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生活网(王爱民 李西锋 通讯员 李东毅) 漫步东陶峪村,宽阔平整的柏油路穿村而过,绿树成荫,干净整洁,路灯照亮大街小巷,自来水、燃气、网络户户通达,群众生活富足,产业发展势头正劲。
“李书记驻村以来,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困难,是我们的好书记,群众的贴心人。”洛宁县涧口乡东陶峪村贫困户代金超树起大姆指激动地说。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要用真心、真情帮助贫困群众,就能得到群众的认可”。这是洛阳市农业农村局驻洛宁县涧口乡东陶峪村第一书记李成山感受最深的一句话。

2017年9月,在洛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14年的李成山,听说市畜牧局(后合并入市农业农村局)正在选派驻村书记,想到自己学习的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可以在农村帮助贫困群众发家致富,便主动向领导请缨,要求到基层一线,帮助群众脱贫。经过考察,在市畜牧系统工作14年的兽医师,从动物疫病防控战线转战到脱贫攻坚主战场,从“检测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从“城里的专家”迅速转变为东陶峪村的“土专家、田秀才”,贫困户喜欢的“自家人”。
刚到东陶峪村,看到村内贫困户仍然过着艰苦困难的生活,李成山书记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帮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为尽快熟悉村情社情,他白天到贫困户走访,到田间地头拉家常,主动了解民情村情,晚上与村干部、工作队座谈交流,研究推进村扶贫工作,很快就走遍东陶峪村的家家户户、沟沟坎坎,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适应了驻村工作。
为使乡亲们早日摆脱贫困,李成山书记紧盯产业发展,他与村委干部一起谋划项目,多次到市县争取政策支持和单位帮助,获得上级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他发挥自身畜牧专业优质,亲自带领村民一起干,挑选品质好、发展潜力大的种养殖品种,积极推进村产业发展。近年来,东陶峪村先后发展了奶牛、肉牛、生猪等养殖,推进了油用牡丹种植、屋顶光伏等扶贫产业,动员村干部试验种植高产小麦、糯玉米等,鼓励动员群众临近神灵寨景区的优势,积极种植养殖蔬菜、土鸡、鹅等小养殖项目,引进散养黑猪养殖企业,预计年出栏3000头,实现了村内产业蓬勃发展。
看到贫困户农副产品销售困难,李成山书记主动帮助找销路,积极向单位汇报,并多次上门与部分销售企业沟通、协调,先后帮助贫困户销售韭菜、西红柿等蔬菜1000多斤,帮扶单位在洛宁消费扶贫苹果、沙梨等4000多斤。
通过一系列扶贫产业的实施,农户不仅可以得到土地流转费用,还可以就近到企业务工,年底还可以得到分红收益,群众实现了多渠道收入增长。

驻村以来,李成山时刻关注着村里孩子们教育情况,为了改善村小学办学条件,他争取到了“娘家”洛阳市畜牧局和爱心企业的支持,每年定期在村小学进行捐赠活动。他积极组织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邀请市农业技术专家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到养殖场户开展技术指导,帮助提高种养殖水平。积极入户开展党的政策宣讲活动,组织评选五星文明户、脱贫光荣户,实施文化下乡、快乐星期天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倡导形成文明新风,树立勤劳脱贫致富的理念。
“我爸爸是贫困县驻村第一书记,他已经好些天没有回家了,今天星期六,妈妈说爸爸今天还回不来……”这是李成山书记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在今年正月十四的日记。今年正在家过春节的李成山,接到防控疫情的电话后,顶风冒雪,急急忙忙赶回村里,安排部署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全村宣传劝导,积极参加值班值勤,这一去就是一个多月没有回家。这仅仅是李成山书记驻村期间的一个缩影。
2018年,东陶峪通过验收,贫困村脱贫退出,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6年的零收入增加到2020年的17.9万元。目前东陶峪村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达标,人均收入全部达到6800元以上,随着最后一批13户贫困户退出,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清零。
“贫困群众生活的变化,使我感到非常高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为脱贫攻坚事业做一点贡献,感觉非常自豪”。李成山坚持认真、务实的态度投入驻村扶贫工作,用真心、真情展现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