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鸣歌坛七十年(续九)
——记“最美奋斗者”贠恩凤
作者|王新民(陕西)
“翼文曰顺。”意思即凤凰翅膀上的花纹像“顺”字。凤翅,其羽翼意味着一帆风顺,象征着艺术家的艺术追求及其深远影响。音乐无国界,艺术无国界。从艺七十年来,贠恩凤就像展翅飞翔的凤凰,曾多次随中国艺术团、友好代表团飞往美国、欧洲、东南亚、日本、中国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唱,扩大了中华之声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为陕北民歌、中国民歌和民族音乐走出陕西走向中国和世界做出了贡献。不仅促进了中外文化艺术交流,让更多的外国朋友了解和喜爱中国的民族艺术,同时也加强了中外人民的友好情谊。1965年春夏之交的一天,随团在陕南汉中市西乡县参加“社教”的贠恩凤正在集中排练将要演出的节目时,忽然接到陕西省广播局的通知,要求她立即返回西安,说到北京有出国演出。当团长黄希良通知贠恩凤时,她还有些茫然,这事她连想过也没想过,怎么突然降临到自己头上?因为任务急,两场将要进行的演出她也没参加成,爱人孙韶还要随团参加演出,第二天一早贠恩凤就告别了爱人和同事赶回西安。回到西安后,局领导向贠恩凤交待了任务,才晓得是根据中国文化协定,随中央广播民族乐团出国到捷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苏联等东欧四国访问,贠恩凤心里既激动又有些紧张,在西安工作十几年,虽然也出过远门,但却没有离开过祖国。这次要到很远的外国去,也不知是什么滋味,他匆匆安排了孩子,料理了一下家里,就一人赴京了,当时她才25岁。到北京集中了三个多月时间,主要学习、排练节目,因当时我国和东欧一些国家关系已经很紧张,斗争已经公开化,我国指责东欧一些国家为“修正主义”,要出访的国家又是反修前哨。贠恩凤在出国前政治上学习了很多东西,领导对他们要求很严,要他们保证在任何情况下不出事,要维护祖国尊严、荣誉,节目上要过得硬,要代表中国人民的水平。
出访代表团成员共15人,团长是中央广播民族乐团总团长谷枫,民族乐队都是一流的演奏家,如刘森(笛子)、俞良模(琵琶)、丁国顺(扬琴)、蔡慧泉(打击乐)、许占田(唢呐)、王宜勤(二胡)、王力南(笙)等,歌唱家有郭颂、贠恩凤,还有中央广播说唱团的刘慧琴(河南坠子)。节目经过较长时间的排练和领导的多次审查修改,在各方面作了充分的准备后,代表团于9月上旬乘飞机离开北京。
在国外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代表团先后访问了捷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苏联等东欧四国,每个国家停留二十天左右,贠恩凤先后演唱的曲目有《蝶恋花——答李淑一》《信天游唱给毛主席听》《放马山歌》等,以及所到国家的民歌。除独唱外,贠恩凤和刘慧琴的小演唱《歌唱总路线》(用江南紫竹调填的新词)也是每次必演的节目。在这些国家演出,代表团访问了很多城市,看到了这些国家的山水风光、风土人情,也接触了一些人民群众。他们所到之处,人民群众非常友好,对他们表示热烈欢迎。但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像捷克和保加利亚的某些城市的上层领导,一方面对代表团表示礼节性的友好,但在安排代表团演出场地、吃饭、住宿、交通等方面都给代表团些为难之处。代表团面对一些人为的难处,有礼有节不失原则地都克服了,这与大使馆的关照和一些友好人士的热心帮助也不无关系。在保加利亚演出时并不顺利,往往在演出剧场上遇到问题。代表团在首都索菲亚演出结束后又访问了五个州,有些按计划是应该安排到剧场演出,但对方提出种种原因把代表团安排到工厂和农村去演出。贠恩凤倒觉得这是接触人民群众的好机会,在加布罗沃州一个工厂为工人演出时,那个俱乐部小的可怜,只能容纳一百多人,但工人群众听说中国代表团来演出,一下子就在俱乐部挤满300多人,外边还有很多人向里边挤。实在没办法了,工厂的负责人不得不特地给外边没进来的人安装了扩音器,才算满足了工人的要求。当代表团演出结束准备离开时,三四百工人热情为他们送行,向他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很多人要贠恩凤他们签名,交换纪念品。这种热烈的场面是对方的有关领导所始料未及的。在农村的演出效果也经常是如此。《陕西日报》在1965年11月14日第二版一篇新华社索菲亚专电报道中曾写道:“许多节目演完后,观众都高喊:好极了!好极了!再来一次,再来一次!”“中国音乐家演唱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歌唱总路线》《信天游唱给毛主席听》以及保加利亚游击队之歌《嘿!亲爱的巴尔干山》等歌曲最受观众欢迎,每次演出都博得很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并要求重演。”“一位音乐家说: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我的感情,你们演出的节目都具有战斗性和思想性,尤其是你们演唱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我们听了之后非常激动。”
(选自河北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此念此心》,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王新民,笔名辛敏、王辙。陕西大荔许庄镇(原汉村乡)义井村人。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同年分配到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1991年调至陕西省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工作,历任研究室副主任、发行处副处长、印刷发行处和版权管理处调研员,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原二级巡视员。业余情衷读书写作,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行余集》《书友贾平凹》《不惑集》《大地美容师》《人生忠告》《龟兔赛跑》《春华秋实》(后二者与女儿合著),报告文学集《贾平凹打官司》《真话真说》《走马书林》《渭河大水灾》《高考大透视》《〈秦腔〉大合唱》《贾平凹纪事》(1990-2000)《贾平凹纪事》(2000-2010)《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贠恩凤》《策划贾平凹》等20余部。其中《高考大透视》荣登“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贠恩凤》入选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精品出版项目。
本期审核:王文(中国)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由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