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三月,航投集团与眼波科技在厦门正式签署50亿眼健康产业基金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出席了在厦门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的“眼波科技品牌升级战略发布会暨50亿产业基金启动大会”,在航投资本的助力下,厦门眼波科技以全新的品牌战略,开启了转型升级之路。
2020年下半年,眼波品牌新零售成功开启,拥有十二项核心专利的眼波低频护眼仪成为市场的一款“爆品”,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创造了10亿多的销售奇迹,为大健康领域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眼波科技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作为眼健康行业的领导品牌,眼波科技在前期成功的基础上,如何转型升级,“从成功走向成功”,备受到市场关注。
商业模式的探讨和实践,是创新型企业绕不开的话题,在眼波品牌新零售实施的大半年时间里,企业的发展环境发生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有利因素向眼波集聚。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青少年视力防控和眼健康,再次成为两会代表热议的话题,《“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正在加紧制定,眼健康已成为全民共识,青少年视力防控已成为国策,全民关注眼健康。
在资本市场,随着爱尔眼科(300015),光正眼科(002524),齐兴眼药(300573),莎普爱思(603168)等“眼健康板块”股票的卓越表现,让眼健康概念开始走向资本的前台。动辄百倍以上市盈率的眼健康概念股,打开了市场的想象空间,“健康中国”吸引资本一路追逐。
从资本的层面来看,眼健康一直是资本市场的活跃板块,即使在市场表现最差的时期,眼健康产业相关股票也走的非常好,眼健康成为资本市场的“睛彩亮点”。在资本市场,企业即使没有利润,只要得到主流资金的认可,只要符合“审美资本主义”,同样可以获得市场的良好回报,眼健康板块已经成为未来可期的“黄金赛道”。
在眼波品牌新零售开展的如火如荼之际,眼波科技这块“肥肉”,被“独具慧眼”的资本大鳄“盯上了”!

另一方面,眼波科技是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眼健康企业。秉承“使用一代,预研一代”,眼波科技持续加大产品创新的力度,其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以及市场为导向的科技转化成果,让人叹为观止。
随着迭代产品的推出,新运用场景的出现,后续成长空间被打开,眼波科技这艘时代巨轮已从浅蓝驶入深蓝,驶向更辽阔的蓝海!
从技术进步的视角来看,原有的运行模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技术进步带来的市场需求,科技创新引领企业转型升级,市场倒逼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眼波科技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从自身的长远利益出发,做出相应的改变,重新制定新的发展战略。
转型升级是企业界关注的问题,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在学术界,把“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当作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价值观”,中国的成长型企业面临各种挑战,转型升级是较好的出路。
企业转型升级的逻辑是,企业技术能力的增强和提升,新产品的问世。眼波科技需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转型升级,重构眼波”已成为上下共识,眼波需要在更高的层面上获得竞争优势,让科技成果在源头上更加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
眼波科技的转型升级之路“向哪转?”、“怎么转?”,品牌升级之路要怎么走?带着种种疑问,笔者近期采访了眼波科技董事长谢少雄。
走进眼波科技总部,走进体验大厅,经过体验前后的视力测试对比,每一个人都可以见证“三十分钟,视力大不相同”的神奇,和“一起轻松看世界”的明亮舒适感受。
公司企业荣誉墙上,各级组织颁发的奖牌奖项琳琅满目,有《预防近视特色基地》、《全国眼健康标杆企业》、《3.15诚信消费联盟单位》、《政府优秀供应商》、《品牌强国大健康行业优选成员单位》、《中国校园健康行动护眼亮眼工程》、《爱眼工程全国公益行》以及各种慈善公益奖品,在眼波,公益已成为一种习惯和文化。
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关爱明天专项基金“亮瞳计划”的成立,以及中国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爱国壹号公益基金》表明,眼波科技把投身公益,奉献社会,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社会责任和公益慈善,已成为眼波的价值观和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份。

谈到眼波的转型升级,谢总有很多话要说。
眼健康是个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站在国家的战略层面去思考,我们的企业使命和愿景口号是“做人类眼睛的呵护者”,这就注定了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个人,企业,地方,或部门的局部利益,因为我们肩负着未来的使命。
眼波转型升级是从产业的高度,公司的发展目标,通过战略规划做出的正确选择。眼波科技有一个很强的技术团队,有持续创新的能力,有强大的内生动力,形成长期竞争优势,这是我们转型升级的底气。
从眼波科技成立以来,我们历经三次大的转型,每一次的转型升级都是伴随新产品的推出,目前是第三次转型,也是眼波最重要的一次转型升级。
第一代的眼波产品,还停留在国外技术的消化吸收阶段,仪器是“立式的”,看起来像个小机器人,只适合在门店使用,眼波体验店一般开在学校附近,使用范围,辐射范围有限,用户是“清一色”的中小学生。
第二代产品推出正值疫情期间,产品便携式设计,适合全家人使用,这款产品采用“品牌新零售模式”推出,一经推出,火的不行,半年销售10亿多,打开了眼波品牌的全国知名度。
在第二代产品问世期间,我们并没有一味地沉醉在喜悦之中,我们积极评估外部环境的变化,整合各类有利资源,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为下一步的发展做积极准备。
我们很快发现,如果靠单一的品牌新零售模式,推动企业的发展,这是不够的,这会给企业发展带来“瓶颈”。
品牌新零售是在二代产品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基于B2C的模式,而我们的第四代,五代产品更多的是基于To B模式,两种不同模式的交织,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管理上的难度,给下一代产品的运作带来困扰。
眼波科技进入新的阶段,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眼波的每一次的转型升级,归功于技术升级,创新引领,只有转型升级,才能突破企业的发展瓶颈;只有转型,才能走出发展的新天地,只有转型,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最早的传统加盟店,到品牌新零售,再到今天的新起点,第一步是打基础阶段,第二步是发展的加速阶段,第三步则是为走向资本市场做准备。
历史证明,眼波的成功来自于科技创新,来自于转型升级,唯有转型,才可能“换挡增速”,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从本质上来看,转型升级必然带来市场的红利,资本的红利,创新红利,制度的红利。

在回答“谈到航投50亿产业基金给眼波带来什么?”,谢总说,眼健康是国家鼓励的行业,是“战略性新兴行业”,航投集团“吃透了”国家产业政策,“吃透了”眼波护眼仪市场前景好,产品有核心竞争力,技术国际领先,财务状况优良等“基本面”,在眼波科技实施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航投基金“破解了”眼波的发展瓶颈,为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引擎。
我们之所以能赢得资本的青睐,是因为眼健康是朝阳行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眼波技术的升级,功能的迭代,跨界的运用,带来源源不断的增量需求,作为眼健康领域的高科技公司,我们始终坚持“科技立企,技术强企,人才兴企”的发展战略。
眼波产品的研发一直在路上,每一代产品的升级,都展现出科技的力量;每一代产品的推出,都是新场景、新赛道的拓展;每一代产品的推出,都撬开新的消费增量空间;每一代产品的推出,都打开了企业成长边界……
眼波每一次的转型升级,都带来新的动能,引领企业向更高、更强、更好的方向发展。航投的介入激发了企业的内生动力,促进了机制的优化,管理的提升,帮助眼波科技从高速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
产业基金有很强的前瞻性和跨界能力,产业基金看到了企业的长远价值,它不仅仅是带来资金和资源,还帮助企业预判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帮助企业明确自身的发展的定位,规范企业经营和发展模式,它給眼波转型升级带来强大的推动力,起到“发动机”的作用,在资本的加持下,我们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越做越好!
航投基金是对眼波科技战略性投资,风险投资,战术投资,它带来资金的“撬动效应”,航投基金已成为眼波科技走向资本市场的“金融加速器”。
航投的赋能和助力,给眼波带来良好的外部环境,眼波科技的市场形象和影响力大大提升,投资者,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也快速提升。
我们也注意到,前一阵,一些经销商和投资人,对航投50亿产业基金不太理解,把它当成“利空”解读,有人把航投形容成“大象”,自己则是“小蚂蚁”,担心自己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他们甚至认为,航投的介入,导致品牌新零售模式转型,这等于抢了他们的“饭碗”,动了他们的“奶酪”。
转型升级,从一种经济形态转变成另一种经济形态,转型升级也意味着利益的重新调整,短期内可能带来“阵痛”,给部分投资者带来利益损失,一些新问题,新矛盾也会快速呈现出来,包括一些门店出现经营困难,这都很正常,我们认真倾听市场的声音,采取积极补救措施。

当笔者问到,“航投50亿产业基金如何运作?”,谢总说,航投基金管理团队在4月份完成了对眼波科技的尽职调查,结果令人满意。
50亿产业基金分期,分批推出。第一期壹号基金已募集完毕,航投已在私募基金登记系统办理登记备案。
眼波转型升级后,原有的代理商,投资人,实行全员持股,通过PE转化获取回报。
我们已委托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做对会计,财务,税务,进行全方位的审计,审计报告出来后将在眼波官网公示,今后我们将公开财务报表,接受社会监督,成为公众企业。
等毕马威审计报告出来后,公司将在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这也是眼波走向资本市场的起点,实现“从0到1”的突破。
挂牌后,投资人手中所持有的股权将全部转化为资本形态,可以交易转让,挂牌为所有的股东提供质押融资,减持退出,股权激励,并购工具等多种资本运作手法,提高了企业的价值和股东价值。
在全员持股的情况下,眼波家人会更加关注公司转型升级的成果和经营情况,这和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转型升级后,公司将从多个“赛道”上,从容开展业务。
谢总介绍说,融资租赁是眼波今年的主要业务,是“大体量的业务”,财务流水非常大,几个大订单就能覆盖去年整年业绩。融资租赁将成为眼波转型升级后的主流业态。
融资租赁对一些人来说还比较陌生,融资租赁业务在广东,上海起步较早,市场发育成熟,业务先从这两地展开,眼波产品属于高端制造,应用场景广,“最适合”做融资租赁业务,融资租赁将全部采用眼波四代产品。
“融资租赁”也称设备租赁或现代租赁,它分两类,一类是银监会审批监管的金融公司(金租公司),这些大多是银行系的资管公司,不缺钱。另一类是商务部批准的融资租赁公司(商租公司),融资租赁方都是大型金融企业。
融资租赁是现代大生产条件下,实物信用与银行信用相结合的租赁形式,是集金融贸易,服务为一体的跨领域,跨部门的交叉行业,属“金融创新”。

融资租赁被认是“朝阳行业”,代表了中国金融的创新方向,今后将成为国内主流的商业模式之一。
融资租赁说起来也简单,就是融资租赁公司或平台,在资本市场拿到钱后,向眼波购买理疗仪,然后将设备租赁出去,从中获得收益。
我们是以供货商的身份与融资租赁方签署设备租赁供货合同,目前,我们已经和融资租赁方签了几个大合同,总金额超过20亿,等挂牌后即可操作和实施。
等六月份,公司的二级医疗器械许可证出来后,眼波产品可以直接销往医院,康养机构,市场无比广阔。
航投为眼波提供了新的市场和渠道,眼波四代产品将很快进驻到航空服务领域,投放在机场,航空公司,民航宾馆。
眼波理疗仪有消除神经疲劳,缓解压力,改善睡眠的功效,在眼波体验店,你会看到,在30分钟的体验中,80%以上的用户都“睡着了”。
目前,几家品牌连锁酒店和我们对接中,探讨将眼波产品植入宾馆床位等相关事宜,如果每年有二十万张床位接入我们设备,就意味着二十万台的设备输出,我们可能采取技术输出的方式开展这项业务。
融资租赁,共享模式,技术输出,门店销售,都将是转型升级后的“新业态”,我们有忠实的消费群体,有良好的口碑,在产品升级,技术升级,品牌升级,产业升级等方面,我们的确做的不错。

回顾过一年的工作,谢总动情地说,眼波的转型升级,是建立在品牌新零售成功基础之上的,没有品牌新零售的成功,就不会有今天的眼波。
眼波科技是一个有责任和当担的企业,我们不会忘记前期营销人员和投资人的付出和贡献。航投的介入,意味着所有的眼波家人成功地“赢在起点” 。
一些投资人对资本市场不太懂,认识比较很薄弱,还需要资本启蒙,但我相信一切将迎刃而解。
转型升级后,我们的目标不再是10亿,而是百亿,甚至千亿,我们要打造眼健康行业第一品牌,成为行业独角兽,要成为“独角兽”企业,就必须做到1000亿以上的市值规模,这是一个门槛,也是我们近年的奋斗目标!
谢总最后说:“对我而言,眼波比生命更重要,我对眼波的发展,比谁都坚定,我对眼波的成功,比谁都更期盼!我相信,眼波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一定会走的更快,走的更好!”
相信转型的力量,相信相信的力量,只有历尽蜕变,才能迎来新的生机!
眼波的每一次转型,都是基于未来做出的正确判断和调整,眼波抓住了企业发展的重要节点实施变革,通过自我升级,让企业更好地适应变化中的市场环境。
眼波成功抓住了市场的每一个机会来发展壮大自己,每一次的转型,都是创新,每一次的转型,都是跨越。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所有未来,皆可期盼。
新号角已吹响,眼波科技再出发!
相信眼波科技在转型升级,产融结合的发展道路上,将书写出更新更美的时代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