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图 /文:贺志坤
俗话说的好,“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在我家就是很好的例证。
我父亲出生于战乱纷飞,民不聊生的三十年代。以做零工,卖柴度日。生性勤劳,踏实,善良。直到八十年代,我们兄弟也渐渐长大。都在外面打工贴补家用,生活也就发生了变化——不愁吃和穿。
有一次,一名安化人来我家买谷,父亲就将在禾坪里正当太阳晒的谷卖给他。说是当太阳的谷比较干,撮了一担可是跟相应份量还差一点点。来客也大方,说一点点不要紧,我爸却撮一撮箕就倒了进去,足足有四五斤重,说自己种的不值钱。还经常教育我们说:“秤凭星子,斗凭檐,人吃良心,树吃坚(根)。”见到乞讨的上门总要施舍一点。经常跟我们说:只要条件好了就不养猪、鸡、鸭,因为我父亲看不得杀猪、鸡、鸭,觉得它们被杀很可怜。父亲认为牲畜不单单是人们的食物与财富来源,还是一头头有血有肉的生灵。
我母亲出生于四十年代,也是苦水中熬过来的。自己一生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唯有做好事很大方。如乞讨之人天黑无处安身,母亲会留他们住,供他们吃饭,还会加个把好菜,第二天走时照样还要打发。

我在广东打工时几乎每天都要打个电话回家,以免父母担心。有一次因为我在帮一个重病患者筹款,那段时间公司生意正当红火,晚上加班。我得利用午休和晚上下班时间出捐款名单,几天都没打电话回家。我妻子打电话回家时,母亲就问:你男人几天没打电话回家了,不知怎么的,让我好担心。
你儿子忙得很,在帮别人筹善款,厂里又忙——妻子告诉母亲。
“帮人家筹善款是做好事,要得,没钱治病的人很可怜,我支持。”母亲放下了担忧,欣慰地说道。
我和妻子是在广东打工时相识的,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妻子爱上了我的“傻”:为人心地善良,勤快,顾家,不乱花钱、对朋友大方,就连我岳母家也看得起我的“傻”。
我组建爱心群,自己当群主,每年用在爱心捐赠就得花掉几千块的血汗钱。对于有钱的老板来说,那只是“九牛一毛”,但对于我这卖苦力的人来说:已经是尽最大的力了。

妻子常常跟我说:“我们身强体壮的,两个人打工一年也能赚得几万块钱。多几千块钱发不了财,少几千块钱,也能生活得下去,做好事总比做坏事强。”
去年冬天,我发起的“关爱孤寡老人,残疾人士”的爱心活动,受助者大多行动不便,所以需要把全部爱心慰问款,送到各受助者家中。因临近过年,时间紧迫,我在宁乡必须天没亮就赶早出门,妻子也陪着我一起起床。送我出门时一再叮嘱:“傻老公,天还没亮,一定要注意安全。”我轻轻拍着妻子肩膀。“知道嘞,为了你,我还不晓得注意安全啊,比我还傻。”
我女儿聪明,善良。小时候跟我在广东读书时,见到有人骑着单车卖菜的,上坡推不动时,会主动帮忙推一把。有零食总会分给同学和小朋友吃,从不吃独食。有一天,我们下面屋里杀狗,女儿每次放学回家,那狗都要接我女儿很远,女儿对那条狗感情很深,因此还躲在家里哭了一场。
去年农历十二月,我回龙田做爱心活动,她主动跟我回家一起参加爱心活动,并帮我们拍照,还一起瞻仰了何叔衡故居。回到家就跟她妈妈和奶奶绘声绘色地讲爱心活动的意义,帮助他人的心里感受,介绍着先烈何叔衡的生平事迹。女儿表示:长大了一定要弘扬爱心,回报社会,做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傻人自有傻福,我有幸娶了个好妻子。定当一生好好爱我妻子,关爱我的宝贝女儿,孝敬我的母亲(父亲己故世)!有如此善良的家人支持,是我一生的幸福,在爱心路上更无后顾之忧。我的爱心之路将会越走越远!

作者简介:贺志坤,宁乡市龙田镇白花村人。“聚贤爱心公益群”创始人,群主,热爱公益。
来源:《美丽新宁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