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曦散文】暗红
如果你把自己的生命,用来燃红一支香烛,那么,就沒有什么尘世的风浪,是你不能逾越的—— 题 记
【一】在海边
潮退了,又涨了…十多年前的五月,我来到了东南的海边。
长乐海滩上,精瘦的礁石凉凉的。我想赤脚试试,但最终还是没有如愿。冰凉的海水,打消了我心中的这个念头。风,在海的上空抖了抖,海浪打了一个寒噤。
初春的海,凉透人的骨头。我觉得有点冷,裹紧了风衣,抗拒着那种从里到外的冷。一条鱼儿从我身边游过,我忽然,想如鱼儿那般,自由地在蓝色的海底游弋,穿梭于各种的暗礁之间,但可以惬意地生存着。
阳光从海面投照了进来,白亮亮的四处晃荡,周遭尽是荧荧的蓝光。美丽的瞬间,令人忘记了春寒。甜甜的海风吹来,内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滋润。
宽泛又幽蓝的海面,涌动着一排一排浪花,潮水荡来荡去渐渐涨起,只一会儿站在海水中的巨大礁石似乎矮了半截。
【二】霞浦
大海吸尽了天边的晚霞,月光下的沙滩上留下了许多深深浅浅的脚印…
无锡喜欢摄影的朋友说,他们去霞浦拍照,于是我从福州开车下去与他们会合。
老远就看见渔民在滩前,趟着浅水来来回回的走,左臂弯是一挂小抡网,时不时地扬臂抡起,空中就划出一道优雅流畅的弧线,蒲扇似的朝着海面铺展下来。嗬,瞧他把那渔网抡的,简直像一轮滚呱溜圆的满月,可真叫一绝。
我看着渔民们用方言大声吆喝着,显然,我什么也听不明白,但从他们的表情去猜测,内心充满着喜悦。他们迎着风浪拉扯绠绳。看样子每一网,都撒得满满当当的,从缓缓收网的姿式,就能感觉出沉甸甸的。
渔民们心里清楚,有风的天,有浪的海,鱼都特别活跃。鱼儿聚到岸边四处觅食,一群一群的鱼儿扎成堆儿,怎么说也有成千上万条,海面浮动着一片鳞鳞银光,随着波浪起起伏伏的,煞是喜见。就算闭着眼晴,胡乱抡上一网,至少也能捞它个几十斤。收网时,心里那个滋润,里外都是满足。
在海边吃上新鲜的鱼是件很快乐的事,直到现在,想起就馋。那一天,友人相聚,一片欢乐景象,自然,无须再浪费笔墨去描述了。”他乡遇故知”,在中国人的心里,有着这样永恒的情结。
席间有人说;来尘世,就是尝人生的酸甜苦辣的,但我看到这些忙忙碌碌的渔民,从早晨到天黑,辛辛苦苦,但从他们身上我只看到了满足与快乐。
想想生活在喧嚣的都市,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沉默。所有人都在为这个永不知足的”人心”而奔波着,权衡着利弊,却没人去想;“活着到底为什么”?自己开不开心?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是为别人而活着的,只有疲惫的心是属于自己的。
所以,如果我可以选择的话,我宁愿选择独处,一个人在海风中欣赏这晚霞与月光的绚丽与清纯。
【三】在路上
题记:远去的风啊,请别带走尘世里记忆的温度——-
不知道,是风带走了一切,还是名利练成了风,伺机,将一切刮走。
从东南行至北疆,走到了一个叫青城的地方。
收集了江南的花香,把它们带到北方。再把风中超度的草原,寄回江南。
这一段距离,一越千里,用好几年走完的路,却又似只走了几步,可我的心历,却感觉走了一辈子。
身后的路,留下一串月光,了无声息。影子多么幽静啊,陪着飞翔的梦。沿途所有的风景,均悄然潜入暮色。脚步渐行渐远……
但这并不影响行者的心境,越走越长的影子,始终忠诚地守护着丈量的脚步。
花瓣在风中飞着,时有时无地触碰着我,似有无穷的依恋。
我知道,这是我的宿命,当年古街上串巷的瞎子曾给外婆预言,说我这匹马会成为走南闯北的神驹。
是不是神驹,还不敢断言,也可能什么都不是,但走南闯北倒是真的验证了。
我仿佛看到了儿时的那个画面。两个盲人用一根竹棍牵着走,不时地敲打着手中的一块铁板,穿过大街小巷,不懂顿挫的风,铺开了多少奔突的身影,仿佛散在月光中一颗颗悬浮的尘粒。
外婆是个善良的百岁老人,无疾而终。我想,她当年并不是真的相信这二位盲人的话,而是为了给他们一顿温暖的午饭。
我一直认为;外婆的善良,在我们儿时就植下了善根。所有的一切,皆有因果。
尘世的生灵,都携带着各自的因缘,在潜行修炼着。怀揣不同的梦想,走入属于自己的世界。
【四】青城.雪夜
题记:来到这里看雪,体会了这里万物生长的艰难,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旷野与孤寂……
越冬的草原,白茫茫的冰雪。旷寂得令人震撼。一如放空的心。安宁却也无助。突然降临的夜,以一种痛的方式,越走越深。夜黑下去,继续黑到底。夜幕低下来,抵着大地。都市很艺术的夜景,都远去了,冰雪似乎虚掩了什么天际间的秘密。这里有一种神秘的景象,好象给人妄然的感觉,内心不由得平静了下来。
站在这样虚空的地方,发现渐渐地迷失了自己,想到尘缘的牵挂,又会有莫名忧伤。这陌生的他乡,看不到一个人,更不会有人点亮一盏灯,为我等待。
这空间,只有风声,真实的当下,此刻都不见了,宛如海市蜃楼般地映现又消失了。
我不清楚,这空旷的原野,曾收留多少颗被繁华虚构过的人心,又有多少人带着拼博的疼痛,来这荒无人烟处,疗伤。
风渐渐大起来了,雪,洋洋洒洒地飘着,我从沒见过这么大的雪,雪花贴着我脸颊,偶尔飘到嘴里,我不由自主地品了品,似乎尝到这片土地的沉重。
这一刻,是生命绝版的心情,风雪似乎有了情怀。我站在冰雪里,四周褪尽了颜色,一切真实而纯粹。内心如水一般沉静。
我轻轻抖落外套的雪花,不敢在这旷野里逗留太久。看看周遭,空无一人。只剩下掠过身边的风,顾影自怜。
回过头,心情有些潮湿。下意识揉了揉眼。身心经与无边的夜色混淆,一股慵懒的情绪,开始弥漫于风中。
我忽然发现,我其实早己习惯了,一个人远行。
【五】
月亮,远远地在天上,静静地映照着尘世的梦……
城市的灯火忽明忽暗。选择在这个城市生活,对我来说是被动的。
此刻一个人靠窗坐着,虔诚地伺弄着一盏茶,让心慢慢地静下来。人若是能静下来,真的很好,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定力,可惜的是:这尘世很少能有人真正达到至静至虚的境界。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身边的人,已经完全进入了工作状态,暂时忘记了江南的一切。他们用行动,表达了自己的心语。模式化的生存环境,减轻了许多初入塞外'的陌生情绪。
我感受着塞外的严寒,同时也体会着室内的温暖。在心里慢慢写着那首《塞外吟》,由此来表达自己内心起伏的旋律,体验一种另类的辽远。
茶,渐渐淡了,塞外的阳光特别灿烂,我尤其喜欢看它的晚霞,红红的,能在瞬间给人一种新的意境。
其实,在冬天的塞外,目光所及,是看不到一片绿色的。但塞外的太阳和室内的温度,会使人产生错觉。
住处的身后是学校的围墙,墙上爬满了藤蔓。此刻从窗户看去,没有一丝的生命迹象。我不知道,这些意象,光明与黑暗,寒冷与温暖,是不是也在与我们一样,或者与我们一起,在构筑着同一个梦想。
我选择了面对一切,沉下心来,试着去爱这里的一切。不逃避黑暗,也不再拒绝光明。
黑暗与光明伴生的心境,是需要拼凑自己的寂静的,那怕一刻的安宁。
我透过窗户,望着远处的灯,看见了,风绕在古枝的周遭,陪伴着它,好似夜色的温情。
从一盏老茶开始,唤醒了新的历程,尽管我一直提醒自己,一切由境而造的心境,都不是久远的。
其实,本来在我的内心,也极想选一处僻静,搁置那些过往的茫然。
茶罢,天色己晚,忽然想:或许我们就属于那种用生命雕刻时光的人。不计得失,无怨无悔。就象老先生曾表扬的那样:爱祖国的每一片土地,无论在哪,都能适应。
此时,朦胧的夜来了,塞外的夜比江南来得迟,我看着窗外,无限流淌的月色,想必是风带走了寒冷中的一切,只给我在空中留下了,一片潮湿的云影…
【晨曦散文】暗红⑥
【六】
孤独的灵魂,只有在更深的孤独中,才能得到真正的皈依…
人这一生,总会有自己的想法或者说是理想,我也一样。
但我同时明白,一辈子若想要平安顺遂,首先要懂得知止,知足。当理想和现实无法一致时,当客观条件限制了主观愿望时。我们就要坦然接受,真诚面对。
只有,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才会尽量不给自己招来屈辱。知道适可而止,才不会遭遇人生太大的风险。
同样的生活,同样的日子,会因心境不同,也导致结果不一样。
有的人,永远都摆脱不了庸俗的困境,对眼前一切都感到不满。天天生活在埋怨与挑剔之中,自己做不到的事,却往往强迫别人去做。
其实幸福,从来不是外在条件的堆砌,而是源于自己的内心,只有懂得生活的人,才能在平凡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恰如我们的人生一样,不会事事如意,也不会一生顺遂。而我们个体之间的差别,就是用怎样的方式,怎样的心态去面对。我认为:做人,要懂得“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孤独的灵魂,只有在更深的孤独中,才能得到真正的皈依。这说的也是一种心态。
因为:这世上沒有一件事是绝对好,或者绝对坏的。好与坏不单纯是事物本身决定的,关键还是在我们的心态。

作者简介:苏娴,笔名晨曦,毕业于法律与中文专业,研究生学历,文学爱好者。共发表文学作品两千余篇,由中国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了系列丛书《风》《花》《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