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死了!
还账了!
缺粮了!
瓜菜代了!
饿慌了!
"低标准”的时候我八岁了,
吵闹着要吃饭。
大和妈说马蔺面,
又说明早和村人去黄河滩。
大拉着似梦似醒的我蹒跚……
天亮了,
我睁开糊涂的眼,
呀,我拍着小手吵好看。
黄黄的大河波浪宽,
绿绿的芦苇望不到边,
男女老少人散乱。
我追鸟儿,
叽叽喳喳叫的欢;
我寻鱼儿,
蝗虫蹦哒的远。
我在童话里游玩,
我在梦幻里赴宴。
我大吵着不敢跑远,
村人吵着注意安全。
“扑嗵”!我哭喊,
泥洼地越"扑嗵"越陷!
双手抓着马蔺杆,
拽着镢把上了岸!
揉一揉眼,
哎!这哒一窝野鸡蛋!
啊!我拾起意外的收获,
可爱的黄河滩!
我跟大拾马蔺根,
腰疼腿酸,
回家就煮蛋蛋。
把马蔺根剪短,
晒干,
掀碾子转圈,
碾成面。
做成烙馍,
我偷吃的打嗝儿难咽。
半夜肚子胀气如鼓,
到厕所里克服苦难,
我哭的涕泪抹了满脸。
大人用杏仁青蒿蒲公英一些草煮了几碗,
喝了两天肚子才好点。
那几年虽艰难困苦却乐观苦干,
有浮肿的人帮本村绞水拔索,拾柴拉炭,
有饥饿的人让邻里吃稀饭,给人菜团,
有贫困人为苦寒家奔走救难,
全村人尽力出钱为停尸买了棺板入土为安。
有瘦弱社员拉犁种田努力生产,
有文人在新盖的水硙墙上写文章称赞:
妇女用针线,
男人吃旱烟,
小娃跑的欢……
有笑声歌声盖过了怪话谝闲传,
有太阳的温暖,
驱散了冷风扑面不觉寒。
后来我搜看了"低标准"几年的资料,
我知道了,
国家政策不断调整进行救济,
人民挺腰杆熬过了那几年,
战胜了自然灾难,
苏修的阴谋破产。
后来我懂了,
国家领导和千万干部率先垂范,
与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共患难,
万众一心为着祖国江山万万年!
后来我体会到了,
天下黄河九千九百九十九道弯,
前行路上不平坦,
"低标准"教给我人生经验:
死于安乐生于忧患,
经过了难再遇到难不算难。
栉风沐雨,薪火相传;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
甩开膀子干。
啊,我的黄河滩故事,
难忘的马蔺面。
(1960年至1962年是我国历史上的“三年困难时期”,因口粮标准太低,而称为“低标准”。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勒紧裤腰带给前苏联还债;当然也有人为的原因,1958年秋冬全民大炼钢铁,有的地方农作物烂在地收不回来。)

(图片自网络,如侵删)
(侯印来,身份证为侯引来,韩城杏花村人,1954年生,师范毕业,中教一级。1971年任教,曾任初小、小学、初中、高中语文班主任等。热心研究,在《语文教学通讯》《陕西青年》等二十多种报刊发文约百篇,省级以上论文二十多篇,十多篇入选书集,如《中学生作文成功途径十韵》发陕师大《写作导报》,95年入陕师大《初中作文系列训练三年级上供九年义务教育使用》。参编出版书十余部,文章获奖二十余种,《新课程作文导航》一书,2003年获中语会"十五”课题专著一等奖,07年获教育部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基金会科研论著三等奖。陕西省作协会员,省语文学会会员及研究员等。部分简介见百度、头条等。)
手机号;19945230575
维信号:wxid_rc3l3lymiqoq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