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秀才曾祖传奇
作者:李自立

曾祖的故事,在村子里传说较多。
小时候,听二伯父经常讲说,二伯是家里的大当家,一家人的生活起居算由二伯安排。
一九七八年春季母亲去世后,二姑曾经带病(曾经身患中风偏瘫症)来家里,安排过我们兄妹日常生活。

一九七九年冬天二姑去世,我们全家参加二姑祭奠仪式,祭奠仪式我们家献金羊一只,卫灵纸四杆,香蜡纸表全供白蒸及彩色献饭齐备。哭天喊地,悲痛冤怨河山,凄声哀哀,笙箫鼓追,唢呐悲鸣。
大祭奠结束,留鄙人和二伯送埋入土。当时,大王村六队介帮凯,曾经问及家内家事,二伯口若悬河,娓娓道来。说起先祖秀才曾祖,二伯一脸的骄傲,无拘无束。

五十至七十年代,彬州人招呼坐上宾客,冬天还有架火盆取暖习惯,不过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木炭是没有,架火盆的原材都是劈柴,火盆架旺后,请客人上座,取来砂罐,拿出家里头年买来的陕青茶叶,已经是最好招待,熬茶烤火取暖聊天,虽然烟熏火燎,但是,却也十分地惬意。

下面是二伯的叙述内容,尽量保持原内容原貌,童年记忆中的事情,已经过去四十余年,难免有误,如有村邻好友知道内情,看见不符合事实言辞,可以随时提醒我修改更正。
秀才曾祖是父辈的爷爷,孙子聊爷爷,二伯轻车熟路,简直是豪言壮语,振振有词。

首先提起的,是曾祖(讳文华)先生教书育人,学生无数,在世饱读诗书,知礼仪懂经史,会医术,望闻问切,救死扶伤,妙手回春。
二伯最主要讲了两个情节。

第一情节,谈的是曾经临近夏收,曾祖手提烟袋,在崖背的碌碡上蹲着抽烟休息,忽然有来客拜访曾祖的兄长,估计因为不认识曾祖,所以为了搭话,老远就称呼曾祖哥哥,其人问道:“老哥你好,你可知道我某某叔?”曾祖一脸不悦,冷言冷语回道:“倒也知道,你问他何事?”此人接着问道:“我某某叔一向身体可好?”曾祖不耐烦地回道:“不好”此人有问道:“那我某某叔到底什么疾患,可否就医?”曾祖用眼睛余光看看此人,生气地回道:“无大碍,主要是尻子疼。”来人又接着啰嗦道:“那我某某叔得了什么疾患,可否用药?”曾祖彻底无心回复地道:”尻子让人舔的有点多了,无他事,你从眼前小坡下去,就住在下面窑洞里。”等到中午饭来访客人未走,饭菜齐备,家人盘子端上炕,来客看见了他问路的人,圪蹴在土炕上,和他的某某叔一起用餐。而且吃饭期间,此人听见,他曾经问路之人,称呼他的某某叔说:“哥你今上午去地里了?”只见来人的某某叔边吃饭边点头称是。此时,饭桌上的来客一脸的尴尬。饭毕,来客辞行,形色匆匆而去。

二伯言中听出,曾祖一世,最忌讳的,拍马迎奉,阳奉阴违,嫌贫爱富,仗势欺人。
曾祖父携一家人自西留入大车,按二伯叙述故事。当时曾祖十二岁已经掌管一家家事。

初来匝道,初到大车时间,应该是同治末年光绪初年。
大车当时还是山庄地,村里无路可行,家里伙计用牛车给庄稼地里运输农家肥施肥。当地本户黄姓一村妇泼妇,躺在牛车轱辘下,挡道不让行路。

第一天伙计告知曾祖,曾祖让伙计卸车休工。第二天清晨上工,伙计问曾祖,今日干什么活路?曾祖告诉伙计继续运输农家肥。伙计一脸懵逼,昨天黄老太太不放行无路可走,今天难道黄家土地变成李家土地,难道黄家太太不再挡道?虽说心有余悸伙计仍然套车干活。果不其然,老太太挡道,无路可行。于是伙计赶紧告诉曾祖。曾祖随伙计赶到现场,好言相劝无果,于是曾祖接过伙计手中的牛皮鞭子,猛然朝牛头一顿暴打,只见四牛拉车,开车行道,说时迟那时快,黄家太太迅猛地,一轱辘爬起,从牛车底下爬出来了。

此时,曾祖告诉伙计,今天只管干你们活,如果人找事往车轱辘下边钻,只管干活,有官司我一命抵命,凡事我一人承担刑法责任。
此事件足以证明,曾祖虽然书生秀才,他除过教书育人,救死扶伤,仍是一位有抱负,有担当。敢说敢做,立世做人做事的人。根据二伯叙述,曾祖此事件以前,西留李姓在大车村虽然有地有家却连个路都没有。当时的当地本户欺负外姓移民。

但是,还有一件事足以证明,曾祖并非记仇无度量之人,那就是爷爷的婚姻。后来爷爷娶奶奶,奶奶就是黄姓人家姑娘,曾祖不但没有因此事记仇,还因此事,邻里之间,树立威信,互帮友爱,誉满梓里。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关中大旱,颗粒无收,光绪二十七年,邠州大旱,小麦无收。南北二原几乎麦田春苗因旱全死。

彬州地粮食短缺,黑豆用线串起来卖串,人间四月天,地里春苗低矮不长,人心惶惶。家里缺少吃喝,人无食,牲口无料无草。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
某春日,曾祖提着旱烟袋,于田间散步看庄稼后,回家告诉伙计家丁道:“抓紧时间套犁,翻了所有麦子。”

当时全家人惊讶不解,虽然私下嘁嘁处处,但是,无人敢当面劝阻,伙计当时无奈,又二次请示曾祖,曾祖还是两个字:“翻了,现在就去翻,翻了麦子等墒吧。”村里人都骂曾祖,这李家二秀才估计有了精神病,书生犯啥病,怎么眼看拔节麦穗的麦子,却让翻了麦子晒地,此人有病吧。可是终到了,因为是掌柜的和伙计关系。家里伙计们不敢执拗,所有伙计套起牛拉犁翻完了所有麦子麦苗。伙计问于曾祖大:“当家的,麦子翻完了。”曾祖言道:”等墒下种吧,。”此年初夏,可以说四月以后,天灾大旱,夏粮颗粒无收。
直到立秋后,天降喜雨,别人家才犁地,而我们家直接种糜子,那年糜子大丰收,旱情荒情缓解,一家人食粮有了保障。因此粮食并未给全家人生活构成威胁。
此事足以证明,秀才书生的曾祖父,苦读诗书,有先见之明,以智赢得家人和村人的赞许。

先祖为了传宗接代,传承家业,一路坎坷不平,一路风雨不避,他们受尽了磨难,为我们换得今天,今人有何理由不努力。
过去的时间,已经成往昔,明天还未到来,而今天就在指间指缝,珍惜当下,珍惜一切拥有,继承先祖遗风遗训,永保本色不变,才是李氏家族的美德。
在中华民族,我想家国一礼,又何必多言,画蛇添足!
2020年12月22日于文昌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