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2000年代
陈昌华
2000年代。五十而知天命,
人类进入了新千年。
时光的列车越来越快,
世界的变化越来越大。
太阳已来到下午。
我们的耳朵有些小背,
我们的眼睛开始老花。
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
头上的白发日益增加。
不再那么逞强好胜,
不再非要一争高下。
有时会倚老卖老,
有时会来句自夸。
自然的规律
就这样不可抗拒,
老年的岁月
就这样如期到达。
曾经喜爱的苏轼
“大江东去”的豪迈,
已经不再,
开始品味杜牧的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但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
还是会让我们血脉贲张。
“南方周末”的新春贺辞,
还会让我们激情迸发。
“总有一种力量
叫我们泪流滿面”,
总有一种追求
让我们意气风发。
曾经诧异,炒股总亏,
“财经”拉开的“基金黑幕”
揭开了这一谜底。
曾经开心,占了便宜,
彩电开打“价格战”,
长虹、康佳纷纷降价。
曾经震惊,赖昌星的红楼,
让多少官员踏入陷阱。
曾经佩服,“西湖论剑”,
马云请金庸出山,
吸引来了各路网络大侠。
曾经欢庆,百年奥运,
终于花落中国,
曾经震惊,本拉登
指挥的飞机,让美国的
世贸中心轰然倒塌,
曾经狂喜,中国队终于
跨进世界杯决赛圈的绿茵,
曾经干杯,世贸组织
终于把中国接纳。
我农村的同学,告诉我
国家取消了农业税,
减轻了几亿农民世代的负担。
我城市的同学告诉我,
他们搬出了“蜗居”,
不再有“三代同室”的尴尬。
我大学的同学,发短信,
他评上了副高的职称。
我经商的同学,要请客,
他签下了一笔买卖,金额很大
我们排着队,走进
第100届中国“广交会”,
与新老朋友重逢。
我们吟诵着,毛主席
“高峡出平湖”的诗句,
驶过壮丽的三峡大坝。
我们坐着高铁,
全国旅行,一日千里,
踏遍锦绣山河。
我们望着神州五号
遨游太空,听到了
杨利伟和世界的通话。
我们看到了,“嫦娥一号”
在太空翩翩嫵起舞,
我们听到了,“南海一号”
从沉睡800多年的海底
浮上水面的浪花。
那场肆虐的“非典”
不能让我们低头!
那场汶川地震,
不能让我们倒下!
那场股市的灾难,
不会让我们离开!
那场金融危机,
不会把我们击垮!
虽已进入银婚时代,,
但“激情燃烧的岁月”
并未结束,
“老男孩”干着“浪漫的事”,
“相思树下”还有“我们俩”,
从“乔家大院”的“大宅门”走出,
到“亮剑”、“我的团长我的团”
我们从未激流勇退,
更没停下前进的步伐。
但我们心里清楚,
该退“二线”就退吧,
该让岗位就让吧。
这年月就是能者多劳,
这时候该下就得下。
长江后浪推前浪,
新老交替不算啥。
到什么山上就唱什么歌,
到什么时候就说什么话。
2008,北京欢迎你,
奥运圣火,点燃我们
青春的火炬。
2010,上海世博会,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中国红”,美丽了天下。
“创业板”开板,给我们
又打开了一扇创业之门,
走遍天下,让我们
到世界各地度假。
台湾少女组合的演出,
唱得我们心花怒放,
一曲“中国话”,
传遍了海角天涯。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
孔夫子的话,
越来越国际化。
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
我们说的话,
让世界都认真听话。”
“中国话”,代表了
我们的心声,
“中国话”,说出了
我们想说的话:
我们遇到了,从没遇到的
太平盛世,
我们赶上了,大半辈子
最好的年华。
我们真想,真想
让时光倒流,
我们真想,真想
让青春重新焕发。
就象“康熙大帝”的主题曲
唱的那样:
“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亲眼看看,我们的后代,
怎样向世界奉献一个
更加繁荣、更加昌盛的
锦绣中华!
陈昌华,曾任洛阳市文联副主席,中国宝安集团品牌部长,《宝安风》杂志社社长。现任深圳市出版业协会企业报刊专业委员会荣誉会长,深圳一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著有诗集《印象与烙印》(兩卷)《旗帜咏叹调》《深圳编年诗》文集《企业咏叹调》主编专著《中国企业报刊大全》诗集《诗路花语一一洛阳七十年诗歌选》出任五集电视剧《贴廓巷56号》编剧、制片主任,十八集电视剧《白居易》制片,电影《砚床》制片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