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写给妈妈的信
作者|陈志辉(四川)
又是一年母亲节!我的妈妈曾文华,我想你,我爱你,我好想对你说:
我出生三个月,因种种原因,你为我断了甘甜饱满的乳汁,依依不舍地让我离开了你温暖的怀抱。当我回到你身边时,已11.5岁了。你和爸爸一直很忙;但只要有空时,你们总会对我和弟弟讲:我家是湖广填四川来的,四川是个好地方,成都是个好地方!这里的人很善良、包容、聪明、勤劳、能干,教我们要努力奉献、不要一味索取。…我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你们让我和弟弟知道成都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也知道成都人是善良和优秀的。也让我们知道:妈妈爸爸是平凡而善良的人,勤劳的人,乐于帮助人的。
在瘫痪后,我慢慢切身体会到了成都人的善良优秀和很多的优点,经常感动得一塌糊涂。成都好人多、社会好人多,不管他们在哪里,是家庭富有还是家境一般、也不管他们是干部还是平民、是正常人,还是残疾人、失能人…都有一份爱心,优秀而善良,我深深感受到了。
2015.6.3.社区领导带来的阳光志愿者,为我加了微信,拍摄了一朵小花。 给我带来了便利、扩大了视野。
2015.11.13,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子。前一天,机加工的小老板,送了一个南瓜给儿子,那是农村的老品种,很硬。晚上视频时,我对战友芬芬说了;第二天,她乘快速公交车突然过来,给我带来了久违的青笋尖,我问为什么要老远过来?她说:你切不动,我来给你切南瓜啊!她很快切好了南瓜,又陪我耍了很久,要回去做晚饭了,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她走后,我想上床休息一下臀部,摇轮椅到寝室,不小心轮椅滑了,重重地摔在地上,自己根本无法撑起来。坐在地上,立刻打电话给儿子,他回:“婆婆病得厉害,我们正在市二医院的救护车上。”我明白了,那是你痴呆在逐渐加重了;我不知道现在交通的快速,想芬芬肯定还没走远,就打给她,她回:“我已快到家了…”;我又打给室友,她说“来不了,要接乖孙“。
我急忙打电话求助社区,他们快下班了,我担心他们来不到。可我还没有从寝室的地上梭出来,他们已来到门外。我又是拐杖、又是轮椅,要去开门。棉裤全被小便湿透,好容易梭到门口,人坐地上手太短,打不开门,他们在门外一再安慰、提醒我:不着急、不着急…最后用了同事小张妹,最开始送的木制按摩棒,很久我才打开门,社区的人一拥而进。刘洪书记带头、随后是唐嵩、陈立梦、唐常军、周立霞、周祥、国北辰等社区工作人员,看见我坐在地上,他们都很难过;因为在10月31日,战友尹俊屏想到,我六年没出过门了,帮助我去看了一次艺术团的节目,不想胸骨断了一根,又因无知觉,只是不能翻身了。除了儿子每晚上两小时一次,为我翻身,我锻炼依旧。十天才去医院治疗,包扎才四天。他们都不知所措,怎样把我弄起来?才能使我不再受伤?我指点他们:先把轮椅固定好,我穿了两件棉衣,小心地脱去了一件,然后刘书记在后面搂着我的双腋窝,小唐和另一人托着我的双手臂,有人注意我扭曲地拖拉在地上的脚,众人一起使劲,终于小心翼翼把我弄起来,坐在轮椅上,大家和我都出了一口大气;我看天色已黑,谢谢了他们,并请他们回去。刘书记说:“我们送你进寝室休息一会儿吧”,他和唐嵩把我送进了寝室,看着我慢慢把脚抱在小凳上,身子挪到床上,又囑咐我以后小心,才放心离开;我刚躺下,又有敲门声,“谁啊?”“是我!”原来芬芬又回来了!我慢慢起床,开了门,芬芬一脸着急:“摔伤没有?”“我不知道…”“还是搽点药吧!”“好!”芬芬帮我搽了药,右胯部有隐隐地痛,我喜欢痛,哪怕一丁点痛也好,因为已失去痛觉、痒感很久了。芬芬很担心,陪我很久;天已黑尽了,再三催促下,她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这天晚上,她爱人和儿子的晚饭都是对付着解决的;远在美国、在海南旅行、在北京、在成都的战友们,都通过微信关心我,他们都很着急,为我提出各种切实可行的建议。我很内疚,真是:自不小心,惊动大家。
第二天上午,门铃响了。原来,社区陈晓满书记、罗晓娟主任、残疾专干勾崇儒,又来我家探望我,给我留下了她们各自的电话号码,叮嘱我有事一定要打电话给她们;并在我家单元通道贴了社区的联系电话。
她们离开后,邻居也来关心,问我:“你家是干部吗?那么多人来看你?”我说:“不是,我是家属,是下岗工人,普通病人”。邻居也很感慨,社区很温暖。我却很不好意思,让这么多人关心我,牵挂我,那么多关心的电话,我基本没打过。
妈妈:这就是我的普通一天。瘫痪后,每一天都变得不普通了。每一个节假日,每一天,都有战友、同学、同事、朋友突然的问候,我再也不孤单,我的内心充满阳光和快乐!这事已过去一年多了,早该给你说的,对不起!
您的女儿: 志辉
2016年12月20日

妈妈:母亲节又到了,你放心,女儿截瘫是偶然,受到社会和好心人的关爱是必然;女儿要向你学习,坚强地和疾病作抗争!你得过阑尾炎、中度肝硬化、得过癌症、肚子上留下了两条手术后长长的难看疤痕。年过花甲遭遇疑似癌症复发颈淋巴的黑暗时刻。那时我刚考上大专,儿子才1岁多;回单位为你拿了支票,你没再次做手术,我又退回支票;古老的中药,治好了你颈上的一连串包块、现在你又得了老年痴呆症,在弟弟的照顾、帮助下,还在努力恢复,每当我听弟弟说:你谁也记不得,只记得我,只要有人问,就大声地喊出我的名字、当你坚持锻炼,只为有一天能看到我时,我的泪水怎样也止不住…妈妈!你永不放弃,我们也永不放弃!国家强大了,社会发展飞速,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最新的医学研究结果,我们都会知道,我们都好好地锻炼身体,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祝妈妈每天开心、一切安好!
女儿: 志辉敬上
2017年5月13日
妈妈:母亲节又到了!
今年是我们支边50周年,战友们会在三圣乡聚会,纪念我们逝去的青春岁月,纪念那难忘的日子。我去不成,还是会纪念,永远也不会忘记,我们离开你、离开家乡的那一刻。
怀着感恩的心,我们将永远向你学习,永怀善念,力所能及地回报社会和好心人。
妈妈,我们永远爱你!
女儿:志辉敬上
2021年5月3日

作者简介:
陈志辉,女,1953年12月生,四川成都人,电大毕业。曾是知青,回城后在商场工作数十年。因病截瘫十一年。是阳光志愿者联盟编外志愿者、芳草义工特邀义工,酷爱文学,也在其它期刊发表过诗作。

2. 缅怀母亲
作者|千年胡杨(杨鲁勇)
今天是又一个母亲节,母亲生前的画面,总是在脑子里不断的变换着,闪现着。突然,一个文革初期的片段,引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文革伊始,我还是成都市大墙东街小学的一名五年级学生,母亲就在该校教书,那时候我生性胆小。凡是听说校长被揪斗了、主任被揪斗了,我都很害怕,不敢去看。一般就躲在教室的角落里看小说,心里总有一种莫名地忧心。
有一天,我正在教室里看小说巜红岩》。突然,有几个同学冲进来对我说,“你妈也被揪斗了!”我一听全身一颤,手中的书掉在地上。他们接着说:“你要和你妈划清界限。走吧,去参加批斗会。”说着便来拉我,我趁着弯腰捡书的机会,死死抱住书桌腿,坚决不从。他们没撤,便匆匆看热闹去了。回到家中,母亲头发凌乱的回来了,身上被泼了墨水。她紧张地问我:“你是不是也参加了批斗会?”我说:妈,向毛主席保证!我没参加!母亲听了,露出了微笑,嘴里喃喃地说:“我就知道我儿子不会,我儿子不会的……”
由于强加给母亲头上几多莫须有的罪名,很长一段时间内,母亲被数次批斗并被关进学习班。万万没想到的,批斗她最厉害的几个男女学生,就是妈妈平时最看重的好学生。曾几何时,他们经常跑到我家,帮忙碌的母亲打扫卫生、还帮我们挑水等等,后来竟全部变成了母亲的罪过之一!再后来,母亲被逼疯了,常常半夜起来,用报纸卷成喇叭筒,在院子里乱走,并呼口号:“坚决保卫毛主席,坚决保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打倒xxx”!我和父亲、姐姐常常在半夜将母亲强行拖回家中。后来,不得不将母亲送到了精神病院……。
如今,母亲已去世多年。但几十年来,这段往事都如同镌刻在心中,永世难忘,也让我对那十年深恶痛绝。现在,竟然又有人怀念十年动乱,唱忠字歌,跳忠字舞又在各地涌现,令人忧心忡忡!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否认过去就意味着犯罪!我们早已原谅了那些小学生,也不需要他们道歉。毕竟他们只比我大一岁,完全不懂事。
只是真担心,一旦历史倒退重演,不知又会有多少母亲被逼疯乃至无辜丧命!!!
2021年5月9日

作者简介:
杨鲁勇,年轻时云南支边青年、云建兵团三师十团,曾任农场学校老师。高位截瘫39年。中国残疾人作家联谊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3.忆母亲
作者|大海(罗仁秋)
记得儿时的我,对母亲是没太多印象的。
只记得每隔十天、半个月,一个穿双排扣中长风衣、腰扎皮带、头戴军帽的女人回家。我躲在外婆身后,外婆叫我喊她:妈妈的女人,只记得她写字也是竖排、而且是繁体字的女人,外婆叫我喊她:妈妈。
母亲是解放后第一批妇女干部,革大毕业。组织工作队,下乡收税,组织群众,清匪反霸。工作繁忙,将我托付给外婆养大。以至她每次抽空回家,我都当是陌生人,此时母亲眼睛很亮,原来是眼里闪烁的泪花……。
就这样平凡而无忧地度过了童年。
很快进入中学时代,中学里军训,到兵营操练一、二、一……。
学工,到工厂参观工人叔叔开动机床设备;学农:到乡下农村与农民伯伯同吃同住,插秧打谷。
记得学农期间,班主任代转母亲写给我的一封信,信封里还有伍元钱,(那年代可是巨款)信的内容依稀记得:要好好学习,学会自立、自强之类的叮嘱。那时似懂非懂,但她还是要啰嗦。现在回想:这就是母爱的殷切希望和呵护啊!
日子过得真快,一晃初中面临毕业。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边疆去,到农村去,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我未与母亲商量,毅然报名去了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信心满满地要自立、自强,要把自己的青春献给祖国边疆。
记得当火车启动的那一刻,只见母亲在送别的站台上,两眼含泪,一手捂鼻,一手频频轻轻挥动,口中喃喃道“秋儿,到边疆要听党的话,要听领导的话,要……”母亲啊母亲!此情、此景、此话已永在我脑海中生根发芽。
就这样告别了故乡,告别了妈妈。来到了云南边疆,在兵团的日子里,由于劳动环璄恶劣,生活条件艰辛,油荤少,加之正值发育阶段,生活用品奇缺,常常食不果腹。此时,只要有知青探亲回家,母亲总会想方设法托人捎点榨菜、腊肉、豆瓣等生活用品。
要知道,在那凭票供应的年代,这些都是母亲及家人们挤出来的啊!
母亲啊母亲!您是一位平凡的母亲!我不用伟大来形容您,在我心中您最平凡,您也最伟大!
妈妈!
你的秋儿永远怀念您!
2016年5月9日随笔

忆母亲
记得我母亲的音容相貌,记得母亲一言一行,记得母亲的要求很低,很低…。
记得当你牙松掉了时,对我说:“秋娃子,我牙齿掉了,痛。”做儿子的给了你一千元,你安了满口的假牙,花了八百多,剩余的钱买了个鸿运扇:
你逢人便讲:“我的儿子给我安的牙齿!”脸上总是洋溢着浓浓的、甜蜜的、幸福的笑容。儿子对你的一件小事,你会由衷地高兴,像一个小孩子似的。
今天是母亲节,网络上都是祝福的美丽词汇和愿望!
愿天下所有的母亲都幸福健康!快乐平安!
借母亲节之际,缅怀母亲的生活点滴,以聊慰藉。
2021.5.9.大海(罗仁秋)杂感

作者简介:
罗仁秋(大海),中共党员、成都赴滇知青。返城后,曾任百货公司保管员;在成都量具刃具厂以工代干兼工会干部;某物业公司任经理至退休。酷爱文学、体育、音乐。

本期荐稿:中权(美国)
本期审核:王文(中国)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