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鸣歌坛七十年(续七)
——记“最美奋斗者”贠恩凤
作者|王新民(陕西)
要说贠恩凤到基层演出最多的还是下乡演出,也就是到农村演出。1974年末至1975年初,贠恩凤曾随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赴陕北演出35天,共演出31场。2020年9月3日,在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建团70周年庆典音乐会上,贠恩凤动情地回忆当时赴陕北演唱的情境:那时陕北的天很冷,有时室外冷得不行,不得不到窑洞内演出,这时空间有限的窑洞就拥挤起来,常常就把身单力薄的她寄到窑洞外面,观众看不见贠恩凤,就寻问:唱家呢?一看,唱家贠恩凤被挤在窑洞外。
有一次,在陕北某村庄演出时,场院里聚集着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一排窑洞顶上挤满了男男女女。爬在树上的小青年,站在自行车后架上的姑娘,叼着旱烟袋的老爷爷,抱着孙女的老奶奶,紧依在一起的一对对男女情侣,还有的中年人让孩子骑在脖子上,几个赶集归来的头扎羊肚子毛巾的陕北后生和戴花头巾的女青年,以及一个老婆婆坐在车上正聚精会神地聆听贠恩凤演唱。贠恩凤站在场院中心放声演唱《翻身道情》。场内叫好声、掌声不绝。主持人王刚来到一老奶奶面前问道:“老人家,您能听懂吗?”老奶奶点头回答道:“我‘解’(读HAI)得下,恩凤唱出了我们庄稼人的心里话。听了她的歌,浑身觉得热呼呼的。”王刚走到一中年盲人面前问道:“这位大哥,您知道唱歌的她是谁吗?”中年盲人:“我晓得,她叫贠恩凤,是省城里的名演员。我常在广播里听她的歌儿。”王刚由衷地感慨:“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真挚的情感,老乡们掏出来的心里话,倾诉了他们对民歌的喜爱和对歌唱家贠恩凤的赞美。”
2002年4月,以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主席贺艺为团长、贠恩凤为骨干的“下乡采风演出团”一行50多人去陕北定边演出,不巧的是演出进行一半时,突然刮起了沙尘暴,满天飞沙,遮天盖日,贠恩凤和其他演员顶着扑面而来的风沙照常演唱,台下的观众一动不动照常观看。歌唱家张口演唱,沙子随风进入口腔,观众脸上都让风沙吹成了土人,这种台上台下动人的情境,不仅感动了观看演出的群众,也鼓舞了台上的歌唱家。贠恩凤是坚持到最后的一个,她冒着风沙,从台上走到观众中间演唱,大家掌声雷动,为她加油;贠恩凤激动的热泪与沙子粘到了一起,将演出推向了高潮。演出结束后,贠恩凤目送观众,当她回到舞台,一位中年妇女久久不想离去,想到台上亲眼看看贠恩凤,贺艺将她领到贠恩凤跟前,这位妇女拉住她的手,激动地说:你唱得太好了,过去只是在广播里、电视上听你唱,今天总算见你了,做梦都没想到,请你抽时间到我家坐坐,我亲自给你做顿饭。贠恩凤听了这番话,真心地感到了为老百姓唱歌的一种幸福感。是啊,这是用金钱买不到的,虽然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但说出了贠恩凤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道出了人民群众对她的爱戴之情。有一年夏天,团里安排贠恩凤去陕南山区慰问演出,当徒步3个多小时赶到一个偏远小山村时,汗水已湿透了衣裳,她不顾路途劳累,当场就为农民朋友进行演唱。
2014年7月,“三夏”麦收刚结束,是马年入初伏的第一天,室外高温超过40多度,贠恩凤和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受陕西省文化厅委派,以一台文化惠民古乐歌舞综艺节目《长安雅歌》,在灞桥为狄寨村民做文化演出时,因为刚夏收完,乡亲们都要抢播秋种,过了预定演出时间还开不了场,是因为乡亲们大老远从田间赶不回来。贠恩凤就向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院长李铠建议再多等一会儿,让乡亲们从地里回来吃完饭再开演。等演出开始后轮到贠恩凤演出时,天已经渐渐黑了,村长和镇党委书记张罗着在演出现场挂灯照明,甚至还打电话请镇里派出所将巡逻用的警车开回来,让用巡逻车上的强光探照灯为舞台照明。这时,观众们坐在黑暗中呐喊起来:贠恩凤!贠恩凤!贠恩凤见状就说:“不等灯了!”于是,她在暮色里为村民演唱,只听她那如“百灵鸟”一般的清脆歌声一响,群众就掌声四起,每唱完一曲,村民们就爆场,使劲地鼓掌,贠恩凤不负重望,接连唱了好几首。散场后,一个农民老大娘专门候在舞台侧,拉着贠恩凤的手说:“我今年81岁了,年轻时只在广播里和电视上听过贠老师您演唱,今年七老八十了,今儿个才把真人见上了。”一定要让孙子陪着,等演出完后要和贠恩凤握个手才回家。老大娘向组织者表示感谢说:“我们欢迎贠老师和艺术家们常来我们村做文化惠民演出,我们听了贠老师的歌心里高兴得很。”当时正好回老家探亲的西安市政协秘书长十分感慨地说:“长安古乐演得好,全台节目好,贠老师的演唱更好!群众欢迎。我回去要大力地宣传你们的好作风、好艺术。”为村民演出的场地多半是露天场子,贠恩凤就常将留给他的凳子让给群众坐,她自己蹲在地上手持一面小镜子化妆。在演出现场,从来都是送来的水先让给别人喝,买来的盒饭先让给别人吃。2014年国庆假期,贠恩凤和家人去富平游玩,在柿园果乡碰到了几位正在挂柿子晒柿饼的农民,他们一眼就认出了贠恩凤,在他们的要求下,她现场演唱了三首最受欢迎的红色歌曲,一位果农说,“以前老在广播电视上听您唱歌,做梦都没想到有机会能这么近的听您唱歌,而且还是我们的专场。”果农执意要以最好的果品相送,被她婉言相拒。
1996年6月27日,由陕西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省广电厅和省电视台联合组成的“陕西黄土地电视艺术团”赴革命老区蓝田县九间房慰问演出,孙韶、贠恩凤夫妇参加这次演出,他们工作起来总是一丝不苟,演出前还在抓时间排练,贠恩凤很实在地说:“我觉得这样的活动非常必要,过去我们就一直是这样做的,现在也应该这样做。为人民服务不要落在空谈上,我们应该实实在在地为人民做点事,才能真正对得起哺育我们的人民……”有一年贠恩凤到咸阳一个叫东南坊的小村子给农村老人慰问演出时,一位老大娘看完演出紧紧拉住贠恩凤的手亲切地说:“你都是大名人哩!你那么大的名人还来给俺们唱歌,你是看得起咱农民老婆子呀!”贠恩凤告诉笔者,她经常到农村去,看到那些年纪大的老大爷、老大娘,她总感到就像看到了自己的长辈,他们一辈子辛勤劳作,一年到头和黄土打交道,头顶烈日种地、收获,一晒一整天,他们的手臂上被包谷叶拉出一道道伤痕,长年的风雨冰霜使他们满脸皱纹,皮肤粗糙,她能为这些勤劳朴实的老大爷老大娘唱几首歌,让他们听了高兴,这该有多幸福!当贠恩凤从报纸上、电视上看到实践“三个代表”的典范,优秀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郭秀明的先进事迹后,非常感动,于是便请著名词作家党永庵写词,孙韶谱曲,创作了歌曲《郭秀明,我们的好书记》,然后和老伴带着这首歌去铜川惠家沟郭秀明的家乡,专程看望了郭秀明的母亲并和她拉家常,还特意捐款给大娘,又将这首新歌当场第一时间教给前来参观者和下午刚放学的小学生们。最后,贠恩凤还为郭秀明的家人及村民们演唱这首歌,表达对英模的敬仰之情。是啊,人民渴望艺术,艺术同样离不开人民,艺术家需要投入到生活中去,投入到人民的怀抱中去,在那里,歌唱家、艺术家和作家是大有作为的!
(选自河北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此念此心》,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王新民,笔名辛敏、王辙。陕西大荔许庄镇(原汉村乡)义井村人。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同年分配到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1991年调至陕西省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工作,历任研究室副主任、发行处副处长、印刷发行处和版权管理处调研员,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原二级巡视员。业余情衷读书写作,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行余集》《书友贾平凹》《不惑集》《大地美容师》《人生忠告》《龟兔赛跑》《春华秋实》(后二者与女儿合著),报告文学集《贾平凹打官司》《真话真说》《走马书林》《渭河大水灾》《高考大透视》《〈秦腔〉大合唱》《贾平凹纪事》(1990-2000)《贾平凹纪事》(2000-2010)《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贠恩凤》《策划贾平凹》等20余部。其中《高考大透视》荣登“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贠恩凤》入选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精品出版项目。
本期审核:王文(中国)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由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