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鸣歌坛七十年(续二)
——记“最美奋斗者”贠恩凤
作者|王新民(陕西)
德国学者李普曼认为,刑罚本身是一种教育,而不是报应手段,其作用在于使失足者和罪人改过迁善,复归社会。所以,监狱不再是单纯的监禁犯人的场所,而是对犯人进行教育改造的学校。当前,行刑社会化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司法潮流,各国在自由刑的执行中都注重社会因素在犯罪矫正中的作用,加强服刑犯和社会之间的联系,使之易于复归社会。
与工读学校一样,陕西省女子监狱通过改革开放,实行人性化管理,试行开放日或让女犯行使投票的民主权利等方式,突破了传统的将罪犯同社会完全隔离的监管模式,将监狱资源与社会资源有效地结合起来,强调罪犯与社会外界的交流和联系,让服刑人员在与社会的接触中培育对自由的向往和珍爱,增强其悔改和接受改造的自觉性,从而实现国家司法矫正犯罪的功能。笔者曾组织陕西出版发行系统为陕西省女子监狱捐建书屋并观看女犯的文艺表演节目,还参加过女犯的忏悔座谈会,对监狱的功能刮目相看。1991年贠恩凤受聘成为陕西省女子监狱的教育顾问,她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个重任。从那时起,她每年的大年除夕或正月初一就来到坐落在西安大明宫遗址附近的这所特殊的监狱,这儿是一个独特的人生环境,关押着全省一千多名女犯人。在西安另一处被判重刑的监房里,女犯人席地而坐。贠恩凤一口气演唱十几首歌曲。但是绝大多数犯人仅仅能够通过监房中的闭路电视看到歌唱家的形象,听到歌唱家的歌声。女囚们多么希望亲眼一睹歌唱家的风采。

贠恩凤晓得女囚们的心理,尽管年事已高,精力有限,但她毅然向狱警提出为每一个监房演唱的请求。狱警们为难了,毕竟年迈的歌唱家演唱的太多了。贠恩凤说服狱警,与丈夫和时任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团长孙韶一个监房一个监房地为女囚们歌唱。女囚们哭了,在歌声悠扬中,在滔滔泪水中,向两位音乐歌唱家默默地跪下了。尤其是那些戴着脚镣的重囚们,直挺挺地跪着,强抑着哭泣和哽咽,泪水小溪般奔流着,默默地、虔诚地,聆听着我们歌唱家发出的最纯洁最神圣的歌声。孙韶为贠恩凤手风琴伴奏,她唱得和舞台一样认真、一样严肃、一样深情。唱完歌儿,贠恩凤夫妇又一起与女囚们促膝谈心,讲做人的道理,讲社会责任,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女囚们感动的频频点头,纷纷表示:“是您的歌声给了我们好好改造、重新做人的信心和力量。绝不辜负两个老师的期望,一定好好服刑,好好改造自己。将来像两个老师一样,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贠恩凤特别提到陕西省女子监狱一个女犯,她由于忍受不了丈夫的虐待杀死了丈夫,被判了死缓,因为表现好,改造成绩突出,由死缓改为无期,后又改判为有期徒刑。她特地让管教干部给贠恩凤老师带话说,她一定要努力改造,一定要在公元2000年以前提前出监,说只有这样才不辜负贠老师对她们的一番苦心。面对女囚们的滚滚热泪,贠恩凤心灵受到火山爆发般的震撼。一次又一次哽咽地中断演唱。热泪也流满他的脸颊。她像在舞台上一样,向女囚们鞠躬致意。她衷心祝愿她们春节快乐,祝愿她们早日获得新生,重新做人。这些桀骜不驯的罪人,泪如泉涌地拜倒在一个歌唱家的脚下,使监狱的管教干部大为吃惊。后来他们才明白,折服犯人的,不仅是那美妙的歌声,而且有那双无比温暖、闪烁泪光的慈母般的眼睛,更有那圣母一般崇高的人格力量。陕西省女子监狱在致贠恩凤从艺50周年的贺信中写道:“您那嘹亮的歌声似汨汨溪泉,注入每名女犯心田;像缕缕春风,抚慰着离家浪子。我们忘不了三八妇女节的促膝谈心,也仍记得大年三十的山歌送暖。您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我监教育顾问的重任,这工作一无津贴,二无荣誉,既费心又劳神,但您却义无反顾年年来监,手拉手地教育鼓励服刑人员努力改造走向新生。或许您对我监帮教工作的无私奉献,仅是您高尚人格的一个侧面折光,但这金子般的光芒却深深印在了女监服刑人员的心中。”
岂止在女监演出。1991年4月18日,西安市看守所,这一天,贠恩凤等艺术家来到这里为1000多名在押人员举办“回头是岸”专题演唱会。歌声响起:“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轻柔的歌声带着自由、美丽的芬芳,扑面而来。低缓的旋律和涓涓细流浇灌着将芜的心园。台下的在押人员也跟着旋律哼起这支动听的歌曲。掌声再起。决不是礼节性的敷衍,也不是酣畅耳热后的答谢,是新生命的萌动,是良知的复苏,是滚滚春雷启动心灵之门后的欢欣和跃动。贠恩凤站在台前眼圈发红,双腮微动,似在强压着内心将涌的情感。“你们虽然犯了罪,但人民仍没有忘记你们。”颤抖的双唇在挤出这发自内心的话后,便让那翻腾的情感淋漓尽致地渲泄个够。她孩子一样率直地哭了。台下一片寂静,默默中,有抽泣声在响,顷刻,哭声响彻了大厅。泪与泪相撞,心与心相通,化做强大的感染力。艺术的功能,显然不能简单地用“娱乐”二字来概括。在演出结束后的座谈会上,两名在押人员跪倒在地,泣不成声;几名男在押人员一边拭泪一边向贠恩凤等艺术家们鞠躬致谢:“谢谢你们,您们的演出,唤起了我重新做人的勇气,”一位女在押人员这样说。“我一定坦白自己的罪行,绝不辜负政府和人民的期望”,一位男在押人员如是说。还是贠恩凤说的好:“浪子回头金不换,我以艺术家的真诚,期望你们认真改造,早日回到我们中间来!”春雨中,艺术家们依依不舍地远去了,可留下的却是温暖在押人员心灵的“期望。”贠恩凤还曾去位于西安市南郊的市公安五处看守所,给那里的在押人员演唱,演唱前,她通过那里的有线广播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两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在中秋之夜带着月饼和水果,穿着棉衣一晚上久久地坐在监狱门外,希望能和正在服刑的儿子团圆……。事后听看守所的干警说,她的一番话使得许多在押人员流下了悔恨的泪水。演唱后她又去几间监房和在押人员见面,其中一间监房的几名重型犯人跪在地上对她说:“像你这样有名的人,平时也难见到,可现在政府能把你派来给我们唱歌,说明政府把我们当人看。现在我们死了都不亏。今后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报答你们……”
(选自河北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此念此心》,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王新民,笔名辛敏、王辙。陕西大荔许庄镇(原汉村乡)义井村人。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同年分配到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1991年调至陕西省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工作,历任研究室副主任、发行处副处长、印刷发行处和版权管理处调研员,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原二级巡视员。业余情衷读书写作,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行余集》《书友贾平凹》《不惑集》《大地美容师》《人生忠告》《龟兔赛跑》《春华秋实》(后二者与女儿合著),报告文学集《贾平凹打官司》《真话真说》《走马书林》《渭河大水灾》《高考大透视》《〈秦腔〉大合唱》《贾平凹纪事》(1990-2000)《贾平凹纪事》(2000-2010)《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贠恩凤》《策划贾平凹》等20余部。其中《高考大透视》荣登“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贠恩凤》入选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精品出版项目。
本期审核:王文(中国)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由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