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屋
文/ 沙 柳
我们祖上是晋商,当年在这河湟小镇也算小有名气。老屋是爷爷留下来的,是一出两院的四合院,雕梁画栋、琉璃砖瓦,气派而华贵,但经过历次运动,已经破败的不像样子了。父亲退休后进行了改造,把原本是土木结构的老屋,改建成了砖木结构。
30多年前,父母从单位的家属大院搬到老屋。从此,两位老人就居住在那里。可是还没过几年好日子,父亲就突发脑溢血,在低沉哀婉的哀乐声和我们撕心裂肺哭声中,去了我们永远无法再诉说心语的另一个遥远的世界。把年迈的母亲留在这里,转瞬就是20年。
说句心里话,老屋条件简陋,既没有水厕,也没有暖气,没有几个年轻人会看上那样的房屋。是因为母亲住在这里,老屋才有了吸引力,才充满了活力和温暖。一生勤劳的母亲把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夏天,院子里开满了各色鲜花,香气氤氲,弥漫在空气里。冬天孩子们放寒假了,儿孙蹦蹦跳跳、出出进进,老屋满是活泼灵动的气息。逢年过节,一家人围在大桌上,吃着五颜六色的菜肴,喝着陈年老酒,流淌在心田全是甜蜜、欢悦和深情。
母亲在哪里,家就在哪里。虽然简陋破败陈旧,但老屋仍然是大家最向往的地方。“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忙碌了一段时间的儿女们,背着行囊,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小路,走进小巷的时候,母亲好像总能听出每个儿女的脚步声,她打开大门,静静地望着我们走近老屋。当我们放下背包,心里各种的疲惫和劳累都通通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当母亲把热腾腾的饭菜端到我们面前,所有的烦恼和烦闷也就都烟消云散了。
母亲是岁月,是思念,是我们恒久的精神支柱。在不平坦的人生路途,担负最多痛苦,背着最多压力,咽下最多泪水,仍以爱、以温情、以慈悲、以善良、微笑面对人生,面对我们的,只是母亲。母亲都80多岁了,她在一天天地走向衰败,身上有各种的病痛,但她却从不在我们面前流露苦痛和厌烦。老大来了,她会叨念老二,老二来了,她又会想起老三,她的心里,永远没有自己,全是儿女。
岁月的流逝是无言的,当你对岁月有所感觉时,一定是在非常沉重的回忆中。八年前,身体还算硬朗的母亲,不小心在老屋院里摔了一跤,我和弟弟第一时间送她住进了医院。也许是年龄太大了,母亲很快出现了脏器衰竭的现象,那是那年严冬中最寒冷的一天,也是最痛彻心扉的一天,我那善良慈祥的母亲再也没睁开她那双温情的眼睛。
五年前,老屋纳入了旧城改造工程。我们在老屋里失去了父母,老屋也随着父母和我们永别了。对于父母,我心中有很多的遗憾和愧疚。父亲没有赶上这个最好的时代,我对慈祥善良的母亲最大的愧疚,就是没有让她在我城里宽大嗳和楼房里居住一天。夜晚躺在床上,难以入眠,总觉得天边的母亲用她那双慈爱温情的注视着我。
又到清明了,母亲,您和父亲是不是一直遥望牵挂着儿女?我们都还好,你们一切可安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