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天思绪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昨天傍晚又一场春雨随着仲春的到来开始降临,一直下到现在,这对农家来说,无疑是个好兆头。
春雨自古就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最佳题材,他们笔下有雨中漫步的情侣,花折伞下的佳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我没有诗人那种浪漫的情怀,对雨的赏析达不到那种高度。所以,我是不喜欢雨天的,因为雨是潮湿的,天是潮湿的,我的心也会跟着潮湿,留守在室内,空气是郁闷的,心是郁闷的,总觉得把自己囚在一个没有灵性的笼子里。越是郁闷,就会去想一些过往的场景,也会去想一些纠结的事情,想一些留恋的人和事。最多的还是去想一些美好的场景,比喻春天里那些花红柳绿,那些蝶飞凤舞等等。每每想到这些心情便豁然开朗了起来。

春天的九上沟是我们当地远近闻名的风景区,每到花季,看樱花的游人络绎不绝。我也不止一次去观赏过那里的景色,去的次数多了,就有了另一种情怀,那山那水不再是向往的理由。前两天又回访过九上沟,是奔着那浓厚的风土人情去的。
那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我和老伴又去了九上沟。
刚进景区大门,那连绵起伏的花海就映入眼帘,那村落,那山川的秀丽依然是脑海里的模样,花海深处就是九上沟村,那里有我要拜访的一对老人。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直奔村中那对老夫妻家,以往每到门口,老太太都会坐在大门口旁的石墩上聊天晒太阳,那天老太太没在,大门趟开着,我直接就进了院子喊她,老太太在屋内扒花生种子,见我到来很是热情,急忙起身出屋迎接我,她那激动劲还真让人感动,她吆喝了一声老伙计,一把抱住了我家那口子,说了一大堆让人感动的话,我俩跟她简单说了几句,又把我的三辆电动车插入电源补充下能量,怕电量不足回不了家,我跟她说:“我俩先出去转转,一会回来再耍。”老太太说:“那好,你俩去转转,早回来,我准备饭,中午在这儿吃。”我回她“别麻烦,我们玩会就走,中午不在这儿吃饭。” “那不中,吃了饭再走。”

在村内,河边转了会便上了南山,临近晌午时,去了在村委任职的杨宝俭家,他家坐落在河南岸山坡上,靠近去南山的路,去年开春翻建的新房,他的房子盖的不错,进去参观,受到他的热情接待,他放下手中的活,陪我聊了半天,感觉他这个人很热情朴实。
(杨宝俭的家)
我们一进门,他就忙着烧水泡茶,找了盒比较好的烟给我抽,其实他茶几上就有烟,这就是山里人的待人之道,山里人的纯朴厚道。杨很健谈,滔滔不绝的跟我说了家境状况,更多的是说村里近几年的发展变化,还有村里的一些日常工作事务,作为一个新型农村,工作要比普通村庄要求更严谨,工作量自然会繁重,尤其是村委家底薄弱,每干一项事情,资金和流程都要费很大周折,所以很多事情也是很无奈的。
他对象打工去了,中午不回家吃饭,他这说着说着起身要去做饭,想陪我喝两杯,被我制止了,聊了会我就告辞了。

回到老太太家,老头上坡回家了,正坐在当门喝茶,(当门暨堂屋)见我回来了,起身迎出院子,进屋我跟他对坐在地桌两边,喝茶聊天,老太太忙着做饭,老太太跟我说“大锅里煮上排骨了,我这就烙油饼,再炒俩小菜,你老哥俩哈壶酒。” 我说“你该做了做吧,我坐会就走。” 她便忙她的,我跟老头聊我们的,她时不时的也搭话。老头77岁了,晚上在黄泥巷村一家小企业看门,每晚60元钱,白天还打理自家的莱园和果园,他跟我说:“他不是缺钱花才干的,儿女很孝顺,也不让干,他说人不能闲着,闲着容易出毛病,能动弹就抓囊点。”
天真晌了,我起身告辞,老太太堵门不让走,我硬生生出了大门,老两口跟到大门外抓住我老伴的手怎么也不撒手,硬往屋里拖。

其实,我们既不是亲戚,也不是朋友,就是这几年来看樱花认识的,来的次数多了,一来二去的,不知不觉就成了好朋友了。这就是山里人的风土人情,她们的纯朴不亚于亲情,她们的善良让你感到亲近。此时,真有一种难舍难分的留恋。我说好了,樱桃熟了再来看望她们,她们目送我俩好远好远。
我们一路观光,一路回望。我想归期不会很远,只是转眼间的距离。走在路上,我想下次再来又多了个去处,今天在沿河观光时发现河下游北面又多了一处新房,认识了一位年轻人。
房址坐落处说是仙境,一点不夸张,门前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房前屋后鸟语花香,翻新的房子豪华时尚,无法阻挡观赏的欲望。房子还没收拾利索,已经入住了,进门虽然有些零乱,还是被震撼了,房主是个年轻人,在院内收拾,堂屋有木制屏风阳台,玻璃顶棚,内设高档吧台,院内有秋千,仿古式太阳能路灯,刹那间引起了我进室内的欲望,我没经过主人的同意,很没礼貌的推门进了室内,参观了每个房间,客厅,卧室,厨房,从装修设计到材质选用,别有一份匠心,装修豪华大气。

现在乡村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会吸引更多的有钱人搬到乡下来居家养老了,可见农村城市化的愿望不会太远了。
一路回走,心情极佳,颇有感慨,感叹乡亲的热情好客,善良质朴,感叹这个时代的飞速发展,感叹日新月异的变化,未来会是啥样子,我一路在勾画着我心中九上沟的宏图。

作者简介
陈道俊,网名追风,青岛西海岸新区人,山东省诗词协会会员,黄岛区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子衿诗社会员,《六汪文学艺术联谊会》副主席兼副总编,青岛西海岸新区诗歌学会副会长,喜欢写作,文字朴实。作品发表于《首都文学》《奉天诗刊》《于都诗词》《大西北诗人》《现代文学》《赣雩文艺》《青島头条》等文学出版社及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