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馆深沉-航母大驱编队巡航
——横眉:美军“四方+印太”对华“秀肌肉”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
4月5日起,在中国南海、在印度洋的孟加拉湾,法国与“四方安全对话”成员国——美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展开为期三天的军演。这是“四方安全对话”成员国首次参加这项由法国主导的联合军演。演习为期三天。
西方媒体宣称,这是为了“抗衡中国在印太地区的野心”。
法国媒体称,法国海军主导的“拉彼鲁斯”多国联合演习,今年除了日本海上自卫队、美国及澳大利亚海军参加外,印度也将首度参加。法国媒体还把印度称为,“西方制衡中国的重器”。
另外,德国国防部长卡伦鲍尔4日重申德国将在8月份派一艘军舰前往南海宣示航行自由,并称中国想要按自己蓝图打造世界秩序,西方世界不应受中国逼迫。日本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日德将在4月份举行视频“2+2”会晤。

美国在亚太需要一场“危机”,
这一次,“罗斯福”号航母群闯入南海,并不是执行一场任务那么简单。因为,美国在同一时间还有多个军事动作,这些动作背后,实际上还有着一个更大的战略图谋。
美国似乎想制造一场危机,把亚太“北约化”,北约“亚洲化”。使用各种手段把中国渲染为“地区安全威胁”,然后挑拨这些国家与中国的关系,最终将这些美国的盟友或者伙伴国家聚拢到类似于“印太版北约”这样一个机制下。

4月5日在孟加拉国湾开始的美日印澳“四国集团”+法国的海上联合军演,就有这样影子;与此同时,在南海,美国还挑拨和怂恿菲律宾军方不断就牛轭礁所谓“中国海上民兵渔船”聚集事件向中方施压。
‘"罗斯福"号为何闯南海?据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信号显示,4月4日上午8时许,美国海军“罗斯福”号航母打击群,包括“罗斯福”号航母、“拉塞尔”号导弹驱逐舰、“邦克山”号导弹巡洋舰,被发现经由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活动。

这已经是“罗斯福”号在本年度,第三次进入南海展开活动了。与以往相比,这个频率上升的非常明显。
此前,美国海军2月9日宣布,“罗斯福”号航母打击群和“尼米兹”号航母打击群(Nimitz Carrier Strike Group)在南海进行了联合行动。当时,美军第七舰队宣称其目的为“确保航行自由,并建立有利于海上安全的伙伴关系”,并维持战备状态及维护和平。
美国媒体分析认为,由于美国总统拜登上任以来,不断强调要依靠与更多盟友和伙伴国家的“协调一致”,来向中国施加更强的压力,从而“迫使中国改变”。因此,从这一点来看,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展示的立场越来越强硬。

而且,根据“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主任胡波的看法,美军航母在南海等中国周边海域的行动,自2020年以来变得突然性强而规律性降低,实战部署的意味却显著加强。
美军并非只在南海行动。
4月3日凌晨零时左右,美军“马斯廷”号宙斯盾导弹驱逐舰,被发现出现在东海长江口我领海附近海域,然后向南航行。有分析认为,“马斯廷”号此举“针对性明显”。因为“马斯廷”号是3月27日从日本横须贺港口出发,然后一路向前驶向东海长江口,再调整航向。

根据美媒的分析,接下来“马斯廷”号可能前往南海,与“罗斯福”号航母打击群汇合。
实际上,美军过去一个多星期在东海“动作频频”。例如,美军第七舰队指挥舰“蓝岭”号于3月底和日本宙斯盾驱逐舰“金刚”号在东海进行了联合演习;美军“威尔伯”号导弹驱逐舰,3月27日也曾在东海进行演练。
对于美军近期在中国周边活动频繁等情况,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此前曾在例行记者会上强硬表态,美方近期加大对华挑衅施压力度,中国的态度清晰明确:一是反对,二是不怕。中国军队将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

在这个重要时刻,中国海军辽宁舰航母编队出航西太平洋……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美军“罗斯福”号航母群被发现进入南海的几乎同时,日本防卫省通报我辽宁舰航母群前往,西太平洋。
防卫省统合幕僚监部4月4日通报,日本海上自卫队于4月3日上午8时左右,在日本长崎县男女群岛西南方向470公里海域处,发现包括辽宁舰在内的6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舰,日本自卫队随后出动军机,航拍了中国航母编队。
这个航母编队中,除了辽宁舰之外,另外5艘军舰分别是055型万吨级驱逐舰“南昌”号,052D型导弹驱逐舰“成都”号、“太原”号,054A型护卫舰“黄冈”号,901型综合补给舰“呼伦湖”号。

这6艘舰艇组成的中国航母编队随后南下,经过冲绳本岛和宫古岛之间海域,向西太平洋驶去。
新加坡《联合早报》认为,美国及其盟友力推印太战略之际,东盟被视为美国对华完成沿海包围之势的“最后一块拼图”。
《联合早报》引述专家观点称,美国未来估计还会加大力度、争取部分东南亚国家支持甚至参与印太战略。
但美国面临的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印度媒体经济在线去年曾刊登文章讨论亚太“北约化”的问题。文章回顾了北约创始的过程。二战结束后,英法首先签署了《联盟互助条约》,一年后,条约向比荷卢联盟开放,成为布鲁塞尔条约组织,很快,该组织囊括了美国和加拿大,意大利葡萄牙随后也加入进来,北约诞生。当时,除了美国,所有西方国家几乎都在一条千疮百孔的破船上,也都把苏联视为关键对手。

然而,如今亚太域内国家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十分紧密,没有国家会完全站到美国一边。
因此文章建议,美国及日澳印应下大力气开展经济技术合作,推动亚太域内国家与中国经济“脱钩”。印度媒体的建议美国人看了心里都要苦笑。中美贸易战以来的事实证明,华盛顿喊了半天制造业回流,大多数企业不为所动,美国与华脱钩,结果反而是美国与世界日益脱钩。经济脱钩费时费力不见成效,域内国家也不那么听话,美国怎么办?国际观察家认为,美国需要一场危机。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在策划北约转型时,南联盟“恰好”危机了,给美国提供了一个机会,来扩大北约成员国,更新域外军事行动。
同样,今天美国的印太战略要进一步扩员以形成亚太多边安全机制,最便捷的催化剂就是一场危机。
至于这场危机是美国制造的,还是它煽动的,还是它加以利用的,都不重要,只要有危机,就能迅速加快美国将“四方”连成“六方”“八方”“N方”的进程。
美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亚太地区出现危机时解决机制的核心架构不明确。现有的几个安全机制,比如东北亚的“六方会谈”,已经被美国放弃;日韩等国多边联盟机制,现在也没有形成一个盘子。美国在考虑,怎样才让盟国发挥美国希望它们发挥的全球功能。美国为盟国提供安全保障不是免费的,美国需要盟国反馈,反馈的方式是,在美国需要的地方,比如在对华战略遏制方面,出工出力。
那么如何让盟国“破除狭隘的自我利益”,跟美国好好配合呢?就需要一场区域内危机,一场足够大的危机,把盟国推向美国希望他们走的那个方向。在这方面,北约的历史太典型了。冷战之后,北约本应该瓦解,然而现实是北约一步步增强,而且正在“亚洲化”,为什么北约没有被欧洲国家抛弃?很重要的原因,是不断有实实在在的“大危机”让欧洲国家对北约欲罢不能。
亚太地区也同样如此,如果域内绝大多数国家所期待的和平共处、互利共赢局面持续下去,美国在区域内的盟友体系要么会削弱,那么面临瓦解,这显然不是美国愿意看到的。所以我们看到,日本在钓鱼岛生事,德法等欧洲国家要派军舰到南海,西方媒体也在密集讨论缅甸局势叙利亚利比亚化的可能性,这些都可能被美国利用来作为其推进印太战略的跳板。
从过往的套路看,美国有几种制造/利用危机的办法。
有所谓“南联盟模式”,即把地区或者国内动荡说成是人道主义危机,并进一步定性为种 族灭 绝,再推动武装干涉。
有所谓“利比亚模式”,即把地区或者国内动荡说成是民主危机,操纵国际舆论,篡改联合国决议,冒用联合国授权,在军事力量已经完成投射的情况下,就地干预,对其他国家进行军事打击。
这样的危机,往往影响力突破一国的限制,涉及大的区域格局转换性质,缅甸、南海、台海,从美国过往所作所为来看,都可能成为它拿来利用的突破口。

这样看来,美日印澳德法的军事力量,齐聚缅甸和南海周边,是试图以一种压迫性的方式,迫使亚太地区热点区域和国家,以美国和西方盟国强迫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观察家们认为,中国需要充分了解美国的这种思路,冷静思考该怎么化解,怎么应对,怎么相互较量,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中国国家利益得以维护。笔者为此,特赋《孤馆深沉》为评。
沉渣泛起浊生浪。
郎壳亦翻浆。
野犬对天嚣,
相互壮腰,
炮舰机枪。
泛印太、四方加演,
有美定调腔。
横眉看、母航编队,
大驱相佑辽疆。
——2021年4月7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