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忠实方有生命力
——兼评《陈忠实:我的心灵独白》《陈忠实年谱》
作者|王新民(陕西)
在忠实先生逝世五周年之际,小利兄编选的《陈忠实:我的心灵独白》(以下简称《我的心灵独白》)和女儿合著的《陈忠实年谱》(增订本)(以下简称《年谱》)出版问世,无疑是对忠实先生最好的纪念方式,因为作家是靠作品立身的,忠实先生也视文学创作为生命,为了文学创作,他毫不犹豫辞去高官厚禄或抛弃其他身外之物。上世纪七十年代就闻知忠实先生大名,八十年代见到忠实先生,九十年代初认识忠实先生,具体说,那是1993年7月4日,忠实先生在我所供职的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楼下的北大街新华书店出席《白鹿原》首发式暨签名售书活动,亲眼看到他从上午9点一直签到下午1点,他带去的一瓶碳素墨水都用完了。后来据新华书店经理说,招呼忠实先生吃过午饭后又给他们的员工和亲朋好友签了不少《白鹿原》,我说你们把忠实先生用得太扎了。不久我就撰写了题为《赖有作者签名举,人间始觉重读书——<白鹿原>首发式暨签名售书记》,再不久,就与小利兄撰写的《陈忠实与<白鹿原>》、孙见喜先生撰写的《<白鹿原>阅读笔记》和姚鸿文缩写的《<白鹿原>故事梗概》等文章合编成《<白鹿原>专辑》在我局编辑的1993年第4期《出版纵横》出版。次年初,忠实先生再次莅临北大街新华书店为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陈忠实爱情小说选》签名售书,我也躬逢盛会,撰写了题为《他是读者和出版者的知音》的侧记。此后,几乎购买阅读了包括十卷本《陈忠实文集》和手稿本《白鹿原》等忠实先生的所有作品,可以说忠实先生的作品我基本都读过了,《白鹿原》和有些散文读过不止一遍,2014年,参加《文化艺术报》和省市妇联单位联办的“田小娥命运大家谈”征文时又读了一遍,撰写征文有幸获奖,忠实先生出席了颁奖会并为获奖者颁奖。另外,曾请忠实先生为拙著题词,受托为亲朋好友请忠实先生题写书名或书法,忠实先生从来慷慨允诺,令我和亲朋好友感动不已,念叨至今。观其言,察其行,知其人,读其文,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忠实先生是致良知的正大之人,是重然诺的真君子。

言归正传,小利兄编的忠实先生散文集《我的心灵独白》中的文章基本都在过去出版的不同的选集中看过,但从生命体验角度入手集中荟萃于一书,可谓首次,堪称迄今最好的选本。说实话,如今出版事业发达,出版重复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名家作品选本多多,但良莠不齐,此话题点到为止,在此不细说。就说这个选本,窃以为有三大特点。首先,内容深刻。大家知道,忠实先生创作之路并不平坦,是相当曲折坎坷,经历了三起三落,经历刻骨铭心的“剥离”后方才从生活体验升华到生命体验的创作,而此选本选的是忠实先生五十岁之后生命体验之作,堪称“心灵独白”。读后犹如醍醐灌顶令人省悟、反思,知昨日之非,悟今日之是。其次,图文并茂。图书图书,既要有书,也要有图。过去囿于观念或限于成本,散文选本几乎无图。新世纪以来,随着出版业发展繁荣,进入读图时代,不少散文选本又走向另一个极端,配有大量插图,以此提升图书质量,但不免给人喧宾夺主之嫌。这个选本既有精湛的散文,也有精美的插图,插图里,不仅书前有彩色插图和手稿,而且目录和内文里配有忠实先生不同时期的珍贵照片,且切合文字内容,可谓文图并茂,相得益彰。再次,印制精良。虽然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多达数十万种,但精装图书却是少数,精装图书中印制精良的更是少之又少。而此书,不论是硬壳封面,还是内文用纸或是印刷质量,可谓名副其实的精装书。集内容精湛,图文精美,印制精良于一身,堪称“华文经典”。
再说《年谱》,陕师大总社2012年版《陈忠实画传》早已看过,陕人社2017年版《陈忠实年谱》我也看过,均不错,但实事求是或者比较而言,华文出版社版《年谱》更好。具体而言,该书具有权威性、真实性、史料性。众所周知,小利兄与忠实先生的关系不仅是同事关系,也不仅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从《年谱》里的有关小利兄与忠实先生交往交集的条目看,可谓知己甚或知音的关系。小利兄根据掌握的大量一手材料写成的《年谱》,其权威性无需赘言。所谓真实性,既指《年谱》实事求是、客观真实,也指其不为尊者讳,不伪饰,不虚美。如249页,2008年3月21日,晚上,(陈忠实)约见邢小利,在陕西作协陈的办公室闲谈,谈了自己人生的三次重大失败:第一次,1962年高考落榜;第二次,“文革”初期参加红卫兵组织,被选为学校红卫兵组织的政委,后被打倒被批斗;第三次,1976年写短篇小说《无畏》,发《人民文学》当年第3期,因主题写反“走资派”,后被调查撤职。三次失败,都跌入人生低谷,死去活来。说实话,看到此,我不仅为忠实先生的坦荡胸怀所敬佩,也被小利兄的董狐直笔所叹服!我国有修志修谱的优秀传统,我修过《出版志》,记得一条原则,就是宁缺毋滥,因此志书被誉为信史,据悉美国最大的图书馆国会图书馆馆藏的中国图书以方志居多,多达4000余种。谱也一样,不论是年谱还是家谱,都以真实为其编撰原则,为啥现在还说靠谱不靠谱,靠谱就是合规矩守信用,离谱就是不守规矩没有信用。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原主任、中国人大学教授赵启正在题为《舆论斗争拼的就是讲故事》一文中指出:中国公共外交的任务是向外国公众说明一个真实的中国。为什么必须说明真实的中国?因为只有真实才能让人相信。假设我们的国家有“七分光明、三分落后”,如果我们把光明的“七分”当作“十分”去说,外国受众就会不相信,进而这个“七分”也失去了公信力;相反地,如果既说“七分”又说“三分”的内容,对方就容易相信。基辛格博士曾经很直率地说,你们其实做得不错,但你们表达得太过完美,谁会相信世界上存在没有缺点的国家?所以我们为文要靠谱,要写信史,不虚美,不文过,不掩饰,以董狐、司马迁直笔写出真实的历史,讲好真实令人信服的中国故事。在德国出版界有一句流行的话,叫“故事驱动国家”,意思是一个国家的故事传播得越广,世界对其了解就越多。但愿我们的作家和新闻出版工作者继承优秀的修志修谱传统,忠实历史、忠实事实、忠实真理,使我们的出版物讲好中国故事,使世界认识真正的中国,使西方媒体肆意歪曲抹黑中国的图谋归于失败,使其散布的谎言不攻自破。
所谓史料性指的是《年谱》具有史料价值。记得柳青先生说过作品有无生命力,至少等50年后再评价。如今不少出版物正像古诗所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五年”,三五年后可能就成为垃圾被人遗弃了。而《年谱》一而再再三增订,删繁就简,虽比初版本减少两万多字,但内容丰富,涉及陕西或全国重大事件和活动以及著名作家、评论家,据不完全统计,书中涉及贾平凹的条目也有80余条。因此《年谱》不仅对于陈忠实研究,而且对陕西乃至中国当代文学、出版研究都有不可估量的史料价值,而且将会与日剧增。当然,《年谱》难免缺漏之处有待再版时进一步完善,比如今年第4期《美文》刊登小利兄题为《民间“群木文学社”考》一文,考证了1980年成立的民间文学组织群木文学社,贾平凹是该社社长,陈忠实为该社副社长,《我的心灵独白》中的《互相拥挤,志在天空》一文中,忠实先生也提到群木文学社,此文标题就是忠实先生“至今犹未忘”的该社“社旨”,对忠实先生如此有影响的群木文学社应该增订进去;再如《年谱》中1984年写道陕西省群众艺术馆主办的《群众艺术》改名《百花》,公开发行。据2018年7月16日《藏书报》载张立所写《<群众艺术>的两次改刊》:《百花》创刊号“创作谈”栏目刊载忠实先生致某某同志一封信《不断地突破自己》也应增补进去。又如前边提到的1993年《出版纵横》编辑的《<白鹿原>专辑》,还有1994年1月30日,忠实先生给《出版纵横》的题词也应写进去,因为此题词一直激励着包括我在内的出版人默默工作,砥砺前行。在此,我引用忠实先生的此题词向包括忠实先生、小利兄在内的作家和华文出版社在内的编辑出版工作者表示谢意和敬意!人类社会愈进步,人对有益的书籍的需求更迫切,出版各类读物将肯定成为陶冶人的精神情操的高尚事业,我向从事这项事业的同志怀着本能的崇敬和钦佩!
( 2021,4,29)

作者简介:
王新民,笔名辛敏、王辙。陕西大荔许庄镇(原汉村乡)义井村人。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同年分配到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1991年调至陕西省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工作,历任研究室副主任、发行处副处长、印刷发行处和版权管理处调研员,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原二级巡视员。业余情衷读书写作,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行余集》《书友贾平凹》《不惑集》《大地美容师》《人生忠告》《龟兔赛跑》《春华秋实》(后二者与女儿合著),报告文学集《贾平凹打官司》《真话真说》《走马书林》《渭河大水灾》《高考大透视》《〈秦腔〉大合唱》《贾平凹纪事》(1990-2000)《贾平凹纪事》(2000-2010)《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贠恩凤》《策划贾平凹》等20余部。其中《高考大透视》荣登“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贠恩凤》入选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精品出版项目。
本期审核:王文(中国)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由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