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标签
首页
\
健康
\ 不传之秘:中药药性阴阳转变大法(三)
不传之秘:中药药性阴阳转变大法(三)
精华
热点
21-04-17 06:10
6877
阅读
关注
中药不传之秘,在用量上。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因此,在确定用量时,应注意以下10种不同情况:
1.体质不同:
体质虚弱者,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差,用量过大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故宜酌情减量;
体质壮实者,用量可稍大。
2.病情不同:
轻病下药过重
,药力太过,反伤正气;
重病下药过轻,则药力不足,达不到治疗目的。
3.性别不同:
男性用药量可稍大一点;
女性有月经、怀孕和哺乳等生理特点。
故用药量宜小。
4.年龄不同:
一般情况下,10岁以上儿童,可用成人量的2/3;
5—10岁,可用成人量的1/2;
2—5岁,可用成人量的1/3;
1岁以内的婴儿,可用成人量的1/4或更少;
60岁以上的老人药量应低于中青年的1/2---1/4。
5.药性不同:
凡使用毒峻烈药,须从小量开始,再根据服药后患者的情况而增减;
如病势已退,即停服,不愈则酌量增加。
6.配伍不同:
在方剂组成中,有主药和辅药之分。
一般来说,主药用量重,辅药用量轻。
如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都由大黄、厚朴、枳实组成,前方重用大黄主攻下,后方重用厚朴主利气。
单味药用于急救,如用大黄治疗中毒性菌痢,用独参汤救治血崩虚脱,用量均可加大。
7.药质不同:
如花、叶之类质地轻及有效成分易煎出的药物,用量不宜过大;
质量不易煎出有效成分的药物如矿石、贝壳之类,用量宜重。
过于苦寒的药易伤脾胃,用量宜少;
甘平之药用量可稍大。
8.剂型不同:
同样的药物,汤剂比丸、散剂用量要重;
复方应用比单味用量要少;
鲜药用量比干药用量应多一倍以上。
9.地区不同:
如用麻黄发汗,南方气候较热,人易出汗,用量宜小,一般用5克左右;
而北方天气较冷,不易出汗,北方人体质又较结实,故一般可用至10克以上。
10.炮制不同:
中药的生品、炮制品及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其有效成分的含量也有变化,用量亦应有所区别。
如鲜槟榔切片,槟榔碱含量高,用量可稍小,而干品水浸近一个月(每日换水)再切片,其槟榔碱含量降低,故用量宜稍大。
查看全文
支持作者
给作者一点鼓励,您的鼓励是原创的动力!
更多
最新评论
3.00
5.00
8.00
10.00
2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其他金额
返回
打赏
最新
换一换
热评
更多
人气
更多
相关阅读
写评论...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1963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