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鸣歌坛七十年(续十一)
——记“最美奋斗者”贠恩凤
作者|王新民(陕西)
1989年5月9日,为纪念西安与京都、奈良结为友好城市十五周年,进一步增进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应日本京都、奈良市政府邀请。以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部分歌唱家、演奏家为主,并有数名杂技、舞蹈演员参加,组成中国西安民族艺术团一行27人,带着一台民族声乐、器乐、舞蹈、杂技等民族色彩浓郁的节目,在团长刘顺成、副团长孙韶、贠恩凤率领下,于5月9日到达日本,在京都、奈良等城市作为期两周访问演出。
5月9日下午艺术团乘日航班机从上海抵达日本长崎机场;后换机于当晚在大阪机场着陆。京都的美丽风光,奈良的文物古迹,大阪的松下电子大厦,东京的迪斯尼乐园以及代表日本风俗的和服、和食、茶道、花道……大千世界,掠眼而过。然而,最使人长久难以忘怀的是日本人民对中国艺术家和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在长崎、大阪,代表团受到京都国际交流室以村上昭室长为首的各位先生的热情迎接,这次到京都、奈良参加友好活动。京都、奈良市政府很重视,给予代表团较高的礼遇,对演出、访问都作了周密、细致的安排。在京都市,5月10日,刘顺成团长率全团成员到市政府拜会该市市长,京都市政府门前军乐队高奏迎宾曲,三十多名少年儿童手持花束向代表团全体成员献花,京都市长今川正彦以及几位副市长、议长、副议长。在政府门口热情迎接,京都市政府工作人员也列队欢迎,场面热烈而隆重。拜会时,刘顺成团长将袁正中市长的信转交给今川市长,并转达袁市长的亲切问候。今川市长也让刘顺成团长转达他对袁正中市长的问候,宾主讲话中热情赞扬了十五年以来,两市领导通过多次互访,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促进了两市关系的日益发展,相信通过这次友好访问演出,定会把两市的友好关系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在奈良市政府,同样受到很隆重的接待,当天,西田荣三市长因公务未能出席拜会仪式,由副市长出席,代市长接受了刘顺成转交的袁市长的信,双方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盛赞两市人民的友好往来及友好情谊不断发展的情景。在欢迎宴会和演出前仪式上,西田市长主持并讲了话,前市长键田先生也参加了欢迎宴会并发表热情讲话,老朋友相见格外亲切。在京都、奈良共演出四场,观众反应强烈,效果非常好。京都市长今川正彦亲自参加艺术团的首演仪式,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国驻日公使唐家璇和三等书记官王晓山专程从东京赶来参加艺术团的首演式和欢迎宴会。我国驻福岗、大阪总领事也参加了欢迎宴会,对艺术团的演出和访问工作表示关心支持。日本有关新闻单位多次做了报道。京都、奈良、大阪电视台都发表了消息。京都还播出了演出实况。《读卖新闻》《京都新闻》《京都市报》《奈良日报》等都报道了这次演出活动。首场演出在京都会馆举行,一千八百多名观众怀着极大兴趣观看了民族器乐演奏、民歌演唱、杂技、舞蹈节目。每一个节目都报以热烈的掌声。男中音歌唱家钱志鸿演唱日本歌曲《友好小调》风趣活泼,台下很多观众跟着节奏拍手相合,情绪高涨。民族器乐节目同样受到热烈欢迎和好评。观众雷鸣般的掌声,骤然响起,经久不息。民乐小合奏《花好月圆》《闹花灯》,乐手身着鲜艳的具有民族色彩的服装,情绪饱满、热情奔放的演奏,具有乡土气息的独特风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青年扬琴演奏家王成一演奏日本乐曲改编的《樱花》,旋律流畅优美,手法多变,以丰富的表现力赢得了日本观众的青睐。当青年演奏家刘宽忍用我国六千年以前的乐器“埙”和八千年以前的“骨笛”演奏时,观众顿时哗然,他们怀着惊讶和赞叹的心情欣赏了这些古老乐器的演奏,并称赞中国民乐的音色独特优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每当休息时或演出结束,许多观众涌到后台,向演员祝贺演出成功,要求签名留念或交换名片;有的询问乐器性能和演奏方法;有的走近乐器仔细观摩,用手轻轻弹拨。一些中国留学生说道:“你们出色的表演,改变了我们对中国音乐的看法。”“在异国他乡听到祖国的民族音乐倍感亲切,激动万分,我们一定早日学成回国,为建设祖国出力。”一些日本朋友则说:“中国乐器神极了,能出色地表现各种感情,二胡的乐声像是在同你娓娓交谈;扬琴的妙音似潺潺流水沁入心脾。”有一位日本朋友也是中国乐器的爱好者,他专程从东京赶来连续看了两场演出。他说:“在日本,中国的民乐是有一定市场的,爱好者甚多。中国民乐风格独特,自成一体,富有浓厚的民族色彩,颇有研究价值。”贠恩凤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这些动人的情景,看到中国民族音乐艺术引起如此的轰动,受到日本朋友这样的敬仰,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我们的交流工作做的并不完善,我们的民族音乐向国外介绍的还不够,许多观众甚至连扬琴、琵琶都未听说过,至于“埙”、“骨笛”这些中国古老的乐器更是以“珍奇的文物”而使他们惊奇不已。京都中国饭店的社长丁圣昌先生专门来到后台,仔细观看了解扬琴这一中国乐器,他边抚摸边询问,并提出想购买一台扬琴放在他的饭店里。很遗憾,因只带了一台琴,故无法满足他的美好愿望。此事亦说明了国外观众对中国乐器的喜爱。

这场以介绍中华民族音乐艺术为内容的晚会,日本朋友是喜爱的,贠恩凤的演唱,使晚会达到了高潮。她1978年曾访问过京都,她演唱的《雨中岚山——日本京都》曾为日本朋友所熟悉和欢迎,当时这首歌曾被京都艺术大学梅园猛先生索要留作该校声乐教材;1987年日本京都混声合唱团到西安访问时还演唱了这首歌曲,十一年后的今天,贠恩凤又来到京都为京都人民歌唱,很多老朋友还记着她。当她演唱日本人民所喜爱和熟悉的《花》这首歌时,台下不少人跟着唱,观众席里有人用中国话说:“妙极了”!“太好了”!在演唱《北国之春》时,观众拍手合着节奏,情绪非常高涨,真是台上台下融为一体。观众已完全被演员的精湛表演迷住了,掌声,欢呼声始终没有间断,甚至压过了乐队的伴奏声,这无疑是对演员发自内心的最衷心的感谢。当贠恩凤唱完最后一首歌时,观众站起来热烈鼓掌久久不愿离去。当刘顺成团长和全体演员谢幕时。日本女青年向团长和贠恩凤等主要演员献了鲜花。这时台上打出“中日友好”的横幅。整个剧场的情绪沸腾,又一次达到新的高潮,中日人民的友好情谊在这里又一次得到升华。在京都演出期间,还巧逢两件喜事,给艺术团的访问增添了新的内容。一是巧逢京都市建制100周年;一是西安动物园送给京都市动物园的鹿羊恰好在艺术团到达京都的第二天生了二仔,京都市政府人员特地拿来报纸发表的照片及消息向艺术团报喜。刘顺成团长、王伟秘书长还特地去看望了这两只幼鹿羊,向动物园人员表示了祝贺。在京都和奈良等地,除了正常进行访问,演出活动外,当地有关部门还安排艺术团参观游览,并参加了日本一年一度的“葵祭”活动。参观岚山时恰好是周总理题诗七十周年、建立诗碑十周年。唐家璇公使冒雨陪同艺术团瞻仰了诗碑。在诗碑前。贠恩凤作为副团长代表大家向诗碑献上了一束鲜花,以表纪念之情,大家在雨中合影留念。在京都的其他两场演出及在奈良的演出。情况上基本是一样的。在京都的第二场演出,是专为京都的老人、残疾人、儿童安排的,由京都市民生局主持。这场演出有着特殊意义,它充分体现了京都、西安两市政府对老人的尊敬,对残疾人的关怀,对儿童的爱护。特别在演出前,剧场服务人员护送老人进入座位,帮助残疾人推着轮椅自专门通道直接进入固定的轮椅位置,其情景十分动人。中国西安民族艺术团访日演出获得圆满成功,受到日本朋友的热烈赞扬,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演员们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浇灌了两国人民的友谊之花。京都、奈良的访问演出结束后,京都市政府特意为代表团在东京安排了两天游玩和购置东西的时间,在各个方面给予了特殊的关照。5月21日上午,代表团从东京机场启程回国。短短十三天,弹指一挥间,但中日人民的友谊得到了巩固和发展。通过这次在京都、奈良的演出,一方面促进了文化艺术交流,让更多的日本朋友了解和喜爱中国的民族艺术,同时也加强了中日两国和西安、京都两市人民的友好情谊。再次出访使贠恩凤和代表团其他成员不仅领略了日本人民的热情,也见识了日本人民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在接待的人员中,不论是政府官员、职员、饭店服务人员、舞台工作人员,包括汽车司机、临时聘请的译员等,他们的工作作风都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严谨认真,有条不紊,而且人与人之间以礼相待。他们注重工作效率,科学安排时间,舞台工作人员“小跑式”地在工作,真是感人。这也许是日本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二战几乎毁灭性打击仍旧发达的主要原因吧,也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的。

(选自河北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此念此心》,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王新民,笔名辛敏、王辙。陕西大荔许庄镇(原汉村乡)义井村人。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同年分配到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1991年调至陕西省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工作,历任研究室副主任、发行处副处长、印刷发行处和版权管理处调研员,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原二级巡视员。业余情衷读书写作,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行余集》《书友贾平凹》《不惑集》《大地美容师》《人生忠告》《龟兔赛跑》《春华秋实》(后二者与女儿合著),报告文学集《贾平凹打官司》《真话真说》《走马书林》《渭河大水灾》《高考大透视》《〈秦腔〉大合唱》《贾平凹纪事》(1990-2000)《贾平凹纪事》(2000-2010)《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贠恩凤》《策划贾平凹》等20余部。其中《高考大透视》荣登“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贠恩凤》入选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精品出版项目。
本期审核:王文(中国)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由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