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鸣歌坛七十年(续十)
——记“最美奋斗者”贠恩凤
作者|王新民(陕西)
说起奈良和京都,人们就自然地联想到中日两国人民二千多年友好往来的历史。坐落在奈良市的雄伟壮丽的唐招提寺和不顾“沧海淼漫”,以“不惜身命”的精神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就是中日两国人民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1974年,西安市同奈良市和京都市结成友好城市,更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增添了新的光采。
1978年4月4日,贠恩凤参加西安市友好代表团访日演出。代表团一到奈良市,立即沉浸在友谊的海洋中,中日两国国旗迎风招展,整个奈良市披上了节日的盛装,男女老少一千三百多人像迎接亲人一样夹道欢迎中国客人。有的日本朋友把一束束鲜花献给中国朋友,有的日本朋友打着大幅标语,上面写着“热烈欢迎西安市友好代表团”、“日中两国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等,中学生鼓乐队奏起欢快的迎宾曲,那一张张诚挚的笑脸,那声声亲切的问候都表达了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奈良市长键田忠三郎对王林团长说:“西安市人民是我们的亲戚,奈良市人民热切地盼望着中国朋友的到来!”第二天下午,奈良市各界友好人士一千四百多人隆重集会,热烈欢迎西安市友好代表团。键田市长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日中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我们应当把发展日中两国人民的友好和平团结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他代表全市人民向西安市人民赠送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日中友好团结万岁”。同时,把镶有朱红色和洁白色玛瑙的富士山模型送给代表团。键田市长指着那晶莹的“富士山”对王林团长说:“我们送的不只是一件礼物,而且是我们对西安市人民和中国人民一颗诚挚友好的心啊!”奈良市人民为了表达对中国朋友的友好情谊,由少年合唱团演唱了中国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母亲合唱团演唱了《东方红》等歌曲,整个会场充满了中日两国人民热烈友好的气氛。代表团团员贠恩凤也演唱了一首歌曲,歌词是郭沫若为西安、奈良结成友好城市所作的诗《纪念西安与奈良结成友好城市》(孙韶作曲)。母亲合唱团有一位名叫金泽悟子的妇女听了以后就同十三岁的儿子金泽秀人商量,决定作一首曲子送给代表团。当代表团离开奈良那天的早晨,金泽悟子从离奈良市几十公里的生驹市赶来欢送代表团。金泽悟子找到贠恩凤,紧紧地握住她的手,从怀里掏出一张写有曲谱的纸,含着眼泪说:“这是我儿子送给中国朋友的一支曲子,曲名叫《创造友谊的明天》,请代表团的朋友们为这支曲子填词,共同来歌唱日中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的情谊,你们回国后,一定转达我们日本妇女和孩子们对中国人民的问候。”代表团团员们听了她这番发自肺腑的话语深受感动。贠恩凤手捧着这张写有曲谱的纸,不忍离手,心里非常激动,望着这位日本妇女,从她身上也彷佛看见一个纯朴的日本少年在笑着对自己热情地唱着这首深情的歌曲。她怀着深情向着金泽悟子挥手告别,向她表示深切地谢意。为了感谢日本人民真诚友好的情谊,代表团副团长谢邦定和新华社驻日本东京记者苏克彬,在访日过程中,根据金泽悟子提供的这首曲子的风格和结构,很快填好了词,词曰:
在访问箱根时,贠恩凤就把这首充满中日友谊的歌曲唱出来并录了音。回国后不久,《中日友好条约》签订了,歌曲中所表达的“创造友谊的明天”的美好愿望实现了。为了歌颂中日人民的友谊,为了让更多的人听到这象征中日友谊的歌曲,在代表团回国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把贠恩凤唱的这首歌录了音,中国唱片社也把这首歌灌了唱片,广为传唱。京都也是日本具有灿烂古代文化的城市。当代表团来到这里访问时正值樱花盛开的季节,京都有名的垂樱和彼岸樱盛开,与翠绿的垂柳相辉映,十分美丽。在中日两国人民交往中,樱花被人们当作友谊之花来讴歌,贠恩凤在访日期间所到之处都要演唱日本人民老少皆喜爱的《樱花》,很受欢迎。在一个雨后天晴的日子,代表团全体成员在日本朋友的陪同下,乘船前往著名的岚山游览。只见群山重迭中,苍松翠柏间盛开着美丽的樱花。姣妍的岚山,不禁引起人们对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的无限怀念。周总理曾经两次游岚山,并写下了《雨中岚山——日本京都》这首光辉的诗篇。代表团送给京都西安友好和平委员会一幅写着周总理的诗的挂轴,日本朋友们非常高兴,爱不释手。日本朋友吉村孙三郎先生说:“我从二十五年前就认识了周总理,受过周总理的多次接见,他为日中友好事业所作的巨大贡献我们永志不忘。虽然我已是九十四岁的人了,但我愿在有生之年继续为日中友好尽力。”当贠恩凤演唱这首诗篇(孙韶作曲)后,引起日本朋友对周总理的怀念之情。日本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校长梅原猛先生听了这首歌后非常高兴,他一定要贠恩凤把这首歌给他抄下来,以便带回学校教学生们歌唱。他说:“这首歌太好了!为了怀念周总理,为了进一步促进日中友好,我们还要把周总理的诗译成日文,并且由我们自己谱曲来演唱,我们不仅在日本演唱,还准备明年访华时为中国朋友演唱。”贠恩凤答应满足了梅原猛先生的要求。当贠恩凤回到西安后还收到梅原猛先生的感谢信,并寄给她两本他们的声乐教材,还邀请她到日本去讲学。在当时的情况下,由于种种原因,此事未能实现。代表团这次访问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四天,但是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所表达的深情厚谊却令人难忘。代表团在访问期间深深感到,要求日中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是日本人民的强烈愿望。京都市友好人士后藤正城,为了热烈庆祝京都市同西安市结成友好城市,欢迎西安市友好代表团来访,特意在京都市举办了反映中日友好的书法艺术展览会,并亲自书写了一首汉诗赠送代表团。诗写道:“一衣带水邻邦友,樱花时节会真英。千载友谊今胜昔,世代友好去坚贞。”日中友好(正统)京都府本部会长依田义贤说:“中日友好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是历史的潮流,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我们决心站在日中友好的前列,为争取早日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为日中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而奋斗!”西安市友好代表团访日成功,促进了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日本松山芭蕾舞团作为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以后的第一个日本演出艺术团来我国访问演出。他们带来的剧目有:欧洲古典芭蕾舞剧《葛蓓利娅》全剧和《天鹅湖》《雷蒙达》《堂·吉诃德》选场或选段,日本舞剧《红战袍》《祗园祭》、以及中国舞剧《小刀会》片断等。孙韶谱曲的《雨中岚山——日本京都》一歌,在京都演唱后,受到日本朋友欢迎,一方面被京都大学作为声乐教材,另一方面由中国对外友协制成的录音带被日本京都府领导指示专门在岚山景区播放。时隔多年后,日本京都轻音乐团及京都市合唱团两次到西安访问,还在西安专程演唱了这首歌,不仅请贠恩凤和他们共同演唱,而且特别邀请孙韶担任乐队指挥,象征着中日友谊的合作。当年6月,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到中国访问。小泽征尔先生是世界上享有盛名的音乐指挥家。他以精湛的艺术,成功地指挥了中国中央乐团演出的交响音乐会,受到中国观众的热烈赞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在当年也多次播放播送贠恩凤在日期间演唱的中日歌曲。
(选自河北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此念此心》,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王新民,笔名辛敏、王辙。陕西大荔许庄镇(原汉村乡)义井村人。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同年分配到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1991年调至陕西省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工作,历任研究室副主任、发行处副处长、印刷发行处和版权管理处调研员,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原二级巡视员。业余情衷读书写作,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行余集》《书友贾平凹》《不惑集》《大地美容师》《人生忠告》《龟兔赛跑》《春华秋实》(后二者与女儿合著),报告文学集《贾平凹打官司》《真话真说》《走马书林》《渭河大水灾》《高考大透视》《〈秦腔〉大合唱》《贾平凹纪事》(1990-2000)《贾平凹纪事》(2000-2010)《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贠恩凤》《策划贾平凹》等20余部。其中《高考大透视》荣登“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贠恩凤》入选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精品出版项目。
本期审核:王文(中国)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由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