纸鸢的低垂,恰是
别物高高的挂起
我蜗居屋里,暗中窥物
像一个悬壶济世的郎中
对屋外鲜活的事物
望 闻 问 切
却忘记了久病的自己
时 光
时光拽着生死的两端
我们是它秋千上的孩子
荡向未知的远方
但回来时
鬓角上停落的白鹭
羽毛一片片掉下
这是时光的实物
又掉入时光之中
当年,我们
含着时光的童音
呼啸而去。如今
那些字词、音节
在口中剥落,模糊
还总有那么一句
词不达意
这些年,是怀旧的日子
我常拉开抽屉,取出相册
拂去封面上时间衰老的皮
每一张照片就有每一粒光阴
我慢慢翻阅,小心叠起
寸寸光阴像小兽也爬起来
爬过发黄的纸片
爬出低矮的窗台
爬上那一山暮色中
我看见,爷爷、父亲
拖着身体慢慢走过
那寸寸时光,多么陈旧
多么匆忙 且新
此时,虚影把我唤醒
我就拼命喊自己的儿女
抓好时光
一粒也不要跑失
总会有暮年,寻找
这么一串时光的珠子
那上面刻着:
儿女是自己的轮回
供 词
夜下的笔尖
短小 轻细
挑不起
一粒灯光
更住不下风
月光路过
眼口没漏下星辰
笔尖
流经的页面
出现裂痕
追究下去
不是一段病句
就是自己的供词
夜色越深
就越想掏出
忏悔
辩证法
走着
意外停电
所有事物都被灯光收走
甚至我的目光也被收走
我一直向前
脚下的路一再挽留
很难迈出一步
为在黑夜中探路
伸出双手向前往后划
触碰到的花草
此时已互换了姓名
风吹着吹着
就乱吹,吹不向
我喊的人家。不过
黑色中的人们已习惯
尽量藏好嘴巴
捂住自己,不想成为
黑暗中光鲜的事物
就像白天
谁也不想成为
乌鸦、布谷鸟
或墓穴中的一个
落 日
落下来
只是一个过程
越落越大
只是一个假象
落入深山
只是一个追想
从兵荒马乱的朝代
落到太平盛世
每一轮落日
长相一致
只是有时
不落孙山
不落大海
不落草场
不落烟囱
……
它满脸通红
为落不干净的自己
羞涩 惭愧
街角:一个活物
就是这里
往往就是这种地方
拐角,避风
像极了城市的屋檐
燕子飞回来
也是这种地方
蝙蝠和燕子
白天黑夜交替飞
为一只小虫
飞进飞出
飞到羽翼丰满
飞到儿女成群
它们的一生给他安慰
是他内心活着的样子
这是他唯一看见别物
活满的一生
这个人间
不是飞鸟的世间
他弯腰拾不起一粒粮食
他跪着收不到一丝
怜悯的反光。他作揖
天上的雨越下越大
一股股大水,就往里灌
他只好收缩身子,越卷越小
小到只是一个活物
连一个声响,最后
他都懒得发出
一首诗的好坏
是这样的。一首诗
很难完全装下你我
如果说彼此
并肩进入一首诗
词语过于重叠
也不好偏重赞美
任何一个。或者
我先进入一首诗
把诗中的空间
打扫得干干净净
再摆一些甜品或茶
当你想起我时
我是一个
多么爱家的男人
你就会走进这首诗来
就有一句完美的结尾
一首诗的好坏,真还看
彼此是否成全
流 浪
有事吗
一直回头望
瘸着腿跑
也不忘回头
你是为记下
流浪的路?
还是生怕有
瞄准你的枪口
如果只为了活着
不要把自己藏得
更深,夹得更紧
你把腿放在
春天的路上
粮食是足够的
呼吸不再用肺
心始终节奏地跳
多好的命
跑过这个春天
你就跑完回家的路
这个夜晚
你守住的星辰
绝对不会落下
村 庄
屋檐上的锈色掉不下来
这是对一个黄昏的祭奠
夜多好的轻抚
这是对一场破败的补救
枯枝上的鸟巢
早已容不下翅膀
一条满山遍野跑的
野狗,仰望着叫
眼睛发出绿
仿佛要用目光
灼燃那只鸟巢
落下一片羽毛的火
为自己取暖
村子,要开春了
蚊子相互穿插
围绕着飞
一大群旋转着飞
飞在一块干裂的牛粪上
贴着,像贴一张
救世的膏药。一冬了
只有这群蚊子生动一些
路过这个村子
我看见的一切
始终不动声色
水与云朵
水中的鱼群
托起整块水面
洁白,够落一天的云
于是,白云
仿佛多了一位
地上的姐妹。你看
他们相互照着
中间无杂物
不搁放一丝虚影
投水自尽的人
并未沉入水底
而死于一块云的白
摇船过来的人
一网下去,刚好是
波心中荡漾的闪电
两种死,过於悲悯
都值得缅怀
在我眼里
云朵是我摸不着的天堂
水面是我踩不破的地狱
我只身其中
不如
死于白云深处的人
不如
死于闪电光斑的人
我数次进入墓场
看过一块块碑文
他们的死
多么相似
怀念他们的方式
多么相似
我们都是人间
孤独悲伤的孩子
互为相似着活
生怕自己误入
另一种死亡
月亮是露水
我躺下去
就有草,就有羊群
期待的草原
青色的草,羊群就
重复出现。青色变矮
低至泥土,碧水
就漫过去,洗清羊毛
那白净的青呀
正如我躺下时
总希望发生些什么
其实,我一旦躺下
一种事物已被另一种
事物重新命名。比如
此时天空低垂,月亮
只是草尖上返回的露水
旧时光
我是对未来
从不抱向往的人
我愿意去找
旧时的路,旧时的人
愿意去找那些
被人遗忘的鸟巢
被搁置失水的泥人
被抛弃生锈的铁环
……
我都愿意找回
那些时光陈旧、固定
不再遗失,不再变样
手抚摸过去
不再有新鲜的灰尘
看着看着
最多只有泛白的盐水
也会被噙在眼睛里
回望一次旧物
就会制一个人间
这样的时光,真好
它不再模棱两可
枯 树
一棵树
我叫不出它的名字
叶子已经落完
只剩干枝,凌乱的
硬硬的向上
想用身体所有的硬
戳破天空
漏下雨或阳光
而土地死死地
咬着它的根部
一口也不松动
多大的经脉
也不够求生
春风吹来
它仍是风中的
一个死
训诫书
这不是传闻,不是谣言
世上真有这么一本书
一本薄得拿不起的书
不开卷不翻阅
就可以读完的书
我此生没读过的书
第一次见的书
书中有规劝和投降
有祖国和人民
更有一生的训诫
洗不掉,抹不脱
一个人活生生地走了
也只能弯腰驼背地
带进坟墓
书中没有孔子庄子
或老子,没有亡国奴
没有写尽山川河流
更没有一个人
填写悔改的空白
只有被死死钉在
书的一角
书有雪白的纸
纸上有含雪的灵魂
依此类推
依次类推
我们都会
老去死去
依此类推
眼前的事物
空荡荡
那巫山云雨
空荡荡
依次类推
这一声鸟叫
将是久远的一鸣
谁也无法把它
从声音中取走
这一波巨浪
将是水纹的范例
只要风吹四起
人间不在
它依旧矍铄
依此类推
这首文笔干枯的诗
荆棘丛生 地址不详
绝不会流落人间
春天 流水 清明
01
昨夜,应该有
一阵春风吹过
我拔开枯叶
有一种深透的绿
细嫩、短小
像刚刚脱下胎衣
我双手轻抚过去
就有一首赞美诗
02
绿。
不如春风来得早
它忍着,忍过二月
怀里细小的雪
就会爬上草尖
成为清晨的露水
阡陌中,绝对有
一双蝴蝶原路返回
03
雪和露水交换着过
交换着
来路不明的身世
仿佛人间
都是水的子孙
04
一条流水
可以收尽
沿路的歌唱
在大海之前
欠一次奔腾
春风硬是摁住了
浪的花朵,易碎的
白,是云的落地
05
这场白,并不是
炉灶上的炊烟
是善良人家
晒出春天的账单
一卷雪,一场薄雨
它们同时叠入香纸
打开,正是一个清明
06
青山上,有忠骨
坟头上,有更深的人间
嘴角上,有关前世今生
不停地念着
但,也念不过
一条流水的叹息
奔向大海。是死
07
蚁虫咬着春天
从墓穴里重新列队
爬出。仿佛它们
是来收集人间的哭声
去捂住地下
惨白的叫
08
春天
多梦,多雨水
一亩地,不是盛产
多少粮食,而是
有多少人入土为安
一个人跪下去
就抓住一次死
额头磕着地
就想往里钻
去迎接那些死
从地下递上来的
一层层
绿
秋 风
1
秋风往果实上涂金色
落下去的色彩
是大地一年的收获
那饱满的果核
被人重新捨起
往春天里扔,也像
雨水往冬天里落
成为种子,成为飘雪
都是那么小,再次入土
结出儿女
2
秋风依稀是枕边的耳语
呢喃着,声音贴近鬓角
一撇倒插的暮色
是秋风顺带的胭脂
为明早的装扮备好
哪怕明日晨光不会再来
那抹重彩
已是人间挂满的灯笼
3
秋风继续吹,虫鸣
慢慢减下声来
庙中或穴口
就会有念经的人
吐字不清,但词里
含着秋风的清脆
4
秋风一过
徐徐而来的雨
缠绵中带着小冷
谁把山间的稻草
扎成人形。那刚
失去满身果实的人
已是落水的模样
多希望在田野
有柴火人家
早早升腾起
灶台上的炉火
在这荒芜中
多一点烟火气
5
秋风照不了自己
它过水面,过镜子
秋风依然面不改色
依旧不留痕迹
最多把南方和北方
相互寄走一些季节
多一片羽毛
或少一朵白云
都请不要在意
两手握着冬夏
秋风注定自己
就是歧义的一生
6
书页挽留秋风
很深很久。秋风
把所有的文字吹一遍
能听见其中的败叶
或鸟鸣,溪水不再是
淙淙声。那些干柴烈火
锦绣人间,在一首诗中
燃烧。最后的灰烬
我收着过一个冬
明年的春天
请春风还给秋风
今生和来世
再次打个照面

【诗评人简介】唐明,笔名狼吠,著名作家、学者、诗人、画家、艺术评论家、历史学家。河南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闻香识玉:中国古代女子闺房脂粉文化史》(上海三联书店版)、《香国纪:中国历代闺阁演变》(人民日报出版社版)等书,长篇小说《淘米水》《鼠群》《中午》等,长短诗三千余首,另有《中国兵器史》《中国佛典钩沉》《中西方艺术史鉴》等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