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歌词作家任卫新风采
任卫新,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文学专业。中国广播艺术团创研室国家一级编剧。我国著名文化项目策划人、撰稿人、编剧及歌词作家。四川音乐学院、塔里木大学、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代表作品:多届央视春晚总撰稿,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文学总执笔。歌剧《二泉》以及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天山》编剧等。各种奖项荣获百余。歌曲《永远是朋友》广为流传。著作有《词海钩沉》一百五十余万字,以及《微信煮词》等。

我有一句口号:大家团结起来单干!——卷首语
楔子
【微信煮词】【解】微信,既是微群特征,又是卫新谐音。煮,书生玩味文字之谓也。词即歌词。同时,煮字,谐音,主。又有为主之解意。人为主,词为主。
陆陆续续,把这几年来在“中国词曲作家群”中本人关于词曲创作发表的言论整理出来了,开辟公众号【卫新文谈】进行发表。每段言论都经过整合与润饰,同时加一句说话形态的小标题。在内容方面,基本均是取自平日在中国词曲作家群里随意的表达的议论之言,故此,基本风格不变。
需要说一下的是,本人原有另外一个【卫新文存】的公众号,那是不定期为发表一些各种杂感以及各类作品所用,获得不少天下好友们的垂爱、支持与热赞。而这个【卫新文谈】则是专门定向歌词而设立,因此,文存也好,文谈也罢,以文系列,各司其能。
特别要说的是,这个“微信煮词”曾承蒙陕西省音协主席、著名歌词作家尚飞林不弃,先在陕西《音乐天地》连载,获得业内一些重要作家的好评。在此连声道谢。应中国词曲作家群朋友们的多次要求,现在就按刊物发表每一期的顺序,通过公众号连载,由于微群发言话题自然跳来跳去,不计章法。故此,本人也就以乱石铺街而就了。如果觉得有用的,留着;如果认为没用的,忽略不计。

第一辑
本人写歌词的体会
本人写歌词:一、少写。把感觉浓缩,不做稀释。二、不写。尽量不动笔,等把句子都嚼熟了,再动笔。三、待写。很多标题都存着,有的好几年才动笔。四、再写。有的写完了,放在那里,偶尔翻出来,有了新的感受,基本等于重来。
具备不具备有一种武装起来的感觉
初学写词,其实似乎有如学习书法都是在描红,但不是每一个描红的人都能够成为书法家的。写东西这种事情,关键还是要看天分,看灵性。看你具备不具备有一种武装起来的感觉。大部分的人,都是在吃别人嚼过的馍。
不循规蹈矩者可佳,从循规蹈矩到不循规蹈矩者是一种跨越。最终能成事的,也无非就是本人上面说的这么两种人。
毛泽东主席最早的一首《咏蛙》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托物言志来以蛙自比:虽是小人物,也有龙虎姿,不凡气慨。重要就是格局与悟性。
好的作曲家和歌手都是非常注重歌词的
也不能完全一概而论歌唱家对歌词的无知,就本人和宋祖英打交道的感受,她是首先特别关心歌词的,并非对歌词一无所知。本人在给她写的春晚歌曲《五福临门》就是这样,几乎歌词的每一句,都是在一起反复斟酌过的。在她的手里,压着很多好的歌词的作品。徐沛东就曾经和本人说过,他很多好歌都在她那里,她先留下来,然后再一首一首慢慢地推。
优秀的作曲家和歌手肯定都是非常注重歌词的,应该说,他们首先应该是一个歌词的鉴赏家。徐沛东对歌词就特别的挑剔。针对歌词的属性而言,他和本人曾经说过一句比较值钱的话:音乐文学的质量决定于歌曲作品的质量。
填词还是要向弘一法师李叔同学习
微信群里举办了几期的一曲填词的征集活动,一纸曲谱吸引,参与者很踊跃。因为,很多作者没有填过词。完全就是凭着感觉新鲜,于是就愿意尝试。其实填词最基本具备的,是你对音乐的学习和修养。否则是有难度的,举个例子来说明:如果让你给《东方红》填词你肯定没有问题,为什么?因为你对那音乐熟悉。
在点评中,不时听到提起什么倒字倒字点评的说法,其实,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大的问题。因为,拿出来的曲谱,不是固定的曲牌,只是作曲家们写出的一段旋律而已,如果真的歌词填的好,作曲家是完全可以为你做调整的。这种先例本人做了不少。
这方面的榜样,我们还是要向弘一法师李叔同学习。中国现代音乐史里填词最好的。本人认为就是弘一法师李叔同的《送别》这一首,他能把一首洋曲子填成那么的中国,那么的古雅,那么的空灵又那么的韵致又那么有况味,几乎改变了原来洋曲子的性质。这就是来自于作为大师他在音乐、文学、美术、佛学多方面修养与才情。
填词本是我们词人的本工
有人填词说,面对曲谱,实在憋死我了,一遍一遍地听曲子。这种根据音乐来填词真的是太难了!其实,不是难,而是我们作为词人的能力不行,比起我们的先人来说是彻底退化了。你想,在宋词里有着那么多的词牌,原来那可都是供词人填词所用的。所谓的词人填词其实原本就是我们的本工,所谓的词人其实都是填词家。
李白著名的《清平乐》三首,应该就是舞宫夜宴时,李白看到杨贵妃起舞填词进行演唱的。可惜的是,我们如今听不到它的音乐,只能当作诗去读了。如今的京剧和其它戏曲,也不会像歌剧那样,按照歌词来由作曲家们谱曲。依然还是按照曲牌来进行创作。其实,在大概念上还是属于填词,因为你不能完全不遵守曲牌的规矩。
眼都不高怎么能手高呢? 
总是看着你身边人水平比你略高有限的人的作品来学写歌词;或者一提就是什么林夕就是什么方文山,仅此就这样的一个读书面,那怎么可以呢?那是万万不行的。
文革前,就连姚文元这样的著名文艺批评家发表文章来批判德彪西的无标题音乐,都被作曲家贺绿汀写文章发表揭露的体无完肤,说他的学养不深,缺乏最基本的音乐常识,破绽百出。让他多读几本书。
所以,乔羽在很多年前就对歌词界说过一句话,本人以为,这是突破多少年来老的说法的一句警醒之言:首先必须眼高,眼都不高你怎么能手高呢?——是这样的。

还是要保持对词句的修炼
王晓岭的这段话说得不错:以本人愚见,一首歌曲的成功,关键在于我们对歌词文学性的理解,确切地说,那就是歌词中的文学性究竟有多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推敲,其实往往意义不大。最重要的是赋予的音乐情绪到底怎样?再就是你究竟想表达什么?有了这两点,歌词水一点儿无碍大局,剩下就等着去碰好曲的运气吧。
王晓岭随即又强调:当然,有本事能把词写漂亮了那敢情好。
本人认为:一、歌词的文学性要首先考虑到赋予音乐的情感、情绪即音乐性。二、歌词水一点无碍大局固然是一种文化现象,但是,作为一个优秀的词人,还是不能放弃把歌词写漂亮了的追求。乔羽先生在这一点上,还是一直给我们起到了表率作用,那就是对词句的修炼。
老作家的作品也不见得每首都好
对于老作家们的作品不要只是阿谀奉承,觉得不好完全可以提,只管大胆提。老作家的作品也不见得每首都好,不怎么样的作品以及有语病的作品多了去了。比如说《唱脸谱》的歌词:什么叫美佳佳啊?美就是佳,已经美了,干嘛还要佳呢?为了押韵,概念的重复就是语法逻辑错误,语法修辞不通,属于生造的词。还有歌曲《青藏高原》那可是太流传了,然而那“一座座山川”就有问题,一座座山可以,川,就不能说座吧?
所以,对于名家名作完全可以大胆说。怕啥?不怕。最怕的反倒是你从这里面发现不了问题。
到此,第二辑我们接着再聊。


福音:
全国的 各位音乐文学爱好者、同行老师们、朋友们、战友们大家好!经本平台【江南烟雨】与中国著名歌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我国著名文化项目策划人、撰稿人任卫新老师友情协商,征得任卫新老师本人的同意,本平台陆续、编辑发表任卫新老师的傾心力作《微信煮词》,希望全国各地的音乐文学爱好者能从中受益,多创精品佳作!为繁荣我国的音乐文学事业书写精彩华章!为共筑人民梦——中国梦同创辉煌而努力奋斗!
头条编辑部江南烟雨15850438587
2020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