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片热土(通讯)
●文/赵红梅
感动是一种令人期待的情绪,哪里有感动,哪里就有勇气,哪里就有信念,哪里就有希望!
妙耕生态园的采风,至今已两月有余,虽说每天忙得丢三拉四,但妙耕生态园的耳闻目睹,深切体会,却清晰明朗,时时萦绕心间,仿佛就在昨天。且历历在目,时刻沉浸在一种回味之中而难以自拔,在笔墨的一提一落间,无数感动之花,迅速在纸面渲染开来……

位于周秦文化发源地、燕伋故里、物华天宝的千阳县城关镇段坊村的“妙耕生态园”,盛开着以儒家经典,燕伋文化,农耕体验为一体的智慧花!一代妙耕创始人——张家桢、王国和两位有志之士,他们用生命呵护生命,用爱心耕耘福田的企业使命使人震撼不已;他们遵循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晴耕雨读,知行合一,以爱耕作,尊重自然,顺感自然,道法自然的企业理念,更使人敬仰至极!

出生在洛川苹果之乡,从小就跟着爷爷种植苹果的张家桢,对苹果的作务和品鉴有着独道的见解。面对如今瓜无瓜味果无果味、各种转基因食品、种子,各种农药化肥、除草剂、膨大剂等有害物质的大量应用,我国农业现状和全球生态及食品安全存在着重大隐患,各种致命疾患随处可见,人们深受其害,怨声载道。想到外国专家看到我们的大地母亲被榨干血汗的惨烈现状而抱头痛哭的场景时,他心潮澎湃,激愤不已,实现梦想的决心更加坚定:一定要在自己土地上种出保命的有机食品!2012年他遇见了志同道合的王国和,他们携手并肩,共同创立了“妙耕”品牌,成了新时代的一代新农人。在陕北老家开始种植可留种的非转基因老品种杂粮等。
2018年的初春,他们怀揣梦想,怀着对祖国传统文化经典的敬仰,带着道法自然的经营理念,四处寻觅适合有机农业生产的宝地。千阳,这个朱鹮栖息地,千湖湿地、饮用水源保护地成了他们理想的处女地。他们带来了陕北老黄豆、老玉米、黑麦等原生态良种,在这个苹果优生区,种植矮砧苹果572亩,高崖老玉米100多亩,放飞了希望和健康的梦想!他们住帐篷,啃干粮,当时的水、电、路还未健全,他们从邻村借水,硬是拉着水管浇完了572亩果园8万株苹果苗的栽植任务。

妙耕“妙”在他们胸有大志,高瞻远瞩,为国为民,求实务真的精神。“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古代圣贤老子诠释了天、地、人与自然的关系。给虫子种白菜,建“虫子餐厅”,为鸟种谷子,与它们和谐相处,相互约定,互不打扰,让天地万物共荣共存,恢复大自然生机,让虫子鸟儿安心觅食,让蚯蚓可以自由自在地安家于土壤里。他们采用自然农耕法,依循大自然法则,绝不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转基因种子等各种生长调节剂以及任何有残害土壤的添加剂。用自制的环保酵素、用杂草、种植在果树间的油菜、豆苗、用碎麦秸为果树保墒,给土壤里的微生物创造更适宜的生存环境,即给予了果树急需的营养又保护了环境不受污染;让更多人受益,造福人类!

三年来,“晴耕雨读,知行合一”的耕读文化韵音,处处可见。每日清晨全体员工的《弟子规》《孝经》《朱子家训》的朗朗诵读声;那如溪水般缓缓流淌的经典音乐,时时刻刻滋润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还有那八段锦健身操的轻柔刚劲,使人们知书明理,修身养性,是净化心灵的精神乐园!

去年,中国农林卫视在这里做了专题报道,富有家乡味道的有机食品,获得了“中国有机产品认证”书。通过检测,222项农残都未检出。他们的优质农产品,通过电视转播、各媒体报道、电商平台,产品大量进入到北上广一线城市及全国各地百姓的餐桌,成了人们放心的农产品。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国传统之道法自然,在有机农业的事业中是导航、指引、方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妙耕不谋宏利,做良心产业,如今,在全国各地注册了3家合作社,农场7处。带动周边贫困户107户及周边群众脱贫致富,使他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经济上有了更大的提升。

手捧着他们赠送的老玉米种子,我热泪盈眶,我想:“妙耕”创业者,播撒的不仅仅是有机农作物种子,而是一种对信念的坚守,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的“妙耕精神”,体现了他们勇于担当的中国精神!愿他们创立的“全球健康生态园”,在这片热土上永远扎根,让人人都拥有健康!


(作者授权刊发)
