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花开又一年
文/沈新培
诵/婉晴
为期一个月的第3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到5月10日要结束了,全国各地游客蜂拥千年帝都洛阳,一睹牡丹雍容华贵的芳影。
尽管多少年来山东荷泽市与河南洛阳市,一直在为谁是牡丹之都这个名誉纠缠,但的确洛阳地脉最宜牡丹种植生长。不是有欧阳修的诗句为证:"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这里面还有女皇武则天的功劳,还有武则天贬牡丹从长安(西安)栽到洛阳的典故。

一年冬天,武则天在长安上苑宫饮酒赏雪。看到百花园中只有梅花傲雪开放,觉得扫兴。随即令宫女拿来文房四宝,在白绢上写下一首五言诗:"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放,莫得晓风吹。"这可吓坏了百花仙子,她和众花们商量着明天提前开放,而唯独牡丹仙子不同意。结果明朝武则天在上苑高兴地看到了百花开放,但唯独没看到牡丹花开放,武则天大怒:大胆牡丹花抗旨不开,放火焚烧一株不留,贬出长安,栽到洛阳邙山野地。谁料,牡丹经烈火烧后骨焦心刚,贬栽洛阳后越发开得艳丽。唐朝诗人刘禹锡《赏牡丹》有:"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句,描述了牡丹花开时的大唐盛世。
中国至今没有确定国花,一直以来曾设想在梅花、牡丹花中选其一,但终未定下。有种说法为:牡丹雍容华贵品种繁多,但花期短暂,昙花一现给人以红艳薄命之怜悯感,难以担起国花之大任。而梅花虽说傲霜冷艳,骨气冲天,但花朵小而失艳,也难以担起国花之重任。
牡丹花开又一年,四方游客争相艳。让这古今辉映,诗和远方的千年帝都洛阳,来了个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的双赢。洛阳因牡丹花知名度影响力大增,旅游文化产业日益强盛,赚得金银满钵。套用司马光的一句的话来结束本文很合适:"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