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黎正明
一
穿过一腔信天游,还有一曲兰花花调
穿过四十年的记忆,还有四十年的思念
梁家河,苍茫的大地掩藏一个遥远的山村
黄土高坡的大风从窑洞吹过
揉一揉眼睛
那是几千年悲怆的泪水
梁家河,撕下一页日历,是1969年
1975年,再撕下一页日历
他最美好的七年在这里翻过
翻过迷茫翻过彷徨翻过孤独
翻过跳蚤关,翻过饮食关
翻过劳动关,翻过思想关
翻过一页是黄土,是一页无悔的青春
翻过一页是历史,是一页宝贵的财富
梁家河,从黄土高坡到咸阳古道
到福建到浙江到上海再到中南海
脚步拉得再远再高
也拉不断一个名字的牵连
二
“这是我婆姨”
他用陕北方言介绍给父老乡亲
拉近了京调与秦腔的距离
拉近了时空与年龄的距离
他就是黄土地的儿子
今天带着自己的婆姨回家了
还是那个十五六岁的孩子
住窑洞、睡土炕、吃杂粮
会擀面条、蒸团子、泡酸菜
还是那个当过赤脚医生
做过记工员,干过农技员的小伙子
还是和乡亲一起打井、打坝
修公路、建沼气的支部书记
还是那个摆书场讲古论论今
还是那个侃大山天南海北
变成一个地道的
善良又懂事的,知书又达理的,
梁家河的好后生
三
“盈儿,你可老了”
一声小名的亲热里
时光似乎在倒流
一起打淤地的场景历历在目
岁月似乎在回头
高亢的劳动号子还响在耳畔
虽然西北风霜刻满了每个人脸上的
沧桑,但他还是从白发苍苍里
找到了满头青丝,石春阳
现在的老支书,重逢的喜悦
挡住了两眼的泪花
水泄不通的小院,他的手握着
一个一个亲切的名字
就像少小离家老大回
与那些花儿一样年龄的后生和孩子
招手致意,就像小少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亲如一家
这就是他的家
他的梁家河,血脉相连的梁家河
四
再也无法忍住的泪水
挂在一个个人的脸上
如果能够挥挥手说声再见就再见了
那该多么的轻松
可是水乳交融的送别
不是挥挥手说声再见就再见的啊
每个人的喉咙像堵住一块巨大的石头
忍住了黄土高坡所有的泪水

(选自《一个人和他的父老乡亲》第一章第1首)
太阳照在十八洞村
再高的大山高不过悠长的苗歌
再弯的山路弯不过古老的地名
十八洞村,白云生处有人家
睡在湘西山高水远的薄雾里
吊脚楼、破木屋、泥巴路倾斜了视野
乾嘉苗民起义的马蹄踏过
小说《边城》的文字写过
所有的岁月如一把遮不住雨的伞
苦难的针和贫困的线,一针一线
缝补着过去的日子
直到,一个用脚步丈量民情的人
在2013年的初冬来过
精准扶贫的思想第一次在这里提出
十八洞村的名字,因此而被一只只小鸟
衔得很远很远
我们去十八洞村走一走吧
每一棵树,每一朵花都长满了欢迎的语言
从远方飞来的燕子唧唧喳喳叙述变迁
走过十八洞村,我看见大大小小的车辆
像一尾尾鼓着腮的鱼
把那些安居十八洞村的人
那些作客十八洞村的人
那些建设十八洞村的人
吞进去,又吐出来
他的关心像太阳,照在十八洞村
他希望的十八洞村像复印件一样
在偏远落后的每一个地方复印
他希望明天的十八洞村或所有的乡村
父老乡亲在梦想里盖房子,在房子上盖梦想
把新房子盖成新农村,把小集镇盖成大都市
古老村落与美丽中国和谐相融
现代文明与乡村振兴交相辉映
太阳,在他来过之后
高高的照在十八洞村,每一朵桃花
做着相同的梦,你的梦我的梦
中国梦,所有的梦都会开花
(选自《一个人和他的父老乡亲》第二章第18首)
【作者简介】

黎正明,四川什邡人,现居成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共党员。曾在海南省人民政府、团海南省委机关报刊等做过编辑、记者及副主编、副总编辑。现任四川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副主任、《四川作家》执行主编,兼四川省少工委委员、省文联委员、省作协专家库成员。出版有《永远的邓小平》《中国精神》《爱我所爱》《多情应笑我》《三十年河东》《红酥手》《章洛悲歌》《我们的骄傲》《爱我的人别放弃》《红酥手》《最忆是故乡》《志愿者》等诗集、散文集、纪实文学、长篇小说十余部。其中,《永远的邓小平》由党和国家领导人题写书名;《中国精神》被共青团四川省委列为青年干部参考读物,《章洛悲歌》是全国最早反映汶川地震的诗集之一。作品荣获国家、省、市文学奖项多次。
──选自《四川文学网》2020.0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