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天方诗社] 张兆双朗诵作品之四
生命中的旗帜——献给叔叔九十诞辰
作者:张鲁丹
朗诵:张兆双

浓浓的一杯酒啊,
轻轻的一声问候。
深深的一句祝福啊,
紧紧的一个拥抱。
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
曾经的解放军的普通一兵,
一个家族慈爱的长辈,
洋溢着满脸的荣光,
坐在这里,
像巍巍青山立在我们面前。
在这一时刻,
幸福和欣慰又一次在我们心中荡漾。
又像一座不断增长的生命的丰碑,
在增长着家族的幸福、骄傲和希望,
就像太阳永远为我们洒下暖暖的光芒。
您是活跃在我们心中的榜样,
榜样就有无穷的力量。
恰似悄无声响地带领我们,
攀登各自生命的高峰,
欣赏自己人生的风光。

您用漫长的人生,
书写着关于生命的数字。
一个简单的加法,
一个简单的换算,
“三百六五”等于“一”,
再加上这一个“一”,
就是这个不断添加的“一”啊,
让我们为之欢呼,
为之不断地欢呼!
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和赞赏。
您的诞辰,
是多么容易记忆的数字啊,
就像我们不会忘记我们的党。
巧合带来了荣幸,
和一个伟大称呼永远连在一起,
永远让后人沐浴着双重的阳光。
就是这样一个稳稳增长的数字,
像家族上空飘扬的旗帜,
指引我们生命的奋斗方向。
它赐予了我们丰盛的精神食粮,
滋养着我们为生命应具有的意志和力量。

烽火消散,
红尘飞扬,
却无法让我将过去遗忘。
斗转星移,
久历时光,
我的热血依然满腔,
因为一个奇迹永远在我心中贮藏。
这应当是个奇迹啊,
因为,您曾经穿过枪林弹雨,
面对敌人钢铁般的城防。
作为机枪手用喷涌的子弹,
射向困兽犹斗的火力网。
那高高扬起的机枪,
必然引来疯狂的报复和抵抗,
不可避免地在厮杀中,
敌人的子弹穿进了你的胸膛。
四个弹洞,满身鲜血,
倒在了炮火连天的战场。
谁都知道,
激战中机枪手的归宿,
不是九死一生地归来,
带着累累的枪伤;
就是血肉模糊,
被人掩埋在疆场。
多少个日日夜夜啊,
传来的消息全是熟悉者的阵亡,
亲人们都为你痛断肝肠。
但是,后来,
您骑着高头大马,
胸前戴着光荣的花朵,
出现在眼泪已经哭干的亲人面前,
挥手在村头的山岗。
原来,死神也走得慌张,
只将一道阴影穿过您的胸膛。

这也应当是个奇迹啊,
身体已经元气大伤,
承担繁重的田间劳动,
还伴随着岁月的雨雪风霜。
而且,后来,
寒天酷暑,长年累月,
抱起沉重的原木,
伤残的身躯劳作在露天的作坊。
艰苦的条件,
长期的体力消耗,
又是漫漫的时光。
但是,您依然挺立着,
像一棵虬曲的青松,
点点斑痕的树干,
微微颤动的枝叶,
但是,那一抹翠绿
永远显示着生命的勃发和兴旺。
这也应当是个奇迹啊,
曾经粗食淡饭常年相伴,
无缘去品尝美酒膏粱;
对清贫的适应,
对享乐的从不奢望,
艰难中的自得其乐,
平凡的生命显示出顽强。
您淡定地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
像在颠簸的大海,
努力地撑起自己的船帆,
迎风压浪,
让生命之舟稳稳地远航。

我没有忘记,
您,二十七岁,
正是家庭的栋梁,
解放战争的炮声在齐鲁大地轰响,
您告别妻儿老小,
粮食还没有收获进仓,
就毅然奔赴了战场。
在缔造共和国的历史长河,
也有你的鲜血在里面流淌。
你可以理直气壮地在祖国,
母亲面前敞开留有伤痕的胸膛,
你也是甘愿为她流血牺牲的儿郎。
曾经百废待兴的共和国过于繁忙,
也可能因为流血的地方,
已经高楼林立,鸟语花香,
后来人只顾忘情地分享。
可能当年胸前光荣的花朵早已零落,
无人将它悬挂在历史的橱窗让人敬仰。
但是,永远挥之不去的,
是战争给你留下的创伤。
夜里不停的咳嗽,
震荡着胸腔,
像引来轰轰的雷声在亲人们的耳边作响,
令我们欲断肝肠。
也为你的境遇,
曾经有难言的感伤。
可您啊,曾经不怕死亡,
而后又从不抱怨对你的遗忘。
没有索取,平常心,安然样,
知足常乐,泰然地几经沧桑。
多少年来,仅仅是,
躲开人多的地方,
独来独往,
将本可以说出口的话,
在受过伤的胸中默默地雪藏。

终于等来了,
已在中天的太阳,
光芒撒到了你的身上。
终于有人静下心来,
恢复对历史的思量。
就像现实中的孩子没有将历史中的老人遗忘,
又将深情的关爱,
送到了你这位老兵的心上。
此刻,记忆回到战斗的历史长廊
仿佛手中还握着发热的机枪,
耳畔再一次回响起夺关攻城的呐喊,
化作暖流在胸中流淌。
仿佛当年胸前的光荣花,
喷发着沁人的芳香。
庆幸啊,造化馈赠的高寿,
能够让您,
从容地将孩子们的孝敬,
慢慢地,细细地品尝。
能够让您,
在天伦之乐的境界里徜徉。
而我,一个晚辈,
在古稀之年,
又能披一身夕阳霞光,
为您,献上我的诗章。
我要说,
在家族的天宇中,
我们是群星,
您就是我们围绕着的月亮,
我们是片片云朵,
您就是让这些云朵灿烂的阳光。
当我们沐浴着阳光的时候,
怎能不由衷地祝愿您——
生命的步伐更加坚强,
身体更加硬朗。
愿您,请您——
让我们不断地目睹生命之花的怒放。
让我们不断地聆听生命之歌的嘹亮。

【作者简介】张鲁丹,1943年生于山东省海阳县。1967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三十五年。喜欢诗歌写作,编著诗集《争绽的蓓蕾》,习作近三千首。

朗诵者:张兆双,四十多年前是张鲁丹教授的学生,曾任教江苏省扬州市丁沟中学,现已退休。喜欢诗词,但不会写,只能读,读不好,只求舒啸欣然、快乐生活。
编 辑:方 向 明
制 作:赵 彤
图 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