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处变不惊
——深圳编年诗之1997
陈昌华
岁月无情,终归沒能
留住那位画圈的老人
第三次踏春的脚步
天不遂愿,难以了却
那位一国两制设计者
到香港走走的梦想
1997的2月19日,距离
百年游子的回归
已经很近很近
但对一个93岁老人的企盼
还是太长太长
1997.7.1那个
百年一遇的拂晓
驻港部队汽车的车轮
终于辗过了世纪的沧桑
久晴的深圳,突然飘落
百感交集的阵雨
是给流浪百年的
游子洗去风尘
还是为不能成行的
老人洒下泪行
国旗和区旗一同升起
紫荆花和礼花竞相怒放
遗落了一个世纪的
东方之珠缀上了
母亲的旗袍
阖家团圆的中国
从来没有这样开心舒畅
南海潮起,风暴
于无声处孕育
一声惊雷,突然
在中央党校炸响
厉有为一篇学习心得
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浪
厉有为意欲何为
有人拉着首都理论界的
大旗,大做文章
不争论的告诫言犹在耳
火药味的檄文上线上纲
明白人都明白,他们
对准的目标不光是他
还有他身后的那个城市
那个争议从沒断过的地方
节骨眼上,身为党校
校长的胡锦涛发了话
普通学员,探讨文章
不要大惊小怪揪住不放
厉有为这才得以
全身而退,安然无恙
处变不惊,见怪不怪
深圳早已习以为常
心无旁骛,坚定不移
深圳还是一如既往
南岭村的新闻,登上了
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
万丰村的实践,进入了
中央党校的研讨会场
穷要有穷志气,自力更生
富不生富毛病,幸福健康
一条同富裕的常青藤
两个都市里的新村庄
名家荟萃,何香凝
美术馆蓬荜生辉
毕生心血,关山月
美术馆墨宝飘香
电子百强,11家
深企榜上有名
深圳钟表,占据了
全球三成市场
平安归来,重返
甲A俱乐部的行列
鹏城十景,怎不
叫人心驰神往
雪中送炭,陈毅锋
荣膺全国十大扶贫状元
对口支援,147所希望小学
遍布贵州穷乡僻壤
盐田设区,东进
建起桥头堡
爱婴城市,登上
联合国的发布榜
这就是深圳,不为所动
该怎么干还怎么干
深圳就这样,不受影响
该继续闯还继续闯
陈昌华,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协会员,深圳市文学学会诗歌委员会秘书长。作品见于《诗刊》《解放军文艺》《飞天》《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等。著有诗集《印象与烙印》《旗帜咏叹调》《深圳编年诗》。主编诗集《诗路花语——洛阳七十年诗歌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