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下海
——深圳编年诗之1994
陈昌华
念念有词,多少人自我解嘲
早知今日,何不当初
不怕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亦步亦趋,我也就有样学样
咬牙跺脚,横竖不怕
一头扎进海里离开故土
比天气更炽热的是冲动
比大海更狂放的是激情
比春光更明媚的是播种
比梦想更渴望的是追逐
比深南大道更快速的
是北环大道
比华联大钟更急切的
是匆匆的脚步
到大小梅沙去踏浪吧
虽没敢吃第一只螃蟹
也尝一尝海鲜的味道
顺便饱一饱盐田港的眼福
到广深高速去兜兜风吧
虽沒赶上第一班车
也乘乘前人栽下的荫凉
再为后人种下一棵新树
掏出带有体温的积蓄
加入教育基金百万行的队伍
走进座无虚席的体育馆
欣赏中华歌会的精彩演出
拨响超过百万门的电话座机
聆听全国领跑的前进足音
登上时速160公里的广深列车
体验一日千里的飞速
曾经感慨,下海下的晚了
但一个过来人这样安抚
只要来了,啥时都不晚
沒过多久,我就明白了
这话的确发自肺腑
看着人民日报等11家大报
诚聘全国精英的大幅广告
有千里马闻风而动
也免不了滥竽充数
读着光明日报20个整版的
报告文学东方辉煌
多少岸上人告别了皇粮
又从头开始,从零起步
下海,成为太多
下海人的自选动作
打工,成为太多
打工者的义无反顾
粤语,成为太多
生意人的模仿
老板,成为全国
最流行的称呼
喜出望外,查到
调干考试过关的时刻
绝不亚于范进中举的狂喜
欢天喜地,办完
妻子儿子的随迁手续
真有点像洞房花炷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
发财到广东,首选是深圳
一块磁场,吸引着天下精英
一棵梧桐,召来了凤凰无数
没人眼红,黎明电脑的
邓一辉夺得10万元科技大奖
沒人嫉妒,老鼠拉木锨
大头在后头呼之欲出
吃了吗的问候,变成了
发了吗的问候
功夫茶的功夫,变成了
做买卖的功夫
深圳改变了多少
社会的观念
深圳改变了多少
国人的前途
沒人否认,这场改革开放的
大戏,下海是最为
精彩的一幕
陈昌华,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协会员,深圳市文学学会诗歌委员会秘书长。作品见于《诗刊》《解放军文艺》《飞天》《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等。著有诗集《印象与烙印》《旗帜咏叹调》《深圳编年诗》。主编诗集《诗路花语——洛阳七十年诗歌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