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随刺猬先生游学(五)
秋山论画
刺猬先生收藏了三幅古画:一幅是五代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一幅是五代展子虔的《游春图》,一幅是宋代李唐的《万壑松风图》,他最钟情的是《万壑松风图》。
他戴上老花镜,小心翼翼地把三幅画徐徐展开,眼睛眯缝着,一会俯首注视,一会抬首凝望,好似万千丘壑纵横心间。一弟子轻声问道:“先生,昨日登山,您看到山上秋树斑斓,赞叹说好一幅大画,还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忽然想到这么一个问题:是谁最早把大自然的山水画成画的呢?”刺猬先生惊异地看了一眼问话的弟子,说到:“心有灵犀啊,师傅也正在想这个问题。”说完,他起身道:“走,带上画上山去!”

师徒一行在巨石高崖之间的石径中穿行,羊肠小径长满青苔,山草沾满露水,红黄交错的藤蔓爬满山崖,转过一块巨石,前面山谷中一片郁郁苍苍的古松。其中最高的一棵有合抱粗,树皮苍老斑驳,布满藤萝苔藓,枝丫如虬龙腾空,直插云汉;它身下松涛茫茫,云雾缭绕,风过呜呜如山鬼鸣响;林外悬崖上还有几株,有的抱节屈姿,有的苍根遒劲,有的挂壁盘瀑,有的批苔裂石。刺猬师徒定定地立在石上看松,半晌,刺猬先生说道:“你们看这松,如果你有情怀,第一眼就会被它奇异雄伟的姿态震撼,会激发起一种力量,会在它奇异的形态背后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个性,会恍然觉得它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会觉得云雾环绕中有一种气韵紧紧地把你的心抓住,然后,你闭上眼,这些树的姿态、气韵就会留在你的心里,这个时候,不论你是不是一名画家,其实你的心里已经有了一幅画。所以,你要问我谁是第一个把山水画成画的人,我也说不出来,也许,他不像吴道子那么有名,也许他是用石头或黑炭在大地或石头上画成了第一幅画,我们不可能看到。天地有大美,只有那些觉悟了的人能发现其中的一二,再说,天地的大美,尺幅之间又怎么能画得出呢?”

“最早的山水画家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人,在它们眼中山和水不只是人寄身的环境,而是和自己息息相关的生命存在。正所谓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些人特立独行,与天地精神往来。”言谈间,刺猬先生让弟子从背囊中取出《洛神赋图卷》,徐徐展开,弟子凑前,刺猬先生解说道:“你们看顾恺之的这幅画,人大于山,水容不下船,顾恺之心里还没有山水,于是,他眼中山水也就只是人的陪衬,没独立的品格。”他又让弟子取出展子虔的《游春图》,弟子们顿时眼前一亮:只见青山叠翠,山花烂漫,湖水融融。有士人策马山径,驻足湖边;仕女泛舟水上,嬉戏台阁。可是,这幅画里的人却成了山水树木的点缀,山水树木才是画的主角。它们有气韵,有精神,生机勃勃,充溢天地。而人,只是这个大造化中可爱的点缀。刺猬先生意味深长地说:“人开始敬仰自然,以天地造化为大,将自身退居其次,有了这样的觉悟,才有了真正的山水画。展子虔这幅是留存人世最早的山水画了。可是,可以肯定,最早有这种觉悟的绝不只是展子虔。”刺猬先生又让弟子打开《万壑松风图》,沉吟了一声说道:“你们刚才看松,从松树身上看到了什么?半山先生曾说,松为百木之长,所以被敬写成木公。它四时坚守,本色不变。我虽然前世很是瞧不上孔丘先生如丧家之犬周游列国,可是他赞叹松树的那声感慨,我却深深认同。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岂是人间君子的操守?更是天地永恒大道啊!我们看李唐这幅松图,这哪里是树啊,满纸全是铮铮大丈夫啊!前世的我虽然欣赏无用长寿的大椿树,然而,此一时,彼一时,这隐藏沟壑的巨松又何尝不让我感动万分呢?这才是真正的山水画啊,有我又忘我!”
一阵秋风吹过,松涛涌动,刺猬先生的话在山谷久久回荡。弟子们伫立石上,各人心中都有了一幅《野壑松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