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诗歌周刊》新诗美韵•杨树高•母亲(4)【总第984期】
《母亲》(共三首)
楊樹高
《 母 亲 的 五 味 子》
我出生在山里
在山里长大
山里到处长着五味子
它是天然的补脑药
母亲一见五味子
都会采回来
和鸡蛋蒸在一起
随时让我吃
我是家族的第一个学子
一直都是第一名
也是家乡第一个中专生
当时成绩最好才能上中专
数学随时考满分
老师还为我的作文
多次打过100分
好多篇作文
我的语文老师
一直念给学弟们
一届又一届
直到他退休
小时候
父老乡亲都叫我“天才”
成年后
有人称我为“才子”
我都不以为然
我吃着母亲的五味子长大
我喝着家乡的山泉水长大
我永远是山里的儿子
如今我已进入知天命之年
江山虽未改本性却难移
我思故我在
一直在纷纭的世界中
无谓地伤着脑筋
苍老而且多病的母亲
年年依旧
在山中采着她的五味子
泡成鲜红的五味子酒
说是安神补脑
让我天天喝
母亲的五味子酒啊
在母亲的心中被我的泪泡透
有了这一壶酒
天天都有母亲在身边
饮了这一壶酒
夜夜都可高枕无忧

巜母亲的呼唤》
雨
不停地下
我
想起了
儿时老人的话
天漏了
补也补不了
雨
一滴又一滴
从天上
摔落地上
就象我
破碎的心
一次又一次
反反又复复
如果雨
能洗净我的尘埃
我宁愿
一直站立雨中
如果雨
能冲刷我的苦痛
我宁愿
不停地在雨中狂奔
我遥望
家的方向
一路阴雨连绵
我抬头
仰望天空
着见了
母亲流泪的脸
她已做好了饭
等待儿子
回到她身边
我仿佛听到了
母亲的呼唤
我仿佛看到了
家里的炊烟
雨带来了我的乡愁
雨点燃了我的思念
雨阻隔了回家的路
雨缩短了心的距离
雨丝丝点点
没有一丝怜悯
没有一点温情
夏日的心
无奈穿上冬装
只是没人关注
我不合时宜的模样
只是没人在乎
我凄凉孤零的身影
找不到避雨的好去处
我找到了泪奔的感觉
我的眼
母亲赐予的眼
是用来
仰望天空
眺望远方
而不是用来
流泪
悲伤
如果血能堵住泪
就下一场红雨吧
喷发男儿的血性
挥洒男儿的柔情
改变天空
改变自己
给这个夏季
留一个红色的记忆

巜母亲的日历》
我回到了家,
却见母亲就在地里。
她在种植什么?
我来到她身边。
她对我说:
“你不回来刚好30天了”!
回来前我也掐算过一下,
”是的,正好一个月”,
“不对,就是30天”,
从母亲的眼里我读到了真实。
母亲是用天在计算;
我是用月在计算。
母亲用每一天把岁月拉长:
我却用岁月掩盖了每一天。
母亲的日历是在心头;
我的日历放在案头。
母亲每天都在播种着思念;
我却让她收获隔月垮年的盼望
(更多的就是失望)
我回到了家,
我的泪,
泛黄不了,
母亲心中的日历。
回与不回,
我会将母亲的日历放在心头。
看或不看,
都记住日子是用天来过的。
母亲越来越老,
我也渐渐地老去。
多一天 少一天;
多一次 少一次;
对待每一天,
都关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对待每一次,
都体现人生的感恩与回报。
如果条件允许,
(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
尤其在外虚度,
不如就在家里……



【诗人简介】
杨树高,中国作家协会云南分会会员,省、市社科专家库专家,纳西族诗人、作家、学者。
在著名的“东巴之乡”土生土长,曾当过小学、中学老师,曾当过新闻记者,曾在丽江县委宣传部、政策研究室工作,曾在丽江市委宣传部、市委办公室工作,曾担任丽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长期从事丽江历史文化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喜欢与自然、祖先及自己的心灵对话。在国内外报刊发表诗作、文章三百余篇(首〉,出版《世界的记忆 人类的遗产》等多部著作。曾荣获“中国地方志系统先进个人”、曾荣获“云南新闻奖”、曾两度荣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曾荣获“丽江市宣传文化突出贡献奖”。

《中国诗歌周刊》
诗社机构简介
顾问:桑恒昌 非马 恒虹
诗评委:今音 蓝棠 西风 陈传燕
美术、书法顾问:
柯林胶 许广纪 一现飞鸿
社长:蓝棠
副社长:兰馨月儿 柯羽 羽君
主编:兰馨月儿
副主编:今生无悔 谭绿松
执行主编:羽君 思雅 江南
梁兵 高凉之子
美术总监: 曾志强(诗刊封面设计)
钟沛任
编委:
思雅 素宏 江帆
羽君 时光 一禅
吉祥 你若安好
大江 苏凌 娇君
景谦 黄山 阿郎
葛烨
宣传部长:强弓
主播团长:江帆
主播副团长:紫菱菱 曹钧 京鸽
主播总监:兰馨月儿
金牌主播:
远方的家 徒步 岁月如歌
蓝调 宝泉 刘静 思雨
问道 阿郎恋曲
宽厚的微笑 光沐
一、古诗词选稿中心
二、现代诗选稿中心
三、精品系列创作中心
(国风雅韵、新诗美韵)
四、专题创作中心
五、诗评工作室
六、“华之韵”朗诵团
七、审稿中心
八、音像工作坊
九、编辑工作室
十、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