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之恋• 生命之渊》公益环保艺术系列活动开幕
——山水之恋•公益环保•艺术系列活动(二)
作者|艾琳(悉尼)
“山水之恋,生命之渊” 公益环保艺术系列活动开幕短片
请您点击如下链接下载
《山水之恋·生命之渊》艺术发布会暨公益活动开幕.mp4 (dropbox.com)
或直接复制以下链接下载:
https://www.dropbox.com/s/lxilhitrxzxyv76/%E3%80%8A%E5%B1%B1%E6%B0%B4%E4%B9%8B%E6%81%8B%C2%B7%E7%94%9F%E5%91%BD%E4%B9%8B%E6%B8%8A%E3%80%8B%E8%89%BA%E6%9C%AF%E5%8F%91%E5%B8%83%E4%BC%9A%E6%9A%A8%E5%85%AC%E7%9B%8A%E6%B4%BB%E5%8A%A8%E5%BC%80%E5%B9%95.mp4?dl=0
由国际知名画家张鸿俊,著名华裔诗人艾琳,版画艺术家Michelle Perry,女高音歌唱家张晔等领衔,由Megaward Property Group,Twin Creeks Golf & Country Club,长江换汇联合发起并主办的“山水之恋,生命之渊”系列公益环保艺术活动,历时数月紧张筹备,于2021年4月18日在悉尼谊园开幕。

华裔诗人艾琳(左一)和画家张鸿俊(左二)为活动捐赠艺术品(摄影 冯祺)
张鸿俊的最新画作《山水与熊猫》,以及艾琳最新诗集《鸢尾的情绪》在开幕式中首次与公众见面。为支持此次公益活动,张鸿俊的三幅《山水与熊猫》系列版画、艾琳的诗集《鸢尾的情绪》以及其它募捐所得的款项将捐赠给澳大利亚华人博物馆、图书馆和澳环境、动物保护机构。

在开幕式开启之前,一场别开生面的《山水之恋·企业家环保论坛》以谊园的山水景观为背景激烈的展开, 企业家们就水资源保护、森林砍伐、灰水安全、生态养护和绿色家居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企业家们不仅分享了现有的环保理念,更加在为未来执行环保优化,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进行了规划。公益使者Joanna Zhang 全程主持了环保论坛及开幕式。

在艾乐公益天使合唱团的一曲《A Whole New World》之后,“山水之恋,生命之渊”系列公益环保艺术活动由在场所有的嘉宾共同宣布开启。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艺术博物馆中国艺术主任,澳洲华人博物馆董事曹音女士为开幕式致辞,祝贺“山水之恋,生命之渊”系列公益环保艺术活动开启并介绍了澳大利亚华人博物馆建立的初衷与历程。

活动有幸邀请到了动物保护机构Voiceless的创办人艺术权威Dr Gene Sherman AM。 Dr Gene Sherman AM呼吁各界人士爱护动物,保护自然,并肯定了本次系列活动对动物保护的意义重大。

画家张鸿俊先生介绍了近年来荣耀国际的《山水与熊猫》系列作品。并表示非常荣幸可以尽微薄之力为保护环镜,珍惜生命承担起艺术家的社会责任。

开幕式以京剧艺术家吴燕女士的经典唱段《贵妃醉酒》为引,张拓璞先生、Cynthia Deng女士为观众朋友们分享了改编的扬琴独奏《弯弯的月亮》和古筝独奏《高山流水》, 朗诵艺术家王加农先生和高晨朗女士分别带来配乐诗朗诵《鸢尾花开》和《我漫步在蓝花楹树下》。 艺术家和公益使者们倾心畅谈,互相碰撞,为后续的环保活动互相助力。开幕式在女高音独唱家张晔女士的一曲《春天的芭蕾》中落下帷幕。
本次系列活动受到众多媒体的关注与支持,开幕式现场通过澳洲同城网对外直播,场内外的互动非常热烈, 开幕式圆满成功。

《山水之恋,生命之渊》系列公益艺术活动,2021年1月正式筹备,公益宣传片于四月“野生动物保护月”通过多渠道面向公众展映。《未来的世界》青少年诗画工作室系列活动,《山水之恋》青少年高尔夫球赛,以及《山水之恋,生命之渊》系列活动闭幕式将陆续展开。
“山活在水的心上,水舞在山的梦里。一诺,便生死相依”在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美丽中式花园,来自各界的新老艺术家们纷纷献上自己的精彩表演,为环境保护,为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献上最真挚的承诺。希望通过本次系列公益活动能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带动更多的社会各界朋友们积极参与环保,守护我们共同且唯一的家园。

策划人简介:
艾琳,澳大利亚华裔诗人、自由撰稿人、独立策展人、艺术评论人
著有《鸢尾的情绪》《艾的绪语》诗歌专辑, 《鸢尾的情绪》《鸢尾的旅行》《鸢之花》系列诗歌分享。《陪孩子写一首诗》《给孩子们的诗》《山水之恋》《有没有一首歌》《诗·无界》系列讲座主讲人。散文诗作散见中外各媒体。
Aileen,An Australia-based poet, also known as an ambassador of culture, prose writer, and freelance journalist. Once she went out of her way to experience the life of homeless wanderers, with her dairy and books hidden in her back bag. In her teen age, she started to jot down poems into her dairy, as if she would keep her loneliness in the depth of her heart when wandering around. Yet, she was able to care for her patients with a smiling face and appreciate life’s every breath.
支持媒体: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由艾琳女士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