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崂 山 游 记
文/单宝新
辛丑清明,余携家人随团游崂山。
雨后初霁,晨曦载曜,春光咸睹。崂山之旅,期许久矣,骐骥百里,踏云驰电,逦迤至仰口。
环游崂山,此为起首。
崂山,几易其名,明末黄宗昌修《崂山志》,名始固也。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道教名山,实至名归。道家名流云集,传道布法,香火鼎盛。
仰口,于崂山东北。拾级而上,前临涧水,襟倚翠竹。悬崖峭壁,星罗奇石怪洞。先遇觅天洞,累叠巨石,洞径一体,盘旋曲折,离奇险怪,或幽深黑暗,或异境天开。

上得洞顶,凭高东望,海天一色,群峰争秀。周至元咏觅天洞诗曰:"古洞悬崖半,扶梯始克上,秉炬匍匐入,玲珑仙踪贶。初进狭而隘,再上幻而旷,洞尽无光露,微微一孔亮。平生好探奇,兹游恣而放,低回不能去,惬此幽独赏。″洞顶接天,揽胜凭高,神怡心旷。
游至寿子峰,崖壁一排面南,镌一干寿子,其中最大一个,高数十丈,朱漆闪耀,笔力雄劲,与周边翠松融为一处,巍巍大观也。
行间,忽见一奇石,跃然峰顶,状若仙桃,大圣醉别蟠桃宴,仙桃不意落人间。其中一缺,缘于大圣馋欲难耐,贪吃一口,留下此痕。

登上苑山方知,海之奇,尽上苑;山之奇,尽华楼。过步云桥,立上苑峰顶,手可摘月。邵大箴先生感慨曰"洞幽不雨草常湿,山高无风暑自消″,郭沫若先称"天上街市″。但见群峰挺拔,松涛阵阵,巨石嶙峋,千恣百态。万顷碧波,浩浩汤汤。
松径深处,晨钟悠扬,道气回荡,香烟缭绕,太平宫豁然眼前。道祖教授,行道为宗。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无地之元。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炼形存神,形神凭好,与道合真,乐生贵生,洗心涤虑,
借假修真,已立立人,已达达人,挽世界为清平,化人心为善良,冀世界为大同。
宫中道士,谨奉道规,洗心革面,居山修行。
宫院静幽雅致,"岚霭时遮盘曲道,松涛常和娇鸟声。云上奇峰嵯峨翠,梢头瀚海浩荡情″。
钟声震谷,欲诉往事,鸿发道音,启迪苍生。
宫院后山,东侧有一巨石,形同跪伏绵羊,远观形神兼备,传说,村丁拾柴见狼袭羊,救之,羊许女与村丁为妻,并跪伏护佑,日久,化为石头。
与绵羊石邻近的一峰,峰顶兀立一巨石,形若雄狮,面东向海,傲视千波,凛然云表。登上狮背,观海日出,美轮美奂。晓前,白光趋亮,彩色叠变,丹红升騰,倾之,半轮火盘跃出,金光四射。回首上苑,亦尽红沐之。

午间过,品茗泛海。崂山茶,北方之珍品,缘于冬眠时长,叶厚质高,味甘爽口,养静怡神。佳人纤手,倾壶慢斟,缕缕白乳,宛若蛮腰,翩翩舞之,香透满屋,闻之先醉。
茶罢泛舟海上,群鸥随之,船行至螯山,遥见山形如海龟,卧于大海,似乎在探、问、思等,任尔遐想。
收帆续行,登大象无形台,老子日:"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回望苍海,瞻览群峰,感磅礴之山海气象。丘处机自上清宫往太清宫,所见所思,山海鸿蒙,诗曰:"烟岚初别上清宫,晓色依稀路径通,才到下方人未食,坐观山海一鸿蒙"。
夫岩壑之幽,沧溟之广,日月之奇,一日可谓备尝。
方其对山水、日月,其心寂寂然,廓廓然,炯炯然。
皆因景所触,略有所悟。保一份本真,处尘坌,不异清境;居漏室,常对真明,则志气如神,喧寂一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行色匆匆,归将日暮。至青岛,已是灯火初上。虽劳碌有加,然回望一日,山爱相依,水亲相拥,略有斩获。顿觉一身疲惫,烟消云散。
2021.4.6

作者简介
单宝新,退休人员。六汪文联副主席,青岛西海岸新区诗歌学会副会长。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