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支委会当红军的哥哥你在哪儿之六
——红军一个连队,长征经过德荣县城,在一家牛圈里,发现了一缸青稞,为此,召开了一次紧急支委会。
原创 陈昌华
暮色苍茫夜降临,
军号声声唤宿营。
全连抖净干粮袋,
已经颗粒不剩。
爬雪山,啃过皮帶,
过草地,吃过草根。
此刻饥寒交迫,
野菜也早被先头部队挖尽。
这饭该咋做?
用啥填牙缝?
炊事班长烧开了水,
满脸布愁云。

走遍整个县城,
不见一个人影。
只有三间空房,
残墙断壁孤零零。
咦?牛棚竟然有脚印,
细查看,不敢信眼睛,
几粒青稞,象宝石放光,
把老班长顿时吸引。
莫非是这家老乡,
将粮食埋入这牛棚?
老班长喜出望外,
飞一般赶回连里报信。

连长、指导员闻讯赶来,
轻轻扒开草堆、牛粪,
果见一大缸青稞,
此刻呵,它关系到全连生存。
炊事班长刚想挖,
指导员拉住下命令:
“马上召开支委会,
研究讨论再决定。”
夜风阵阵涼,
空腹饥难忍,
一次紧急支委会,
开在这牛棚。

一排长说,不能动这些青稞,
藏民还不了解红军。
副连长说,不能让战士饿死,
我们还得继续长征
饥肠辘辘的支委一番争论,
终于做出艰难的决定:
用钱买下这些青稞,
为了继续北上长征。
79年前的那缸青稞啊,
就这样挽救了红军的生命;
79年前的那次支委会啊,
就这样见证了红军的军魂。
文书数出五十块银元,
指导员亲自包好放入缸中,
临了又怕不够,
又添上十二块云南小银币。

连长亲笔写下纸条:
“老乡,我们挖出了你的青稞,
现留下这些银元,请查收。
落款一一中国工农红军。“
铁流两万五千里,
这样的故事数不清,
一次紧急支委会,
至今还在藏区传送。
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啊,
请记住吧,79年前,
那些感天动地的红军!
那场可歌可泣的长征!
1975年10月初稿于洛阳
2016年5月19日改于深圳
陈昌华,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协会员。曾任洛阳市文联副主席,中国宝安集团品牌部部长,《宝安风》杂志社社长。现任深圳市出版业协会企业报刊专业委员会荣誉会长,深圳市文学学会诗歌委员会秘书长,深圳一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作品见于《诗刊》《解放军文艺》《飞天》《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等。
著有诗集《印象与烙印》(兩卷)《旗帜咏叹调》《深圳编年诗》文集《企业咏叹调》主编专著《中国企业报刊大全》诗集《诗路花语一一洛阳七十年诗歌选》合著报告文学集《托起神剑的丰碑》长篇报告文学《东方辉煌——中国宝安集团成功之谜》执行主编《平乐正骨史话》执行副主编《深圳十大文化名片》诗歌、歌词多次获省级文艺创作奖。
出任五集电视剧《贴廓巷56号》编剧、制片主任,十八集电视剧《白居易》制片,电影《砚床》制片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