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心
文/易恭美
走过了一些名山大川之后,我突然觉得中国有点名气的山水,总是和佛分不开的。不管你到哪里旅游,欣赏自然人文景观之余,总会碰到寺庙,那些大大小小的罗汉菩萨,形形色色的香客队伍,同时也在诱惑着你。不要说北京颐和园的佛香阁、南京的灵谷寺、杭州的灵隐寺、苏州的寒山寺、峨眉山的报国寺等等了,就连刚刚开发的鄂南第一洞——太乙洞,也迫不及待地在洞外山腰修起了太乙观,生怕游人缺少求神拜佛的场所。
可惜父母生我养我,什么都给了我,就是没有给我一颗佛心。小时候,每到过年,看见父亲摆上丰富的祭品,燃起通明的香烛,嘴里念念有词,虔诚地祭天地、拜菩萨时,我总是在一旁窃笑。而到了父亲非要我跪下膜拜又不敢违抗时,我也只是心不在焉地做做样子敷衍。长大后,佛心也不见长,以致于去外地出差或旅游,每每见到寺庙或菩萨,也只是看看热闹,观赏景致。对于那些旺盛的香火、众多的顶礼膜拜者,总是不屑一顾,视而不见。我想,高高在上的菩萨,我既不想奉承它、有求于它,也不会污辱它、得罪于它,它总不会无缘无故地怪罪于我吧。
只是有一回在四川乐山,见到了久仰大名的乐山大佛。我非但没有下到七八十米下的它的脚底,烧点香再虔诚地拜上几拜;反而像有的游客一样,站在大佛的头顶旁,照了张手摸大佛的耳朵的纪念照。此后,每每看到这张照片,我都有点惶恐,真担心有朝一日,大佛会因为我摸了它的耳朵照相,而怪罪于我,叫我不得开心颜。好在只是隔空照的,不是真的摸了大佛的耳朵,我也因此有时在心里,默默地自我开脱。
当然,从不拜佛的我,也曾经拜过一回。那是我趁暑假,在武汉乘坐客轮顺长江而下,于南京下了船。然后张大了胃口,一气吞下了江南鼎鼎有名的南京、苏州、上海,又在杭州和朋友一起游完了西子湖后,去了香火极盛的灵隐寺。
这是我见到过的大雄宝殿中最大最辉煌的一座,也是我见到过的释迦牟尼金像中最崇高最神秘的一座。在其他地方,都是佛眼看我,我却几乎从未认真看佛。而那天,在非凡的殿宇气势和拥挤不堪的人潮中,我觉得真正来到了佛祖的憩所,禁不住仔细看了几眼,那闪闪发亮高高在上的释迦牟尼。无血无性的脸上,一副无烦无恼无情无怒的容颜。那似乎是慈祥的目光,显得能包容一切,洞察一切,理解一切。但我又突然发现,那目光既让你亲近,又让你陌生,还隐藏着很深的冷漠,仿佛佛祖在普渡众生的同时,又在拒绝众生。我真想立即离开,躲避那简单又复杂的佛眼。无奈我那朋友有颗佛心,硬拉我一起挤进人流中,去烧香拜佛。
人们拜佛,十分虔诚地对着佛祖跪下之后,连磕三个响头,同时许下自己心中的愿望。究竟自己的愿望能不能实现,对于佛的信仰往往都用一句话来说明,那就是“心诚则灵”。我从未进入这种氛围,也从未认真做过这样的仪式,就有一种别样的激动。和朋友一道各买了一大把香,小心翼翼地点燃,跟在其他香客的后面,丢进偌大的熊熊燃烧的铸铁香炉里。人太多,根本容不得把它一根根插在佛前,待它慢慢燃烧,也容不得你去考虑,佛祖是否得到了这炷香,便顺着人流涌到金佛像前,匆匆跪下磕头。
我的心怦怦直跳,第一下磕得十分害羞,第二下磕得十分仓促,第三下才发现姿势不对。因为这时,旁边来了一位颇有气质的老妇人,她先是在佛前站定,两手合十,仰头凝望一会儿再跪下,又双手合十,才隆重地磕出第一个头。磕头时,又将两只手心翻在上面,以手心托额,如是再三。我再看所有的人,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严谨,这样的规范。
摆在我面前的,是一本参佛的大书,触目惊心。我想学他们的样子重磕一遍,旁边的朋友却拉住我说,佛祖一定知道你是个新教徒,不会计较。再说,敬香磕头是个形式,心内的感觉才是内容。
新教徒?是的,对我而言,灵隐寺确实是个开头。对佛,则是想忘也忘不掉了,呈现出一种淡然的熟悉,就像淡然地熟悉窗外那座每天望得见的远山。人在天地之间,肉体是可以独立支撑的,精神却绝对需要皈依。对一个纯粹文明的人而言,最能摧毁他的,不是自然灾害与战争,而是心灵的无家可归。虔诚的佛教徒之所以幸运,是因为有释迦牟尼做他们的灵魂的家园。
我还不能算作新教徒,也不是异教徒,我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无家可归者,突然间闯到它面前。也许是在半生忙碌劳顿奔波之后,感到了一种巨大的孤单,便对它有所求,渴望得到人类难以得到的圣爱。我并不是那种出世入道之人,这一点我颇有自知之明。我自知自己佛缘不够,道行甚浅,对释氏老庄,我只能心存敬畏,而要成为入门弟子,今生今世怕是不可能了。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读到《佛经》上这段话时,我感叹过佛与人的距离。人不比佛,人有七情六欲,死要面子,要平衡。人要千方百计地超过别人,压倒别人,甚至吃掉别人。所以,没有几个人能洗耳恭听拾得的这些大话。但在物欲横飞、金钱弥贵的市场经济冲击下的今天,我觉得我们应该读点佛学,长点佛心。一则可适应旅游拜佛时的需要,二则处世中待人接物需要有菩萨心肠,三是为在你若有妻儿子孙要求人办事时,也好游也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地“烧香拜佛”······
佛心,你长了吗?
作者简介:易恭美,原籍湖南邵阳,现居湖北咸宁,咸宁职业技术学院退休。爱好文学写作,有多部著作出版。
电话与微信号:15671800366




特别声明
《三湘文学》杂志社头条
主办:潮南《三湘文学》杂志社。
协办:月印无心佛教文化
总编辑:邹中海
执行总编辑:释圣静。
经年前二月有余的试刊,经研究决定,并由邹中海总编辑审核同意,本杂志头条,从即日起,每周保证出刊一次以上,欢迎各位作家在投稿群投稿,在杂志的公众号上,择选发表。
202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