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鸣歌坛七十年
——记“最美奋斗者”贠恩凤
作者|王新民(陕西)
《山海经·图赞》说凤凰有五种像字纹:“首文曰德,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翼文曰顺。”被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原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后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习仲勋称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贠恩凤不就是这样的鸣叫人间的凤凰吗?!
凤首——坚定方向,德艺双馨

“首文曰德。”意思即凤凰头部的花纹像“德”字。凤首意味着艺术以德为先,象征着艺术家的艺德和导向。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出身和经历,影响甚或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走向甚或命运,但作为成功人士有一点相同的就是他们高尚的品格,美好的心灵,对祖国的忠诚,对事业的追求,对人民的热爱。而这些优良的品质固然也不无先天遗传的因素,但主要是后天的家庭的教育、学校的培育、团体的熏陶、伟人的指点。著名歌唱家、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贠恩凤幸运的是在这几个方面都因缘际合,得以受益终生。

1951年6月,西安市西一路易俗社剧场,西安市中小学歌咏比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贠恩凤所在的东羊市小学演唱了航海写的大联唱《团结起来把帐算》,这个联唱中有一段较长的独唱是贠恩凤唱的,打动了坐在台下做评委的西北人民广播电台(前身即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文工团团长余景儒。听完贠恩凤的歌声,余团长如获至宝,当即拍板让小恩凤到台里工作。当时在教育部门工作的父亲和家庭妇女的母亲闻讯后二话不说,支持年少的女儿从事革命文艺工作。从此,年仅11岁戴着红领巾的贠恩凤走向革命文艺的道路。文工团团长余景儒教导她 “革命文艺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使她受用了一辈子,这句话也确实成为她一生的真实写照。

在文工团,每天早晨六点半至七点半、除政治学习、文艺理论学习外,贠恩凤还参加省上初中、高中文化补习学校学习,这都不能影响工作,每周4个早上五点四十分开始上课,努力学习乐理、识谱,学文化,学歌唱,很快就适应了和大同志们一起广播教歌、演出,并逐步脱颖而出,成为歌唱新秀.
在赴京汇演或出国演出经过首都时,贠恩凤有幸四次见到周恩来总理。有一次,周总理一边和她跳舞一边说:你的名字里有个恩字,我的名字里也有个恩字,你为人民唱歌,我为人民服务。你的民歌唱得很好听啊!教导她要为人民歌唱,要多唱民歌,人民是喜欢民歌的。周总理对贠恩凤的教诲与勉励使她终生难忘。

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被毛泽东主席誉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曾担任周总理助手的原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后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习仲勋也非常喜欢贠恩凤演唱的陕北民歌,他曾三次给贠恩凤题词勉励——1985年,习仲勋听了贠恩凤的在京举办的独唱音乐会及在1986年1月9日在怀仁堂为中央领导演出的独唱音乐会后,于1986年1月20日为贠恩凤题词:“唱群众喜爱的歌曲,做群众喜爱的歌手”;1990年4月,中央电视台要为贠恩凤拍摄专题片,贠恩凤请习仲勋题写片名,习仲勋很痛快地答应了,题写了“黄土高原上的银铃”几个大字;2001年是贠恩凤从事歌唱艺术五十周年,习仲勋再次为贠恩凤题词:“人民艺术家”,并勉励贠恩凤:“要忠诚于人民,忠诚于艺术”。习仲勋的三次题词给了贠恩凤极大地鼓舞和激励,坚定了她毕生为人民歌唱,永远歌唱人民的信念和追求。
同时,贠恩凤虚心向郭兰英、王昆等老艺术家学习演唱艺术,向民间艺人学习民歌,从地方戏曲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演唱水平,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
(原载河北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此念此心》一书)

作者简介:
王新民,笔名辛敏、王辙。陕西大荔许庄镇(原汉村乡)义井村人。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同年分配到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1991年调至陕西省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工作,历任研究室副主任、发行处副处长、印刷发行处和版权管理处调研员,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原二级巡视员。业余情衷读书写作,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行余集》《书友贾平凹》《不惑集》《大地美容师》《人生忠告》《龟兔赛跑》《春华秋实》(后二者与女儿合著),报告文学集《贾平凹打官司》《真话真说》《走马书林》《渭河大水灾》《高考大透视》《〈秦腔〉大合唱》《贾平凹纪事》(1990-2000)《贾平凹纪事》(2000-2010)《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贠恩凤》《策划贾平凹》等20余部。其中《高考大透视》荣登“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贠恩凤》入选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精品出版项目。
本期审核:王文(中国)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由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