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里的二月二
记得小时候,盼望着过二月二,父亲说二月二是龙抬头,预祝春耕秋收好兆头。常常念叨那句(一年之计在于春),告诉我们说:“你春天要是懒惰,不把地耕好了,秋天就没有好收成。”教育我们不要懒惰,学习像春耕一样,打好基础就有好的收获。
二月二这天,父母起的很早,天刚蒙蒙亮,母亲就掏锅底下的草灰,放在篮子里,父亲挎着篮子里的草灰,在天井里(院子里)洒出一个梯子图案,家门口处洒出一个大圆囤子(盛粮食用的),然后绕房屋四周洒上一圈草灰,整个过程不说话。我跟在父亲身边,好奇的看着父亲严肃的表情。等结束了父亲才笑着告诉我说:“这是画的天梯,祈祷咱家今年的粮食存的满满的,要踩着梯子上去放囤子里。房前屋后洒草灰是为了干净,不招虫蛇等。”当时我才明白父亲一大早忙忙碌碌的原因。

和父亲回到当门(那时候做饭的房间),看到母亲正在杆面条,母亲说:“二月二杆面汤,老婆孩子一担丈。”(挑东西用的钩担),二月二炒糖豆,老婆孩子一大溜,二月二摊煎饼,老婆孩子一天井。”(那时候有的好几家一起合伙摊煎饼,天井里老婆孩子也多,就是说好多等着吃的,家丁旺盛)。
母亲煮熟面条后,锅底还热,正好用来炒糖豆,母亲把洗好的黄豆先放在锅里慢慢的炒熟,然后再放上炒熟了去皮的花生米一起搅拌均匀,最后放上红糖搅拌成一团一团的颗粒,差不多就好了。整个过程中我们姊妹三围在锅台周围,闻着黄豆花生散发出的香味,忍不住让母亲给我们铲出来几颗尝尝熟不熟,等红糖和黄豆,还有花生粘合在一起,母亲就盛在一个盆子里,用铲子反动几下,怕下面的糊了不好吃。等凉一会就让我们这群小馋猫开吃了。那时候吃到这样的美味零食,那种香甜的感觉好像还在口中回味着。

二月二这天母亲为了我们的美食,可真是下功夫了,给我们炒好了糖豆以后又忙着用地瓜面和白面和面摊煎饼,那时候在天井里用三块石头支一个熬子(就像一个现在的小铁锅,不过熬子是三条腿,锅肚朝上,用圆滑的凸面摊煎饼),熬子下面用麦秸秆烧细火,等熬子热了母亲用勺子把和好的面糊均匀的洒在熬子上,然后快速的用木板刮的很薄的面饼,不一会煎饼变成淡黄色,四周开始上翻,母亲就把煎饼取下来放在盆子里用包袱盖着,随着母亲的操作,盆子里的煎饼也一层层加高,就像父亲早上用草灰画的高高的天梯囤子。我们在天井里唱着母亲教我们的儿歌,:“二月二杆面汤,老婆孩子一担丈;二月二炒糖豆,老婆孩子一大溜;二月二摊煎饼,老婆孩子一天井。”
那个时候我们一起吃着糖豆,煎饼卷着大葱,吃的是香甜无比。现在的二月二再也找不回过去那个节日的感觉了。非常怀念儿时的时光,吃着纯绿色的美食。一切只剩下脑海里的回忆……
宋金英
写于牛年二月二日早上六点

作者简介: 宋金英,黄岛新区人,青岛市十一届人大代表,六汪文学艺术联谊会会员,本人热爱生活,热爱事业,在工作和事业中,曾多次荣贺嘉奖,闲暇之余对文字有所钟爱,曾发表过巜东夷文学社》,《赣雩文艺》,《百度app》,《都市头条》,《望安山文学》及网络平台等众多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