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马观花话印象
——陈年旧事/下海印记之十四
原创 陈昌华
1994年8月29日至9月13日,我随同深圳赴美商务考察团一行21人,对美国夏威夷、洛杉矶、华盛顿、纽约等城市进行了考察。短短十几天的美国之行,使人眼界大开,收获颇丰。
走下飞机舷梯,你就确信已经踏上了美国的土地。在美国考察的11天里,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无处、无时不飘扬着的美国星条旗,不管是机场、建筑物,还是普通的民宅。那星条旗招展着,仿佛在提醒你,你是在美国的土地上。
我不得不佩服美国人的这一极具眼光的韬略,他们把爱国主义教育,无形之中渗透给了每一个国民的每一天日常生活之中,也包括前来观光、旅游、考察、访问的每一个外国人。
相比之下,在我们中国,除了海关,除了节假日,很少见到五星红旗。难道国旗只有在特定的场合,特定的时间才能升起吗?在这一点上,美国人显得比我们聪明。
除了国旗,美国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许多公共场所可以免费参观。在华盛顿,象征美国最高权力机构的国会大厦以及华盛顿纪念塔、林肯纪念堂和杰克逊纪念堂等,都可以任公众自由出入,免费参观。看起来,好像减少了一笔可观的收入,但无形中,给国民的教育又能用什么价值来衡量呢?

相比之下,孰轻孰重,美国人的算盘,拨得比谁都清楚。我们此次美国之行,在费城参观独立钟,在国会大厦参观参、众两院,给人留下的震撼是巨大的,其中就是这种参观形式而并非是参观本身。倘若我们国内许多有重要教育意义的场所,也照此效仿呢?我不知国情是否允许,国力是否承受得起,但其作用是天长日久,显而易见的。
公共场合禁止抽烟,是美国社会的又一大景观。许多酒店、餐厅、商场,都张贴着明令禁止抽烟的标志,这下可苦了我们随行考察的“烟民”,瘾来了,却不得不忍住,先侦察,寻找何处才有供烟民过瘾的指定位置。在美国,我也仔细观察,大街上绝少有叼着烟卷、吞云吐雾的烟民;就是在允许抽烟的场合,吸烟者也日见减少。而美国人也很自觉,几乎见不到在禁烟场所有人抽烟。据翻译介绍,美国的禁烟场所范围越来越大,很可能在不长的时间里,在一切公共场所都会禁烟。相反,我们国内,不少场所虽有禁烟标志,烟民仍照例我行我素,而且,烟民的队伍仍在不断扩大,烟民的年龄也有年轻化之势,不能不令人担忧。

城市规划与管理有序,也给人的印象颇深。考察途中,我们看到不少三、四十年代甚至一、二十年代的建筑,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仍不过时,这种设计和规划的提前量令人佩服。
飞抵洛杉矶、拉斯维加斯以及纽约上空时,俯瞰地面的建筑与道路,条条块块井然有序,就象一张工程师的平面规划图一样,令人赏心悦目。公路的设计与规划更是如此,据说,美国在普及家庭轿车之前,就已将公路设计纳入了城市规划,从而消除了道路不堪重负的隐患。在美国几个城市考察(纽约除外),乘车时几乎未遇到堵车现象,也没有见到交通警察。一切都在自动控制的信号指挥下运行。在夏威夷和洛杉矶,我们几次穿越路口,从小巷里驶出的轿车远远就将车停下,示意我们过后才启动,叫人委实感慨。对比我们居住的城市,人不让车,车不让人,互相抢道的现象时有发生。更不用说我们的道路设施,已大大滞后于城市发展,某种程度上也制约着经济的腾飞,那家常便饭一样的堵车,不是在天天困扰着我们吗!

当然,美国也有使其头痛的问题,比如枪支问题一直是美国历届政府悬而未决的难题,仅全美中学生手里,就有100万支手枪。最近南加州一个中学举行毕业典礼,联欢晚会时,几名学生发生争执,结果一帮吵红眼的亡命之徒回家拿来了冲锋枪,向人群扫射,造成两死四伤的惨案。尽管取缔持枪法案的呼声一直很强烈,但却总是难以通过,原因何在?就是美国是个金钱社会,每届美国大选耗资巨大,州级选举没钱也甭想跨进门槛。而美国步枪协会,每年都要拿出几亿美元,来游说参、众两院,维持持枪法案。美国几任总统都是该协会会员。花了人家的钱,投反对票时,手就举不起来了。

再如性解放与吸毒问题。也早已深深侵入了美国社会的肌体,美国政府想解决,也是杯水车薪,回天无力。
看来,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国家也同样如此。
原载文集《企业常青藤》 1994年8月于深圳
(图片选自网络)
(陈昌华,生于安徽,长于洛阳,现居深圳。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著有诗集《印象与烙印》《旗帜咏叹调》《深圳编年诗》文集《企业常青藤》主编《中国企业报刊大全》《诗路花语——洛阳七十年诗歌选》。电视剧《贴廓巷56号》编剧、制片主任,《白居易》制片,电影《砚床》制片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